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到近效期的葯品可以追求法律責任嗎
『壹』 關於購買到近效期的葯品,我該怎麼辦
你說的問題要分幾塊來說:
先說葯品效期:你在購買時,葯品並沒有失效,雖然是近效期,因此葯店銷售給你是合法的,他們並沒有責任。這個不存在到葯監局告的問題。近效期葯品並不是有問題葯品。只是近效期葯品你用不完不應該買這第多,下次購葯時要注意。
再說拉肚子問題:葯品使用時有些反應,一般在說明書上會有註明,若注有使用後會有胃腸道反應,那麼出現拉肚子是正常的,此類問題叫葯品的不良反應,若出現可以停止使用,且不一定每個人會出現,這也與葯品近效期沒有關系。但若說明書未標明,又分三塊,一是未標明的不良反應,這種問題葯店應詳細記錄,向葯監部門反饋;一是學生因其他因素出現拉肚子,可能與葯無關,只是一看近效期,嚇著了,出現不良症狀關聯;還是就是葯品有問題,服用後出現拉肚子,若是這樣,因你那有很多人服用,出現此問題不會是一人,會有很多人出現,這叫群體反應,因此,由此判斷,你那學生出現這種問題極可能是不良反應。因此,不用太膽心。但現在離失效很近了,再服用也是不妥的,因此,銷毀是正確的做法。
關於葯店的反應,估計其專業素質也不高,稱:「中成葯沒事,只有西葯才是3個月效期下櫃,中成葯不用下櫃」明顯是用語不當,害怕擔責任推脫之詞。什麼和葯監局關系好什麼的,那就更不值一提了。
關於處理,因你購葯時自己選葯不當,一次購買量大,造成失效,估計讓找葯店負責確實找不到了。若你與葯店讓交涉好,看其若能退貨,是否能減少一些損失就看你的交涉水平了。
另補充一下,葯品出現不良反應,葯店是不應擔責任的,說「投訴葯廠,說吃了他們的葯有不良反應。然後直接投訴到葯監局,說產品質量有問題,讓他們解決。」這是人們的一個誤區。
『貳』 近效期葯品怎樣營銷
近效期葯品是門店經營中的正常現象。由於葯品近效期後會影響銷售,因此有的店長把近效期葯品等同於「問題葯品」,或視為「洪水猛獸」不知如何處理,其實葯店管理者只要開動腦筋採取有效措施盤活近效期葯品,同樣可以「變廢為寶」。 采購控制 要想從根源上降低葯品滯銷帶來的近效期風險,采購控制是首選之策。醫葯招商網表示,門店應建立「按需采購」制度,根據門店的銷售情況和銷售周期,定量采購。科學的采購機制是降低葯品進入近效期「警戒線」的重要因素,對於容易滯銷的品種,必須嚴格控制批次性采購數量,以免造成貨品積壓,導致近效期葯品增多。 掛牌促銷 醫葯代理網認為,葯店應建立近效期葯品催銷制度,對近效期葯品實行掛牌銷售。比如對效期接近半年的葯品,可在其標簽上掛綠牌提示;對效期接近三個月的葯品,可以掛黃牌提示。同時對這些近效期葯品進行折價促銷,比如採取「越買越便宜」的打包銷售方式,如一次購買多個同樣的品種,其中一半選擇近效期葯品可以享受半價優惠等。 內部消化 如果是一些常用葯品近效期,則可以作為一種職工福利發給有用葯需求的員工,比如一些感冒用葯、胃腸道用葯、慢性疾病用葯等等。由於店員對近效期葯品有較全面認識,可以確保這些葯品在有效期內用完,消除用葯隱患,而且還能讓員工得到實惠。 利用會員資源 葯店珍貴的會員資源也可以成為盤活近效期葯品的對象。通常情況下,門店的會員大多是某些葯品的「老主顧」,比如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經常服用某種葯物。葯店不妨利用好這些會員資源,通過電話或郵件告知的方式,將門店的葯品促銷信息發給會員顧客,先進行內部「優惠價認購」。但別忘了提醒對方葯品的有效期。
『叄』 什麼是近效期葯品求解答
先緩和氣氛是非常必要的。既然顧客用歇後語,咱也回敬兩句俏皮話吧,這在溝通技巧上叫「同頻共振」。這種共振的前提是尊重顧客,誠懇接受監督。
「你們拿過期葯來糊弄消費者!」她把手中拎的葯摔在櫃台上。我打開一看,原來是兩盒XX通絡膠囊,再一看生產批號,果然是兩盒近效期葯!「大嬸,這葯還有兩個月就到期了。您怎麼還沒用呢?」我問。「還說呢,都是你們賣給我的『過期葯』……」她不滿地說,並准備把葯品出示給圍觀者。「請允許我解釋一下。這兩盒屬『近效期葯品』,並非『過期葯』。近效期葯品是指距有效期限不足六個月的葯品,但並不影響使用;過期葯是『劣葯』,嚴禁使用!」為了使她不「誤導」圍觀的群眾,我闡述說。
