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法律意識及職業素養

法律責任法律意識及職業素養

發布時間: 2025-08-03 00:19:32

1. 法律職業素養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法律職業素養包括:職業語言、職業知識、職業思維、職業技術、職業信仰和職業道德六個方面。因此法律職業語言的統一、法律思維的統一、法律知識的統一、法律技術的統一、法律信仰的統一以及法律職業道德的統一是法律職業統一的標准。
從上述六個方面來看,前四個方面構成法律職業技能,通常所說的「才」;後兩個方面構成法律職業的倫理,通常所說的「德」。法律職業的技能與倫理的統一主要是靠法律教育的統一。未經法律專業訓練者是絕不可能在實踐中靠自學、靠摸索而系統地掌握一整套法律職業技能與職業倫理的。因為法律職業素養是一種不同於大眾的「自然理性」的專業化的「人為理性」。即使是法律職業倫理,也只能靠在法律專業學習過程中結合法律原理才能得以理解和培養。
作為一名立志從事法律工作的人,參加司法考試應該明確法律職業素養涵蓋的內容以及它們的特徵,法律職業素養的特徵:
法律職業的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其術語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來自製定中規定的法律術語,一是來自法學理論的法學術語。法律是一種專門的技術知識,法律術語是這門專門知識中的最基本的要素。所有社會問題,不論它們來自民間還是官方,不論具體還是抽象,一概可以運用法律語言和法律術語轉化為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判斷。法律職業的語言特徵就是法律人才能夠嫻熟運用法律術語和法學術語進行觀察、思考和判斷。
法律職業的思維特徵具有很強的特殊性。法律科學是一門特殊的學問,它有一整套法律制度和職業實踐作背景,所以大眾思維在法律領域中並不是通用的。法律職業思維有自身特點,比如,藉助於法律概念進行觀察和思考;通過程序進行思考;遵循「向過去看」的教義式習慣;注重縝密的邏輯,謹慎地對待情理等因素;只追求程序中的「真」,不同於科學中的求「真」等。
法律職業的知識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制定法中關於規則的知識,另一部分是法律學問中的關於原理的知識。我們以往總是要求法官學法、懂法,這是局限於制定法中的規則知識,是低層次的要求。事實上關於規則的知識是暫時的,立法者大筆一揮就會改變這種知識,更何況產生於規則的知識是機械的,有缺陷的,比如法律漏洞。這就需要法官和律師們運用普遍適用的法律原理來處理關於規則知識的局限性。
法律職業的技術是一種專門化的技術,它包括法律解釋技術、法律推理技術、法律程序技術、證據運用技術、法庭辯論技術、法律文書製作技術等。這種技術不同於大眾技術和其他職業技術,非經法律教育和法律實踐經驗的長期訓練,是無法被掌握的。所謂法律解釋技術是指法律職業運用專門的多種方法來闡釋法律文本及規則,甚至包括按照法律規則或原則來解釋法律現象。法律推理技術是關於法律依據選擇與適用的一種基本方法和要求。法律程序技術是指法律程序的組織、展開和運用的技術。此外,還有其他職業技術。比如,證據運用技術是指掌握證據的原理、特性和規律,運用證據法規則來審查判斷證據並在程序中證明案件真實的各種方法。又如,法庭辯論技術是指律師在程序中綜合運用法律專業語言詞彙、法律專業知識和法律職業思維,根據案件事實進行論辯的技術。再如法律文書製作技術是司法官製作司法裁判文書、律師製作業務文書、訴狀等文書的重要技術。
法律職業信仰是法律職業共同的精神追求。其核心是一種對法治的精神追求,其表現形態有法律信念、法律理念、法律觀念、法律意識等。如果法治運行的主體本身缺乏法治信仰和精神追求,沒有規則至上的信念、沒有權利本位與權力控制觀念,那麼法治就會成為泡影。
法律職業倫理不同於大眾倫理,更不同於其他職業倫理,它是由法律活動的特性決定的。比如法官在程序中不得對當事人有同情心,不得對犯罪嫌疑人表現出亢奮的情緒,又如律師明知委託人罪惡重大卻不得因此拒絕接受委託,律師不得就自己所了解的被告人的罪行向法庭提供等。
針對職業素養設計試題
目前,在司法統一考試制度已經確立的前提下,應當確立「素養考核中心論」的指導思想。在試題的設計中應當體現對職業語言、職業知識、職業思維、職業技術、職業信仰和職業道德六個方面的考核。
通觀目前的法學高等教育中的課程考試以及已有的律師資格考試,不難發現,一般只偏重的法律術語和法律知識特別是法律規定的考試,而不是全面考核法律語言、法律原理、法律思維、法律技術,至於職業信仰和職業道德只在律師資格考試中有所涉及,多數大學法學院沒有開設職業倫理課程,各課程中也很少涉及職業倫理的問題。司法統一考試制度具有指揮棒的作用,能夠引導法律教育的發展方向。准入制度考什麼,法律教育就會在教什麼方面作出調整,以適應法律實踐的需要。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以職業素養考核為中心,能夠從職業准入制度上確立法律職業素養的標准,從思想到行動,從技能到倫理,使法律職業共同體成員達成一致性、專業性,消除目前法律職業存在的行政型、大眾型、政治型和分散型的缺陷。

