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書偽造簽字要負法律責任嗎
A. 勞動糾紛中單位不提供考勤記錄(或偽造)和應聘申請書,單位將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勞動爭議案件中,單位不提供考勤記錄和應聘申請書,仲裁庭或者法院審判庭可以責令其限期提供,如果在制定的期扒凳限內不提供,該證據與勞動者一方的主張相關的,仲裁庭或者法庭可以推定勞動者一方的主張成立,從而裁決支持勞動者的主張或者請求成立。依據為: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三十九條 當事人提供的證據經查證屬實的,仲裁庭應當將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勞動者無法提供由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與仲裁請求有關的證據,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證據若干規定》第七十五條 有證據唯此鏈證明一方當事人持有證據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對方當事人主張該證據的內指孫容不利於證據持有人可以推定該主張成立。
3、在訴訟過程中偽造證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11條規定可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B. 偽造勞動合同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糾紛,勞動合同可以作為重要的證據提交。但是,如果用人單位偽造勞動合同怎麼辦呢,偽造勞動合同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呢
小編了解到,如果用人單位作假,屬於偽造證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1、《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零五條【偽證罪】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外,裕祥安全網
友情提醒,在勞動糾紛中,如果用人單位偽造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注意收集證明勞動關系的證據,比如有公司名稱的工裝、工作證或工作牌(最好蓋有公章)、工資卡、工資條、考勤記錄、社會保險繳納記錄、同事證言(離職在職的都可以)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的文件等(並不是全部需要,有部分就可以);然後申請勞動仲裁很簡單:寫勞動仲裁申請書、復印下身份證、准備好證據、去工商局調取下該用人單位的工商注冊信息,然後去當地仲裁委申請立案就可以。
接下來,我們介紹勞動合同詐騙行為及維權方法
,歡迎關注這部分職場詐騙防範小知識
。
C. 法院判決書被偽造了一頁怎麼辦
如果法院判決書被偽造了一頁,當事人應立即採取以下措施:
核實判決書內容:首先,當事人應仔細核實判決書的內容,特別是被偽造的一頁,以及判決書中的其他部分,確保每一項內容都真實、准確。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後續行動的基礎。
提起上訴或申請再審:
如果判決書尚未生效,當事人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在上訴狀中,應明確指出判決書被偽造的情況,並提供相關線索和初步證據,以糾正可能的錯判。
如果判決書已經生效,但當事人發現其內容存在偽造,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此時,需要提交再審申請書和有力證據,以啟動再審審查程序。
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如果當事人認為偽造判決書的行為涉及司法不公或腐敗問題,可以向當地紀檢監察部門、檢察機關或其他相關部門反映情況。這些部門將依法進行調查處理,以維護司法公正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追究偽造者的法律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偽造判決書的行為人可能會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的處罰。如果情節嚴重,處罰會更重。特別是如果偽造行為是由法院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進行的,還可能構成更嚴重的犯罪。
綜上所述,面對法院判決書被偽造的情況,當事人應迅速核實內容、依法提起上訴或申請再審,並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同時,偽造判決書的行為人也將面臨法律的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