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據才有法律效力
1. 法院判決的依據是證據還是事實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2. 判決書認定的事實能作為證據嗎
法律分析:可以。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九條 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九十三條 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一)自然規律以及定理、定律;(二)眾所周知的事實;(三)根據法律規定推定的事實;(四)根據已知的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出的另一事實;(五)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六)已為仲裁機構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七)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的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反駁的除外;第五項至第七項規定的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3. 什麼樣的證明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證據包括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在民事、經濟訴訟中,當事人負有舉證責任,只有提出確實、充分的有利於自己的證據,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滿足:承諾書的內容應當是當事人內心真實意思的表達,不能被強迫或威脅或利誘、欺騙等;承諾書的內容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承諾書的內容沒有違反公序良俗原則。
法律依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
第二十七條 公安機關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違法嫌疑人是否違法、違法情節輕重的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欺騙等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違法嫌疑人的陳述和申辯以及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侵害人陳述、其他證人證言,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執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二十六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的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被侵害人陳述和其他證人證言;(四)違法嫌疑人的陳述和申辯;(五)鑒定意見;(六)勘驗、檢查、辨認筆錄,現場筆錄;(七)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