2. 法官的職責和義務都有哪些法官的職業素養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五條法官的職責:

(一)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案件;

(二)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七條法官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審判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四)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五)清正廉明,忠於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

(六)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

(七)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二.法官的職業素養有哪些?

1、要有至真至誠的司法信仰

法官要有對司法真誠的信仰,信仰用秩序的穩定來實現人的價值和需求,用法律思維解決問題,用人文關懷呵護人心。司法能力的提升需要這種精神信仰做支撐,它影響著案件的價值判斷,制約著職業的成熟發展。

2、要有上善若水、虛懷若谷的態度

對於學習,近幾年的司法活動的很活躍,訴訟法得到重新修訂,實體法進行大幅修改,各個專業部門法律新生頒布,讓法官對知識的更新及運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於工作,社會法律意識在增強,對司法品質的要求也愈加嚴格,明示法律的時代正在過去,析辯法理的時代開始迎來,從怎麼審到為什麼這么審,讓法官對法律如何合理解析社會規則提出了更深思考。

3、要公正嚴明的審理,要高效便民的執法

審判是司法的生命,執法是司法生命的體現,作為法官,公平正義是內心恆守的底線,這是信仰,這是態度,這也是法律對法官本身的一種嚴厲約束。

如果司法不保護在權利上睡覺的人,那麼司法自己本身就不能睡覺,司法的執行不僅需要有效率去實現當事人最急迫的訴求,還需要用最便利於當事人的方式去實現,司法不是什麼奢侈品,法官的司法能力和辦案水平也正體現於怎樣將司法化為公民的普通公共品,將紙面的上權利變成實實在在的需求。

3. 法官應具備的能力素質

導語:所謂法官素質,主要包括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道德素質。政治素質,是指法官應具有的政治條件,也是首要條件或者說是重要條件。因為法官掌握著生殺予奪的權利,並有國家強制力做保證。法官必須擁護國家憲法,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在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執行國家法律政策不允許有絲毫隨意性,即解決一個「忠」的問題,即忠實於國家,忠實於人民,忠實於法律。

法官應具備的能力素質 篇1

首先要具備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

加上司法解釋等,每年要有20部法律法規出台,雖不要求我們都背誦條文,但日常用到的,必須熟爛於心,達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光知道條文內容還不行,要了解該條文的原理、出台背景。對一些基礎性的幾部法律要能記住原文最好,比如三大程序法、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等,特別是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批復。

要有一定的審判實踐經驗的累積。

你法學理論知識掌握得再扎實,但往往與審判實踐脫節。一位法學研究生開庭不一定比基層法庭審判員駕馭庭審能力強。因為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案件,法律關系錯綜復雜,它不會按照書本上的理論去發生。無論庭審、調解、執行,都會有許多突發事件,你得具備應變復雜局面的能力。比如一個同樣類型的案件,別人三下五去二調解好了,既提高了審判效率,又節省了審判資源,當事人不上訴,社會效果好;而另一位法官,因為缺乏調解技能和技巧,當事人不但不滿意你,有時還到院領導或上級反映你態度粗暴、強迫調解等。

