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解釋不具有法律效力
Ⅰ 法律能不能隨意解釋為什麼
法律不能隨便解釋.只有正式解釋才是有權解釋的主體,有法律效力.一般人是不能解釋的,或者說解釋了也沒有法律效力.法律解釋分為以下幾種:(一)按照解釋主體和法律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釋可以分為正式解釋和非正式解釋
正式解釋又稱有權解釋或官方解釋,(單選)是指國家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所作的有法律效力的解釋.正式解釋又可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多選)
1.立法解釋.廣義的立法解釋是指有關國家機關對其制定的法律規范所進行的解釋.
2.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在法律適用過程中,對具體應用法律規范的有關問題所進行的解釋.在我國,司法解釋又可以分為兩種:(多選)一種是審判解釋,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在審判工作中對具體應用法律的有關問題所進行的解釋. 這種解釋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具有普遍的約束力.第二種是檢察解釋,是指最高人民檢察院在檢察工作中對具體應用法律的有關問題所進行的解釋.這種解釋對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3.行政解釋.行政解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處理其職權范圍內的行政事務時,對具體應用法律的有關問題所進行的解釋.在我國,行政解釋分為兩種:一是國務院對如何具體應用法律及國務院所屬各部門(一定要注意)對如何具體應用行政規范所作的解釋;二是地方人民政府對如何具體應用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所作的解釋.
4.非正式解釋,又稱無權解釋.指未經授權的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個人對法律規范所作的沒有法律效力的解釋.非正式解釋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任意解釋,是指公民、當事人、辯護人、代理人、社會組織或未經授權的國家機關,(不是所有的國家機關的解釋都是正式解釋)按照自己的理解,對法律規范所作的解釋.另一種是學理解釋,是指有關專家、學者在學術研究、法學著作、法學教育和法制宣傳中,對法律規范所作的解釋.
(二)按照法律解釋的方法不同,可以將法律解釋分為語法解釋、系統解釋、歷史解釋和邏輯解釋
1.語法解釋,指從語法結構和文字字義等方面闡明法律規范的含義.如:比如物權法.
2.系統解釋,指分析某一法律規范與其他法律規范的聯系,以及在它所屬的法律部門、法律制度和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闡明法律規范的含義.比如:合同法中的規范與民法通則中的規范的關系.
3.歷史解釋,指通過對法律規范制定的歷史條件及其與歷史上同類法律規范的比較,闡明該法律規范的內容與含義.如:類推與比附.
4.邏輯解釋,指運用形式邏輯的規律和方法分析法律規范的內容,闡明其立法精神與含義.
(三)按照法律解釋的尺度不同,可以將法律解釋分為字面解釋、限制解釋和擴充解釋(多選)
1.字面解釋,指嚴格按照法律規范的字面含義所進行的解釋,既不擴大也不縮小.
2.限制解釋,指為了符合立法原意,對法律規范作出窄於其字面含義的解釋.如:「本公園禁止車輛進入」,這里的車輛排除自行車.
3.擴充解釋,指當法律規范的字面含義比立法原意狹窄時,為了符合立法原意,對法律規范作出較字面含義范圍寬泛的解釋.
Ⅱ 法院的答復是什麼意思,答復具有法律效果嗎
原則上,答復不是司法解釋,按《立法法》的規定,是沒有法律效力的。但現實中,回下級法院可答以參照執行,因此實踐中是有指導意義的。
我國法律適用原則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行政法規,規章,等, 另一種是司法解釋,行政解釋,這些都是有法律效力的。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可以在審判文書中直接適用。
最高法院的答復,復涵等,不是司法解釋,是針對各省高級法院對某一類案件或某個特別的有代表性的案件進行的請示,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一般情況下,它可以指導下級法院的司法實踐,下級法院在審理案件的時候,可以根據最高法院的批復、答復等精神來進行判決,但不能在判決文書中直接引用。
Ⅲ 法律釋義有沒有法律效力如何判斷法學書籍上的釋義是最高院的法律解釋還是司法解釋,或者是法學專家的解釋
我們國家的法律解釋並不具有法律效力。法律解釋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明確了法律內容,有利於法律人和法院人處理案件,有一定的說服力。關於法律解釋有相關書籍,上面的法律解釋應該是正式的,在以個人身份出書的法律人的書中的法律解釋應該就可以分辨出來了。
Ⅳ 在我國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是( ) A 立法解釋 B 司法解釋 C 法理解釋 D 行政解釋
c其他三個都有法律效力。c是學理上的,就是學者解釋的,沒有賦予國家權力
Ⅳ 法律解釋與司法解釋的區別
司法解釋僅指司法機關在法律使用過程中對法律所作出的解釋。法律解釋回是一個大的概念,法答律解釋指由一定的國家機關、組織或個人,為適用和遵守法律,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政策、公平正義觀念、法學理論和慣例對現行的法律規范、法律條文的含義、內容、概念、術語以及適用的條件等所做的說明。法律解釋由於解釋主體和解釋的效力不同可以分為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兩種。 我國的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權為核心和主體的各機關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釋體制的基本含義是,在法律解釋的許可權上,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解釋權,其目的和任務是對「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以及「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法律規范進行解釋,行政解釋、司法解釋的目的和任務在於解決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在三種解釋的關繫上,立法解釋是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的基礎;在法律解釋的效力上,立法解釋的效力最高,其他國家機關對法律的解釋效力低於立法解釋。 法解釋就屬於正式解釋的一種。
Ⅵ 法律釋義是否同法律具有相同的法律效應
法律釋義從廣義上來說分為 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學理解釋。立法解釋是制定法律的機關自己的解釋具有法律效力,司法解釋是司法機關也即,最高法,最高檢出台的,也具有法律效力,學理解釋是專家學者的解釋,沒有法律效力。我國目前的情況是,司法解釋大量的存在,而且有時超越了其許可權,其效力在有些時候甚至高於法律本身,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
Ⅶ 「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這句子該怎麼解釋
「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是指在法律上是沒有約束力的,通俗一點講就是得不到法律的保護,為我國現行法律法規所不承認。
Ⅷ 保險法司法解釋三 理解與適用
司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政策解讀沒有法律效力。二者區別:
1.二者主體不同
司法解釋的有權機關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除此兩家,別無分店(你要求講的通俗)
政策解讀,是不特定機關都可以作出的,法律對其主體並無限制
2.二者的對象不同
司法解釋針對的是現行法律。
政策解讀的對象是黨的政策。
3,二者解釋的效力不同
司法解釋一旦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須遵守,否則將承擔不利後果。
政策解讀,更大程度上是對黨的政策的解讀,不像司法解釋那樣嚴謹、公開,其並不具有嚴格的可操作性也不是人人都必須遵守。
4,二者解釋的目的不同
司法解釋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司法機關在辦理案件時統一對法律的理解和適用
政策解讀的目的是為了闡明政策,更多的帶有宣講的痕跡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