增值稅單位負責人法律責任
⑴ 開票員不知情會坐牢
理論上講,虛開增值稅發票,由企業負責人、財務主管負責任。
在沒有財務主管的情況下,會計、開票人有責任。
但有證據證明確實不知情的財務工作人員,會免於刑事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六條 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⑵ 請問增值稅票上的收款人、復核人、開票人,各負什麼法律責任
增值稅票上的收款人、復核人、開票人,負的法律責任從國家規定來講,一般情況不存在責任問題。以下幾種情況除外:
1、某一個人實施違反發票方面的法律、法規,則要承擔責任;
2、虛開發票,如果開票人明知是銷售是虛的而填開,就要承擔責任,而如果是其他人授意他填開,而本人並不知道是虛的,則不會承擔責任,而是授意者承擔責任;
3、具有審核票面金額、核實實際經濟業務事項、貨款落實及增值稅開具復核等責任,如果是虛開發票的話,開票人和財務負責人、單位負責人等可能會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條 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二)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應稅勞務;
(三)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四)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納稅人自用消費品;
(五)本條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的貨物的運輸費用和銷售免稅貨物的運輸費用。
第二十一條 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向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購買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並在增值稅專用發票上分別註明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一)向消費者個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
(二)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適用免稅規定的;
(三)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
第二十三條 增值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1日、3日、5日、10日、1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納稅人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1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並結清上月應納稅款。扣繳義務人解繳稅款的期限,依照前兩款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