把「近效期葯品」和「過期葯品」等相關概念的含義弄清楚,避免歧義,防止糾紛擴大化。
「算了吧。」顧客憤憤地說,「當初賣給我的時候,你們沒一人告訴我這是『近效期葯』。現在我發現了,你們又來打馬虎眼,我算見識了你們這一套!」看來,這位顧客是認定我們葯店「忽悠」她了。這事要是處理不好,恐怕圍觀的群眾也不會滿意。於是,我笑著對她說:「您先坐下來,我登記一下來龍去脈,馬上給您處理!」
給顧客讓座,開始聆聽並作記錄,店員意識到再繼續解釋於事無補,於是轉變態度,這非常及時。尊重和理解顧客,才是解決投訴的正確態度。
接過我遞的椅子,她毫不客氣地坐下。「我想了解一下,您是什麼時候來買的葯?當時是誰接待您的呢?」我拿來顧客投訴意見本,一邊問,一邊記。「大概是三個月前。當時你們葯店搞活動,我一次買了6瓶。就是你接待我的,難道忘了?你這小夥子咋記性還不如我老太婆呢!」她尖刻地說。「抱歉,大嬸,每天我要接待像您這樣『和藹可親』的顧客上百位,不一定都能記住。您能不能把購葯小票出示給我呢?」
『肆』 請問葯品到效期幾個月為近效期葯品,效期不同的劃分時間有不同,請幫幫忙!
要看是什麼職業,近效期目前通用的說法為6--12個月,對於采購人員一般不能購買效期小於12個月的葯物,特殊葯品為8個月,對於售葯人員,葯品效期到12月後要催銷,效期小於6個月就要下架處理。
『伍』 近效期葯品促銷卡怎麼寫
各公司都按照自己的習慣去寫,沒有統一格式。
如果你是為了提醒自己人的話,至專少寫清楚幾點:商品編碼屬(商品ID)、品名、產地、規格、批號、效期、數量。
如果是在葯店,可以再增加一些信息:同類品種,促銷價格,適應症禁忌症,聯合用葯信息等。
如果是為了宣傳,給顧客看的,就用爆炸貼,寫上促銷價格或折扣。
『陸』 國家規定葯品距有效期多少天禁賣
國家沒有出台關於葯品臨近有效期禁止銷售的規定文件。但是有文件規定銷售近效期葯品應當向顧客告知有效期。
《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
第一百六十七條 銷售葯品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1、處方經執業葯師審核後方可調配;對處方所列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對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劑量的處方,應當拒絕調配,但經處方醫師更正或者重新簽字確認的,可以調配;調配處方後經過核對方可銷售。
2、處方審核、調配、核對人員應當在處方上簽字或者蓋章,並按照有關規定保存處方或者其復印件。
3、銷售近效期葯品應當向顧客告知有效期。
4、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6)買到近效期的葯品可以追求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能不能給「臨界期」葯品設個專櫃》
面對一些葯房「半遮半掩」地打折推銷臨近過期葯品,很多消費者滿懷疑慮。對此消費者協會的說法是,「臨界期」葯品可以用,但銷售時有義務提前告知。
沈陽市民馬恆給孩子買咳嗽葯,回家後發現還有半個月就要過期了,這樣的葯還能吃嗎?找到葯店要求換貨,但對方卻表示,葯品屬於特殊商品,不能退換貨。
記者近日走訪沈陽市多家葯房注意到,葯品快到期仍然在架銷售的不在少數,而且都擺在顯著位置,有的葯店還作為促銷商品進行銷售,但是對瀕臨過期的事實隻字不提。一些市民購入後,因為發現葯品臨近過期而不敢用;有的市民貪圖便宜而批量購入,短時間內用不完而造成了浪費。
與葯品相類似,眼下消費者對快要到期的食品類商品比較敏感,而在工商部門的組織下,很多地方的超市都對快要到期的食品設置臨期食品專櫃,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沈陽市葯監部門介紹,目前針對葯品銷售的要求是,只要還在保質期內就允許銷售,也就是說,同食品一樣,保質期內的葯品是安全的。而遼寧省鞍山市消費者協會的說法是,不論是食品還是葯品,一旦快要到保質期的期限時,商家有義務告知消費者,否則就是侵犯知情權,消費者可以投訴。
