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放抵債協議的法律效力
⑴ 以物抵債協議法律效力如何認定
對以物抵債協議的效力、履行等問題的認定,應當以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為基本原則。當事人於債務清償期屆滿後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可能構成債的更改,即成立新債務,同時消滅舊債務;亦可能屬於新債清償,即成立新債務,與舊債務並存。當代物清償協議履行完畢之後該協議才方可生效。 對以物抵債協議的效力、履行等問題的認定,應當以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為基本原則。一般而言,除當事人明確約定外,當事人於債務清償期限屆滿後簽訂的以物抵債協議,並不以債權人現實地受領抵債物,或取得抵債務所有權、使用權等財產權利,為成立或者生效要件。
只要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實,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合同即為有效。
當事人於債務清償期屆滿後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可能構成債的更改,即成立新債務,同時消滅舊債務;亦可能屬於新債清償,即成立新債務,與舊債務並存。當代物清償協議履行完畢之後該協議才方可生效。
《中國銀行以物抵債管理辦法》
第三條
銀行債權應當首先考慮以貨幣形式受償,從嚴控制以物抵債。債務人無貨幣清償能力時,應當以拍賣、變賣抵押、質押財產或者其他財產所得清償銀行債務。財產暫時難以變現並符合本管理辦法規定的,可以辦理以物抵債。
⑵ 以房抵債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以房抵債協議具有法律效力。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民事部分紀要》的規定,債務人在債務到期之後與債權人達成以房抵債協議的,如果已經辦理了房屋產權過戶手續,債務人請求以房抵債協議無效或者要求變更、撤銷以房抵債協議的,除非以房抵債協議存在法定無效情形,否則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也就是說,只要不存在法定無效情形,人民法院均認可以房抵債的法律效力。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對於以房抵債協議的處理還有另一種情況,即債務到期後,債務人與債權人簽訂了以房抵債協議但並未完成房產過戶手續,這種情況下,債權人不應直接起訴要求債務人過戶房屋,否則人民法院會告知其應更改訴訟請求。這種情況下,債權人應當起訴債務人履行到期債務,如果其不履行,在判決執行過程中,可以拍賣以房抵債協議約定的房屋,用於優先償還債權人債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⑶ 房屋抵債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在具備合同的生效要件時,以房抵債協議是有效的。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以訂立買賣合同作為民間借貸合同的擔保,借款到期後借款人不能還款,出借人請求履行買賣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審理。當事人根據法庭審理情況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八十七條 債權人在借貸、買賣等民事活動中,為保障實現其債權,需要擔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設立擔保物權。
第三人為債務人向債權人提供擔保的,可以要求債務人提供反擔保。反擔保適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
第三百九十四條 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抵押給債權人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財產優先受償。
前款規定的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抵押人,債權人為抵押權人,提供擔保的財產為抵押財產。
第四百二十五條 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出質給債權人佔有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
前款規定的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出質人,債權人為質權人,交付的動產為質押財產。
⑷ 以房抵債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法律分析:關於以房抵債協議的法律效力問題,以履行期限為標准,分為履行期限屆滿前達成、履行期限屆滿後達成兩類。履行期限屆滿前達成的,因為違反物權法相關規定,屬於無效協議,不受法律保護。履行期限屆滿後達成的,屬於雙方對債務清償所作的安排,雙方達成合意,沒有其他違反強制性法律規定的情形,是有效協議,受到法律保護。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民事部分)紀要>相關規定》 第十七條 當事人在債務清償期屆滿後達成以房抵債協議並已經辦理了產權轉移手續,一方要求確認以房抵債協議無效或者變更、撤銷,經審查不屬於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十四條規定情形的,對其主張不予支持。
⑸ 以房抵債的效力認定和法律適用
以房抵債具有法律效力,相關法律是債務人在債務到期之後與債權人達成以房抵債協議的,如果已經辦理了房屋產權過戶手續,債務人請求以房抵債協議無效或者要求變更、撤銷以房抵債協議的,除非以房抵債協議存在法定無效情形,否則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以房抵債是以物抵債范圍中的一種,涉及到以房抵債的協議包括債權債務法律關系和房屋買賣法律關系。
,以房抵債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要物性,即以行為的完成為生效要件,與以房抵債協議的簽訂時間或稅費的繳納時間均無直接關系。此時,若抵債方反悔,被抵債方僅能依債權請求權提起違約責任訴訟,而不能依物權絕對權提起侵權責任訴訟,這對債權人的權益救濟力度的程度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五條 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百九十六條 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一)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二)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
(三)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
(四)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第二百零七條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二百零八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第二百一十四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