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越權的法律責任
⑴ 有關行政越權:
1.這種情形《行政訴訟法》及《解釋》均未有明確規定,但依據《行政訴訟法》第內二十五條第四款容的規定和法律原理,該情形下,委託機關仍為被告,這點沒問題。同時由於該行政行為並未逾越委託機關的許可權,行政行為相對人應當履行或申請公力救濟,這個情況不能作為法院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撤銷的情節。假如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也超越了委託機關的法定許可權而被法院撤銷,其法律後果(如行政賠償)也應由委託機關承擔,這點類似於民法中的表見代理(行政訴源於民訴,民訴法的基本原理和規定適用於行政訴),「代理」人的行為法律責任由本人承擔,但委託機關應當加強對受託組織監督。
2.你說的這種情況主要可能出現於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中(出現概率極小),但你的表述不夠恰當。如《行政處罰法》第十六條、《行政許可法》第二十四條均有規定。這應當視為行政機關間委託,而非法律授權,均以授權機關為被告。
希望對你有用。
⑵ 越權執法的法律後果
法律分析:越權執法屬於違法行政行為。根據法律規定,如果你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判決維持。
(二)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1、主要證據不足的;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3、違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職權的; 5、濫用職權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四)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
⑶ 越權無效原則
法律分析:行政越權無效原則,是行政法的中心原則,任一公共當局都不得在其職權范圍外行事。行政越權又稱為行政超越職權,是行政行為超越法定職權的簡稱,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第一,行政越權是行政主體在積極的行政活動中超越了法定權力界限,從而在法律上不產生效力的行為。
第二,行政越權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法律和法規直接授權或行政機關委託行使一定行政職權的組織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超越了法律法規規定的許可權范圍或授權委託范圍。
第三,行政越權是行政主體超越其法定行政職權(許可權和權能)的違法具體行政行為。
第四,行政越權是指行政主體在行政管理過程中超越了其法定的許可權范圍,行使了其他權力主體的法定職權的行為。
第五,行政越權是指行政主體超越法定職權范圍而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六,超越職權,是指行政機關行使了法律、法規沒有賦予它的權利,對不屬於其職權范圍內的人和事進行了處理,或者逾越了法律、法規所設定的必要的限度等情況,簡言之,是指行政機關的職權沒有法律根據。
第七,超越職權是指行政機關超越了法律、法規授予的許可權,實施了無權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七十五條 行政行為有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沒有依據等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原告申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無效。
第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的,可以同時判決責令被告採取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依法判決被告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