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法中的法律責任
❶ 未取得種子經營許可證經營種子或者偽造、變造、買賣、租借種子經營許可證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規定,主要農作物商品種子經營實行許可證制度內。禁止偽造、變容造、買賣、租借種子經營許可證;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無證或者未按照許可證的規定經營種子。否則要承擔下列法律責任:
(1)行政處罰。對未取得種子經營許可證或者偽造、變造、買賣、租借種子經營許可證,或者未按照種子經營許可證的規定經營農作物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可以吊銷違法行為人的種子經營許可證。
(2)刑事處罰。對未取得種子經營許可證或者偽造、變造、買賣、租借種子經營許可證,或者未按照種子經營許可證的規定經營種子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處罰。
❷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十章 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十章法律責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處罰:
- 停止生產、經營。
- 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
- 罰款,金額根據違法所得的多少,最高可達違法所得的十倍;若無違法所得,罰款范圍在二千元至五萬元之間。
- 情節嚴重者,還將面臨刑事責任追究。
未按規定取得或偽造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處罰:
- 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
- 罰款,額度與違法所得成正比,最高可至三倍。
擅自採集或銷售重點保護種質資源的處罰:
- 罰款范圍為一千元至二萬元。
種子包裝、標簽規范及種子檔案管理等環節的違規處罰:
- 罰款范圍為一千元至一萬元。
其他相關違法行為的處罰:
- 包括境外種質資源的引進與出口管理違規、未經審定種子的經營、搶采掠青、損壞母樹等損害林木資源的行為、收購林木種子的違法行為、在種子生產基地進行病蟲害接種試驗的違規行為,以及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出具虛假證明等情況,都有相應的行政和刑事責任。
種子行政管理人員不當行為的處理:
- 對濫用職權或侵犯種子使用者權益的種子行政管理人員,將依法進行處理。
行政復議和訴訟權利:
- 當事人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有權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訴訟,以維護自身權益。
種子經營許可證吊銷後的處理:
- 種子經營許可證被吊銷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將依法進行相關營業執照的注銷或變更。
❸ 涉嫌經營未備案的種子該承擔什麼法律後果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和種子;貨值金額不足五萬元的,並處一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五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七十三條
有侵犯植物新品種權行為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植物新品種權所有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進行處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對侵犯植物新品種權所造成的損害賠償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履行;當事人不履行協議或者調解未達成協議的,植物新品種權所有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種子法中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涉嫌經營未備案的種子的法律量刑:
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植物新品種權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侵犯植物新品種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
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植物新品種權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植物新品種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確定給予三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