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造謠者要受法律責任嗎

造謠者要受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5-07-26 06:08:46

A. 造謠是非觸犯哪條法律

嚴重的會構成犯罪,觸犯《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不構成犯罪的,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違法行為,會受到拘留或罰款的處罰。
法律分析
惡意造謠誹謗侵犯了當事人的名譽權,當事人可以到法院起訴,要求對方承擔侵權責任。如果造成了嚴重後果,則涉嫌觸犯誹謗罪。通過網路介質(例如微博、國外網站、網路論壇、社交網站、聊天軟體等)而傳播的謠言沒有事實依據帶有攻擊性,目的性的話語。主要涉及突發事件、公共領域、政治人物 、顛覆傳統、離經叛道等內容。謠言傳播具有突發性且流傳速度極快,因此對正常的社會秩序易造成不良影響。 偷換概念、以偏概全,食品謠言防不勝防;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從眾心理加速傳播。網路謠言尤其是網路政治謠言由於真偽難辨、蠱惑性強,容易帶來嚴重社會問題,甚至引發社會動盪和政局失穩。許多國家把打擊網路政治謠言作為謠言治理的重要內容,綜合施策、嚴厲打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十六、 在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B. 在五十人以上的群里,惡意散布謠言,中傷他人人恪的詞語,文字,法律有規定嗎

1. 在我國,如果在五十人以上的群體中散布謠言或中傷他人,是受到法律規定的。
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的規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剝奪政治權利。
3. 如果誹謗行為手段惡劣、後果嚴重、影響大,如導致他人精神受到嚴重刺激、自殺或自傷等後果,或影響范圍廣泛,將被視為情節嚴重。
4. 此外,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的規定,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也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5. 因此,對於在網路上散布謠言、誹謗或中傷他人的行為,被害人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並有權追究散布者的法律責任。
6. 在實踐中,一些知名人士和公眾人物也因遭受網路謠言和誹謗而採取了法律手段,如汪峰的女友森林北、籃球運動員朱芳雨等,他們都成功追究了造謠者的法律責任。
7. 總之,任何在群體中散布謠言、誹謗或中傷他人的行為,都可能受到法律制裁。大家應該在網路上保持理智和客觀,不傳播不實信息,共同維護良好的網路環境。

熱點內容
536法律碩士 發布:2025-07-26 20:12:06 瀏覽:385
合同法3637 發布:2025-07-26 20:06:53 瀏覽:330
麵包店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6 20:06:44 瀏覽:60
司法公證數據 發布:2025-07-26 20:05:33 瀏覽:717
城管法律法規大全2016 發布:2025-07-26 19:51:25 瀏覽:300
二十世紀合同法的幾個里程碑 發布:2025-07-26 19:50:31 瀏覽:343
僱主責任險附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6 19:49:48 瀏覽:803
夢見律師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26 19:41:35 瀏覽:330
婚姻法專業研究生推薦閱讀書目 發布:2025-07-26 19:39:24 瀏覽:851
教育法律責任的內容包括哪些 發布:2025-07-26 19:36:28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