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殺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❶ 未成年人犯罪負法律責任嗎
未成年人犯罪是否負法律責任不能一概而論,取決於其犯罪時的年齡以及所犯罪名。以下是具體情況:
- 不滿十四周歲:不論犯什麼罪,都不負刑事責任。
- 十四周歲到十六周歲: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負刑事責任。
- 滿十六周歲:需要對其所犯的所有罪行負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以上規定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所得出的。
❷ 未成年13歲犯罪命案要負刑事責任嗎
不負刑事責任但是送少管所。
❸ 未成年殺了人究竟怎麼判刑
未成年人殺人判刑需視具體情況而定,以下為主要判斷依據:
故意殺人:
-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若未成年人故意殺人,構成故意殺人罪,需承擔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 已滿十六周歲:若未成年人故意殺人,構成故意殺人罪,需承擔刑事責任,依據犯罪情節進行判刑。
過失殺人:
- 已滿十六周歲:若未成年人過失殺人,需負刑事責任,依據犯罪情節進行判刑。
- 未滿十六周歲:若未成年人過失殺人,通常不負刑事責任,但需由家長或監護人負責管教;必要時,也可由政府收容教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❹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不滿18歲的人犯罪
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犯罪,可能會被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也有可能不會受到處罰,根據規定,若是犯罪行為人沒有滿十二周歲,不會被判刑。具體未成年犯罪如何處罰,需要結合實際的犯罪案件確定。
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犯罪,可能會被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2、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偶爾與幼女發生性行為,情節輕微、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不認為是犯罪。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使用輕微暴力或者威脅,強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隨身攜帶的生活、學慣用品或者錢財數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輕微傷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學習、生活等危害後果的,不認為是犯罪。
未成年承擔刑事責任後再起訴監護人可以獲得賠償嗎?
1、未成年承擔刑事責任後再起訴監護人可能可以獲得賠償、也有可能不能。
具體是否可以獲得賠償,與未成年的犯罪行為是否導致受害人遭受物質損失有關。
2、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1)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2)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的未成年被告人有個人財產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不足部分由監護人予以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被告人對被害人物質損失的賠償情況,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綜上所述是小編對根據我國刑法規定不滿18歲的人犯罪做出的相關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