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標人具有什麼法律效力
㈠ 投標文件與合同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雙方當事人簽訂的合同是受合同法約束和保護。
而投標只是屬於要約,要約是一方當事人向他人作出的以一定條件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只有在受要約人對其要約人表示承諾,合同才得以成立。在這其中會發生各種情況導制合同無法成立,比如,要約的撤回、要約的撤銷、要約的消滅等等。
所以投標人在得到招標人的承諾後,雙方的合同才得以成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九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第四百七十二條 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內容具體確定;(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㈡ 合同簽訂後,投標書是否還具有法律效力
投標書作為合同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其效力相較於合同而言,處於次要位置。當合同與投標書存在矛盾時,應以合同條款為准。這是因為合同是雙方經過充分協商達成的一致協議,其條款更為詳細具體,能夠更好地反映雙方的真實意圖和利益分配。
投標書的法律效力主要體現在預中標階段,即在招標方未簽訂正式合同前,投標書對投標方具有約束力。一旦合同簽訂,投標書中的內容將被視為已納入合同條款,除非合同中明確表示將投標書中的某些條款排除在外或對其進行修改。此時,合同將取代投標書,成為雙方合作的最終法律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投標書中的部分內容,如投標保證金、投標有效期等,即使合同未涉及,投標書仍然具有約束力。然而,對於涉及價格、質量、付款方式等關鍵條款的投標書,必須在合同中予以明確,否則將可能導致合同執行過程中出現爭議。
因此,在合同簽訂後,投標書的法律效力將受到限制,僅在合同未涵蓋的細節方面具有參考價值。合同的法律效力高於投標書,確保了雙方權益的明確性和穩定性,避免了因條款不一致而引發的糾紛。
㈢ 招標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招標文件是有法律效力的,投標文件也具有法律效力,而且投標報價的依據是招標文件的技術需求、供貨時間、條件等因素。所以原則上合同的內容應根據招標文件和投標文件訂立。具體要看的「嚴格」是否是實質性的修改了招標文件的內容。招標文件是要約邀請,通過招標投標方式訂立合同的,投標人向招標人發出的投標為要約,招標人的定標為承諾。承諾發出後即合同生效,我國立法對要約的生效時間採取到達主義,即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才生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㈣ 投標文件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投標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有簽訂合同才能具有法律效力。招標人和中標人應當自中標通知書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按照招標文件和中標人的投標文件訂立書面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第四十六條 招標人和中標人應當自中標通知書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按照招標文件和中標人的投標文件訂立書面合同。招標人和中標人不得再行訂立背離合同實質性內容的其他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