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書證的法律效力
① 村委會出具什麼樣證明才具有法律效力
村民委員會出具的反映其職責范圍內客觀情況的證明,可以認定為公文書證並予以採信。如與事實不符則該證明肯定是無效的。在村委會管轄范圍內的,加蓋公章以及負責人簽字或手印。
根據我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章的規定,村委會的職責有以下幾項:
(1)辦理本村的公共事業和公共事務。
(2)調解民間糾紛。
(3)協助鄉(鎮)政府開展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工作。
(4)管理本村的集體財產等。
因此,村員委員會根據在行使職責范圍內組織、管理村民事務過程中所形成的必要記錄而出具的證明,如村委會對本村人口具有管理職責,其對當事人家庭成員身份情況作出證明,該證明即屬於民事訴訟法當中的公文書證,依法應予以採信。
(1)公文書證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村委會的公書文證:
書證,是以文字、符號、圖案等所記載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來對案件事實進行證據的書面文件或其他物品。根據制主體的不同,可將書證分為公文書證和私文書證。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最高法院《證據規定》第七十七條之規定,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對公文書證真實性予以推定。
公文書證是指國家機關或者其他公共事務管理組織在其法定職權或法律授權的范圍內,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格式所制的公務文書。
私文書證,通常為私人製作或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非基於法定職權或法定公務而製作的文書。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對於私文書證,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不能直接推定其具有形式證明力。
② 信訪回復可以作為法律依據嗎
法律分析:信訪回復可以作為法律依據。國家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依職權製作的信訪答復函性質上屬於公文書證,所記載的事項推定推定為真實,且其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可以作為民事案件的定案依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國家機關超越職權製作的信訪發復函所載明的事實不具有公文書證的法律效力,不能作為民事案件的定案依據。
法律依據:《信訪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採用前款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信訪人。
③ 公證處公證的文件能起到法律依據嗎
公證是一種國家公證證明,是依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版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權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
故公證件具有無可爭議的法律證明力,可以直接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供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直接使用,為及時調整經濟、民事法律關系提供可靠的法律憑據。這是其他書證所不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