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證書在民事訴訟中的法律效力
❶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書的內容有爭議的,可以就該爭議向司法行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書的內容有爭議的,可以就該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以下是關於此問題的詳細解答:
一、爭議解決途徑
- 當當事人或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書的內容存在爭議時,他們不能直接向公證機構或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對公證書內容的修改或撤銷要求。
- 正確的做法是,他們應當就該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通過司法程序來解決爭議。
二、民事訴訟的提起
- 提起訴訟的一方需要准備充分的證據,以證明公證書的內容存在錯誤或爭議。
- 訴訟過程中,法院將依法對爭議進行審理,並根據事實和法律規定作出判決。
三、公證書的效力
- 在民事訴訟過程中,公證書作為證據的一種,其效力將由法院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認定。
- 如果法院認為公證書存在錯誤或不符合法律規定,可以依法對其效力進行否定。
四、注意事項
- 當事人在提起民事訴訟前,應當充分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和訴訟程序,以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而導致的不利後果。
- 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應當積極配合法院的調查和審理工作,如實陳述事實、提供證據。
- 如果當事人對法院的判決不服,還可以依法提起上訴,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書的內容有爭議的,應當通過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來解決爭議。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需要准備充分的證據,並積極配合法院的調查和審理工作。同時,他們也需要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和訴訟程序,以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
❷ 公證書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公證文書的法律效力
1、證據效力
證據效力是公證書最基本的效力,是指公證書是一種可靠的證據,具有證明公證對象真實、合法的證明力,可直接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我國《公證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經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該項公證的除外。《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由此可知:公證機關是國家的司法證明機關,公證過程中,公證機關要對公證對象進行認真全面的調查、核實,只有公證機關確認需公證的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真實、合法的才給予公證,因此,公證證明是國家司法機關對其真實性、合法性已經審查、確認的證明,故具有無可爭議的法律證明力,可以直接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供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直接使用,作為及時調整經濟、民事法律關系提供可靠的法律憑據。這是其他書證所不具備的。
證據效力是公證書的最基本的效力,任何公證書都具有證據效力。公證的證據效力是廣泛的,不僅體現在訴訟活動中,更主要的是表現在日常的民事、經濟交往和行政管理活動中,公證書是證明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的可靠的法律文書。在國際上,公證書也得到廣泛的承認,在域外也具有法律證明力,是進行國際間民事、經濟交往不可缺少的法律文書。這是公證證據效力在空間上的延伸。
2、強制執行效力
強制執行效力是指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債務人不履行時,債權人可以直接向有關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不再經過訴訟程序。《公證法》第三十七條:對經公證的以給付為內容並載明債務人願意接受強制執行承諾的債權文書,債務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適當的,債權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八條:對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公證的強制執行效力不僅有利於迅速解決債務人不履行義務的問題,及時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嚴肅性,促進經濟的正常流轉;而且可以避免因訴訟、仲裁帶來的時間上的浪費和人力、物力的損耗。這是規范和及時調整社會經濟行為的有力措施。
公證的強制執行效力是法律賦予公證機關的特殊職能,是法律強制性在公證活動中的體現,對充分發揮公證職能,規范和及時調整民事、經濟活動,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與公證的證據效力不同,公證機關賦予公證文書具有強制執行效力是一種特殊的公證,僅限於《公證法和程序規則》規定的范圍,一般公證文書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
3、法律行為成立要件效力
公證的法律行為成立要件效力是指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或國際慣例或當事人的約定,特定的法律行為只有經過公證證明才能成立,並產生法律效力;不履行公證程序,則該項法律行為就不能成立,不具有法律效力。
公證就是某些法律行為成立的特定形式。如國務院發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十三條規定:「拆除依法代管的房屋,代管人是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的,補償、安置協議必須經公證機關公證,並辦理證據保全。」
❸ 公證處公證的文件能起到法律依據嗎
公證是一種國家公證證明,是依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版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權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
故公證件具有無可爭議的法律證明力,可以直接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供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直接使用,為及時調整經濟、民事法律關系提供可靠的法律憑據。這是其他書證所不具備的。
❹ 公證書有哪些法律效力
1、證據效力。
證據效力,是指公證書是一種可靠的證據,具有證明公證對象真實、合法的證明力,可直接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2、強制執行效力。
強制執行效力,是指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在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時,債權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不必再經過訴訟程序。
3、國際認可度
在國際上,公證書得到了廣泛的承認,在國外也具有法律證明力,是進行國際間民事、經濟交往不可缺少的法律文書。這是公證證據效力在空間上的延伸。
(4)公證書在民事訴訟中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辦理公證書需要的材料
根據司法部《公證程序規則》第十八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辦理公證,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1、自然人的身份證明,法人的資格證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證明,其他組織的資格證明及其負責人的身份證明;
2、委託他人代為申請的,代理人須提交當事人的授權委託書,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代理人須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3、申請公證的文書;
4、申請公證的事項的證明材料,涉及財產關系的須提交有關財產權利證明;
5、與申請公證的事項有關的其他材料。
遺囑公證需給的材料:
1、繼承人的《居民身份證、《居民戶口簿》。
2、委託他人申請的,應提交有效授權委託書和受託人身份證明或委託公證書;
3、被繼承遺產的財產證明;
4、被繼承人的死亡證明;
5、繼承人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需提交死亡證明;
6、被繼承人的婚姻、父母、子女情況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