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

作為法官是司法人員,執行法律規定,是正義的化身,維護公平的使者,「公堂一言斷勝負,朱筆一落命攸關」,法官可謂位高權重,職責神聖。一名法官,他法學水平再高,審判實踐經驗再豐富,如果他沒有職業道德,搞權錢交易、徇私枉法,那他不是稱職而合格的法官。比如抵制人情關系案、確保實體公正、程序公正,保持中立地位、不幹預案件,禁止單方接觸、遵守迴避制度,勤勉敬業、注重效率,不經商、不結交損友,不泄密、不參加邪教,不利用職權謀取非法利益等。

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方向。

司法機關是國家的專政機關,它是國家的「刀把子」,也就是要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使人民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從小的講,就是圍繞縣委中心工作,提供保駕護航。政治素質決定著法官行使審判權的立場、方針,體現著「為誰掌權、為誰服務」的政治傾向。剛正不阿、嫉惡如仇,忠實地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忠於職守、秉公辦案、不徇私情、懲惡揚善、弘揚正義、正直善良、謙虛謹慎。

法官應具備復合型人才的能力。

既要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基礎、良好的法律意識、豐富的法律知識、高超的職業技能,對社會現實的充分認識,良好的道德素質,嚴格自律,行為檢點,還要具備善良、誠實、正直、互助、進取、勤勞、忘我、無私、剛正不阿的品質,良好的個人聲譽;不但要懂得社會科學,還要理解自然科學,甚至要聽懂幾種語言,比如英語、少數民族語言、當地風俗習慣等;具備與人民群眾打交道、做群眾思想工作的能力。

法官應具備的能力素質 篇2

一、人民法官應當具備敏銳的政治洞察力。

司法權力是國家政治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官在執行職務中行使裁判權就是國家政治權力運作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因此,一名優秀的法官需要有很強的政治洞察力、政治敏感性、政治辨別力。如果一個法官缺乏應有的政治覺悟,就無法能動地司法,容易就案辦案、孤立辦案、機械辦案,就無法踐行「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就無法通過司法辦案來實現黨的宗旨,司法也會失去社會公眾的認同。

二、人民法官應當具備法律理論水平。

法院系統要求法官職業化,就是法官以行使國家審判權為專門職業並具備獨特的職業意識、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和職業地位。具體來說,法官不但要有熟練操作天平的技巧,而且要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

三、人民法官應當具備說服磋合能力。

社會對法官的要求不是不是絕對的超然,不是對案件一判了之,而是要求「辯法析理,勝敗皆服」。當好一名法官就必須具備說服磋合能力,磋合成功了,雙方互諒互讓,矛盾化解了,你才稱得上一名好法官。

四、人民法官應當具備寬廣胸懷。

作為法官,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時候不宜廣泛採用對付敵我矛盾的暴力手段。然而,司法裁判涉及到爭訟雙方當事人的切身利益,法官有時會受到當事人的誤解、謾罵,甚至圍攻。面對這些行為,法官有時需要忍辱負重,要慎用強制措施,以體現司法的謙抑性、人民性。人當好一名法官就必須具有宰相一樣的肚量,容忍當事人一些過激行為。

五、人民法官應當具備淡泊心境。

當好一名法官就不要太在乎外界的世俗評價。在現實中,社會公眾是以行政級別的.高低評判一個人在機關單位工作的成功與否,水平高低與否,優秀與否,但是當好一名法官就應當以出世的心態做好入世的審判工作,要自得其樂,刻苦鑽研業務,以精湛的業務水平作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而將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視為過眼雲煙。

六、人民法官應當具備捨身護法的精神。

法官在行使審判權的過程中,常常面臨權力的拷擊、金錢的誘惑、人情的干擾、甚至黑惡勢力軟硬兼施的威脅,如果法官沒有捨身護法的精神,法官就無法「匡扶正義,懲惡揚善」,就無法保護貧弱群體的利益,就無法超然於物外,公正裁判,最終法官也會失去本來的意義,喪失自己的尊嚴。