既然如此,葯房能不能向超市學習,也設置一個獨立、醒目的「臨界期葯品專櫃」呢?以這種方式明明白白打折促銷,讓消費者明白消費。
『柒』 近效期葯品管理程序
這個屬於葯店店長銷售管理內容。距有效期近6個月的葯品為效期葯品。應及時作專好監測,銷售。可以採取推薦、屬活動、折扣等方式促銷。當然平時做好監管工作才是最好方法,從根本上杜絕滯銷品。
根據社區消費情況和葯品使用人群、及可能存在潛在購買傾向的產品等方面來做好葯品采購工作。
這才是一個優秀的銷售員……
『捌』 顧客購買近效期葯品後要求退貨怎麼辦
事件回放:為了促進近效期葯品的銷售,某葯店決定將店內的近效期葯品打折銷售。為防止出現退貨情況,葯店特意在近效期葯品專櫃前貼出告示,提醒顧客近效期葯品售出後概不退貨。可今天一早,老顧客王大媽就來要求退貨。原來,王大媽的孫子前兩天咳嗽,她就到葯店買了兩瓶打折的××合劑,喝了半瓶,孩子的咳嗽好了,王大媽就把另一瓶沒開封的葯拿來退貨。盡管店員再三解釋打折葯品不能退貨,但王大媽並不理解:「我這葯才買了兩天,又沒有開封,退給你們也不影響再次銷售。如果擱我家裡肯定就放過期了,你們就幫我退了吧!」面對王大媽的糾纏,店員感到很為難。如果您是店員,您會怎麼辦?觀點一:立即退貨保證百姓用葯安全事大安徽東升醫葯有限公司 曹家狀看了本場景不由想起前段時間許多醫葯企業開展的「家庭過期葯品回收」活動。很多葯店設立過期葯品回收箱,向群眾發放家庭安全用葯指導宣傳資料,採取贈送小禮品、贈送代金券、換購等方式回收過期葯品,有效消除了過期葯品對百姓健康的威脅,進一步提高了顧客安全用葯意識。過期葯品尚能有償回收,近效期葯品為什麼不能給辦理退貨?因此,葯店應立即給大媽退貨。價格打折服務不能打折山東德州泰康葯業新特葯分公司 邱愛芬雖然該葯店在近效期葯品銷售時貼出告示提醒顧客——近效期葯品售出概不退貨,但面對退貨的顧客也不能以此為借口將其拒之門外。葯品價格打折,葯店服務不能打折,所以在確認葯品沒有開封,不影響再次銷售的情況下,可以給顧客退葯。寧願葯店承擔損失,也不應把損失轉嫁在顧客頭上。換位思考 以社會效益為重安徽省懷寧縣食品葯品監管局 陳金傑雖然葯店在促銷時有言在先,但面對老顧客王大媽的糾纏,店員不妨破例給她退貨。如果店員換位思考,站在王大媽的立場,近效期的葯放在家裡純粹是資源浪費。葯品不同於其他日常用品,沒有適應證是不能湊合著用的。葯店應本著「誠信經營」的原則,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方便群眾。這樣葯店得到的不僅是經濟利益,更多的是社會效應,提升的是人氣和口碑。
『玖』 請問葯品到效期幾個月為近效期葯品,效期不同的劃分時間有不同,請幫幫忙!
近效期葯品是指有效期≥5年的葯品,其有效期距失效期限≤1年半的葯品;或者葯品有效期≥2年且距離失效期只有1年的葯品。葯品有效期是指葯品在一定的儲藏條件下能夠保持質量的期限。
根據《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到期的葯品過期不能再繼續使用。」
生病畢竟是偶然事件、小概率事件,無法預測,許多葯物尤其是某些搶救用葯,使用的機會較少,過期不能使用幾乎是必然的。這是無法避免的,也是導致葯品過期的最直接原因。此外在葯品流通各個環節均可以不同程度的造成葯品積壓。
(9)買到近效期的葯品可以追求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實行科學管理近效期葯品,完善制度,利用醫院網路管理系統,從規范葯品采購量和管理滯銷葯品入手,對防止葯品過期失效,保證葯品質量,減少葯品浪費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結果減輕葯劑人員的勞動強度,簡化葯品效期管理程序,多年無過期葯品。
具體措施如下:
1、葯品管理制定責任制。健全效期葯品管理制度,葯品養護管理制度,貴重葯品交接班制度,積壓葯品申報制度等。
2、合理的庫存管理。效期葯品具有嚴格的時效性,對效期葯品應按系統分類,核定合理的庫存量,非急需近效期葯品勿購入,根據臨床用葯情況及庫存情況,按市場所需制定采購計劃。葯品采購部門在購進葯品時,要求葯品距離失效期不得低於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