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扶人被訛法律責任

扶人被訛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12 08:15:51

1. 扶人被訛以後有怎樣的法律規定

如果真是被訛你可以不管,對方要你承擔責任的話,必須提供證據證明損專害是由你造成的屬。如果對方提供的證據能夠證明你有損害責任,而你又不能反證,那你就要承擔責任。涉及的法律依據有《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等。

2. 扶老人反被訛錢不給犯法嗎

被訛錢就不該給,不能助長這種不良風氣。

3. 扶老人被訛 大家都關心事實雙方,那高高在上的立法者 立法專家的責任呢

任何國家、任何時期的法律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沒有漏洞。法律是一內步一步完善的,容但再完善也會有漏洞,也不會面面俱到。
扶老人被訛,主要是訛人者的道德問題,不一定是法律問題。即使是法律問題,也不是立法者能阻止得了的。立法者有責任和義務時刻阻止訛人嗎?能時刻阻止殺人放火嗎?!

4. 從法律的角度看,扶老人被訛詐一事

(1) (12分)①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要加強「三觀」教育,特別是大力宣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提高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3分)②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要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動,營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圍,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質。(3分)③文化能產生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影響人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要大力發揮道德模範的示範作用,使人們受到感染,提升道德素質。(3分)④文化塑造人生,優秀文化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採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打造優秀文化,促進公民道德素質提升。(3分)(2)(10分)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雖然社會上扶老人出了幾個案子,但不能因此而將傳統美德一棒子打死。(4分)②主要矛盾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要善於抓主要矛盾,抓重點。風險永遠不能成為我們不去助人的理由和借口,哪怕沒有人證和物證等證據,也不能漠視生命。(4分)③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2分)(3)(4分)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現實生活中存在扶摔倒老人遭老人訛的事件,使得有些人產生「不敢扶」的觀念。②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個人與社會是統一的,要樹立正確價值觀,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奉獻社會,扶老攜幼。「不敢扶」的觀念是不可取的。③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和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立場上,把人民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准。不能因為害怕被訛而有損社會公德。(注,以上3點,答出2點即可的4分) 試題分析:本題第一問要求運用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知識,說明如何通過道德教育來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質,本題的原理限定為文化對人的影響,題型為措施類的,材料限定為道德教育,本題可以運用文化影響人的來源、特徵、表現組織答案,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要加強「三觀」教育。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要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動,營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圍,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質。文化能產生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影響人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要大力發揮道德模範的示範作用,使人們受到感染,提升道德素質。文化塑造人生,要採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打造優秀文化,促進公民道德素質提升。要做好本題關鍵要靈活運用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知識,結合教育的材料去組織答案。本題第二問要求運用矛盾的相關知識,論證網友甲的觀點。本題的原理限定為矛盾的觀點,材料限定為網友甲的觀點,他認為:雖然社會上扶老人出了幾個案子,但不能因此而將傳統美德一棒子打死。可以運用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知識去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雖然社會上扶老人出了幾個案子,但不能因此而將傳統美德一棒子打死。主要矛盾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要善於抓主要矛盾,抓重點。風險永遠不能成為我們不去助人的理由和借口,哪怕沒有人證和物證等證據,也不能漠視生命。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要做好本題關鍵要從「扶不扶」的矛盾選擇中找到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本題第三問要求運用認識社會和價值選擇的有關知識,評析網友乙的觀點。網友乙認現在的好人不好當,網路、電視和報紙上經常出現扶老人反遭訛詐的現象,不是不想扶,而是不敢扶,怕給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煩。本題的原理限定為認識社會和價值選擇,可以運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正確價值觀的標准去組織答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現實生活中存在扶摔倒老人遭老人訛的事件,使得有些人產生「不敢扶」的觀念。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個人與社會是統一的,要樹立正確價值觀,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奉獻社會,扶老攜幼。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和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立場上,把人民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准。不能因為害怕被訛而有損社會公德。要注意認識社會和價值選擇既包括社會觀,也包括價值觀。

5. 被扶老人訛詐.可以以敲詐勒索罪論處嗎

對於被扶的老人訛詐的情形,屬於詐騙,當事人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由公安機關依法立案偵查,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具體情況,請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

6. 扶人被訛,訛人者算不算詐騙罪

扶人被訛,訛人者算詐騙,如果數額較大涉嫌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11年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12次會議、2010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一屆檢察委員會第4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三月一日
為依法懲治詐騙犯罪活動,保護公私財產所有權,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結合司法實踐的需要,現就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7. 扶人被訛明顯是敲詐,為何只批評教育,不按犯罪處理

近年來有很多出於好心扶起老人後反被訛詐的事情發生,這類事件深深地傷害了扶人者和其他愛心人士的心,據了解,很多扶人者被訛詐後,就算得到了監控或者目擊者的證明後恢復清白免於賠償,也依然心有餘悸,甚至采訪時明確表明如果再遇到這類事件,在沒有監控的情況下不會再輕易扶人。


有部分原因是,很多扶人者都是一些非常有愛心的人士,他們不想惹事,往往在證明自身清白後就不願再繼續追究,還有可能是訛詐情節輕微,沒有構成實際性的嚴重後果,再加上這些訛人者大多是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老人,由於年紀大了,及時警察介入,也只是以批評教育為主。值得一提的是,法律並不會因為年紀大而免於他們的責罰,我國刑法中有誣告陷害罪,如果情節嚴重,訛人者非常有可能涉嫌誣告罪或者敲詐勒索罪。經過這么多案件的曝光,絕大多數的人已經不願意在保證不了自己不陷入囹圄的情況下伸出援助之手,這個結果是悲哀的,我們應當加強對有關法律的科普,讓訛人者不再傷害別人,還社會一個清朗有正氣的環境。

8. 對於摔倒被扶反被訛應付法律責任

確實應該會法律責任,否則,我國的尊老和扶老的好風氣就會被個別的不要臉的不講良心和道德的人或家庭扼殺了!這尊老和扶老的正義風氣就樹立不起來了。
應該按照刑法的誣陷罪,欺詐罪條款來量刑。

9. 浙江男子扶老人反被訛,起訴老人,老人可能面臨什麼後果

這樣的告狀作用並不大老人並不會有甚麼實質性的處罰。

事實上,由於訛人得逞的後果不過是返還所訛財產,沒得逞則不用負擔任何義務,後果是,一方面,被訛之人沒有索賠的依據,沒人對訛人者提告狀訟,另一方面使得訛不可也不會落空甚麼,以致訛人成為一種只賺不賠的買賣,讓訛人者無所顧忌,客觀上縱容了訛國民風。

熱點內容
拜城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8 21:18:18 瀏覽:784
法院改革司機 發布:2025-10-08 18:14:51 瀏覽:847
第二章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10-08 17:59:22 瀏覽:293
在職法律碩士加工資信箱 發布:2025-10-08 17:56:17 瀏覽:271
我國資源保護的單行法律法規有 發布:2025-10-08 17:37:38 瀏覽:784
上海司法腐敗 發布:2025-10-08 17:25:41 瀏覽:113
司法局部門 發布:2025-10-08 17:21:32 瀏覽:767
司法局法促科 發布:2025-10-08 16:50:30 瀏覽:892
不屬於行政法規名稱的是 發布:2025-10-08 16:09:19 瀏覽:65
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人員詢問部分 發布:2025-10-08 16:08:36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