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應如何劃分法律責任
⑴ 法律責任的主要形式有
法律責任的主要形式可根據不同分類方式劃分,常見有以下兩種分類及具體形式:
- 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法律的性質劃分:
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承擔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繼續履行、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這些方式可單獨或合並適用。
刑事責任:指行為人實施了違反刑事法律規定的行為而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行政責任:是因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分為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行政處罰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
- 根據主觀過錯在法律責任中的地位劃分:
過錯責任:以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為承擔責任的基本條件。
無過錯責任:不問行為人主觀是否有過錯,只要其行為與損害後果間存在因果關系,就應承擔民事責任。
公平責任:在當事人對造成的損害都無過錯,又不能適用無過錯責任要求加害人承擔賠償責任,而使受害人遭受的重大損害得不到補償、顯失公平的情況下,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依公平原則判由雙方分擔損失。
⑵ 交通事故要如何劃分責任
法律分析:1、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2、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當事人逃逸,造成現場變動、證據滅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無法查證交通事故事實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3、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4、各方均無導致交通事故的過錯,屬於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
法律依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第四十五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過調查後,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將交通事故責任劃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