法官應具備的能力素質 篇3

一、法官應具備的素質。

法官是國家法律的化身,是審判權的具體行使者。法官的職業素養是法官的最基本的素質。在審判活動中,法官始終要做到:保持中立;平等對待;提高透明;公正審判;工作高效;獨立審判;文明執法。充分發揮自己的使命,讓人們都知道,法官是傳承公平和正義的人,代表良知和法律的人,承受各種沖突的人。法官是一個神聖的職業,只當法官不求素質不是好法官,那麼法官應有的素質是什麼呢?法官的素質主要有:(一)內在素質包括:政治素質、職業素質、職業道德、心理素質。(二)外在形象包括:善言正行、樹立公信、接待文明、開庭准時、儀表端莊、舉止規范。(三)專業知識包括:勤於學習、善於積累,掌握審判方法。(四)專業要求包括:刑事、民事司法理性,刑事、民事敏感性,嚴格的證據意識,嫻熟的證明技術和方法。

二、法官應具備的三個能力。

首先是駕馭庭審能力。在庭前准備階段的即:閱讀歸納能力;籌劃安排能力。在開庭審理階段即:駕馭指揮能力;應變控制能力;認證、裁決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其次是法律適用能力。無論是刑事法官還是民事法官,法律適用能力是法官審判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和具備法律適用能力,對辦好一件案件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法官如果在適用法律時出現不當或者錯誤,那麼這個案件就會成為錯案或冤案,經不起歷史的考驗。如我國《刑法》規定的罪名繁多,刑事法官在具體辦理案件時,要根據被告人實施的行為後果來界定罪名和適用法律。在審判實踐中,要掌握以下幾個問題:一、刑法無明文規定的判斷標准與運用。二、刑法推定的司法運用問題。推定既是一個程序法問題,也是一個實體法問題。刑事推定的適用范圍包括:主觀罪過的推定認定,幾類特殊犯罪的推定認定。三、法條竟合的界定適用。四、多種量刑情節的適用原則與方法。五、適用多種量刑情節的幾個技術性問題。

第三主要是裁判文書製作能力。案件審結後,按照裁判文書結構的製作要求製作文書。首先規範文書結構寫作,把首部、政、尾部有機連接起來,使當事人能夠清晰地看到裁判文書三大部分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其次,把文書事實要素敘述規范,即:事實要素清楚;突出爭議焦點;因果關系明確;證據運用恰當。再次,把文書說理部分敘述規范,即:突出依法論理;說理有針對性;准確援引法律條文。第四,遵循文書規范格式的技術要求。寫完後,要反復閱讀、查看,檢查是否有語言、句子、詞語不規范、有錯誤、始終做到:「一清二楚、十分明確、句穩詞妥、通體通順」,從而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反復推敲論證和說理是否得當、透徹、貼切和具有說服力,論證是否結構嚴謹、邏輯嚴密。

作為法官,不僅要維護憲法,永遠忠於法律,依法履行法官職責,恪守法官職業道德,培養良好的思想素養,嚴肅執法、秉公辦案、清正廉明、司法公正。還要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司法為民」意識和掌握嫻熟的審判技巧,在審判活動中,具有高超的駕馭庭審能力、法律適用能力和裁判文書製作能力,這樣的法官才是一個合格的法官。

熱點內容
長春法院招聘 發布:2025-08-12 02:27:25 瀏覽:602
皮城執法官改動 發布:2025-08-12 02:27:25 瀏覽:946
民法郭明瑞房 發布:2025-08-12 02:23:52 瀏覽:230
友新司法所 發布:2025-08-12 02:09:53 瀏覽:459
房屋建築質量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12 02:07:02 瀏覽:390
打人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2 02:05:39 瀏覽:251
法官不作為如何起訴他 發布:2025-08-12 02:05:36 瀏覽:79
刑法一寸木 發布:2025-08-12 02:05:32 瀏覽:184
健康溫州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2 01:59:35 瀏覽:760
cpa經濟法的教學視頻百度雲 發布:2025-08-12 01:59:25 瀏覽: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