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公司公章法律責任
1. 別人拿著營業執照和公章能幹什麼
法律分析:如果營業執照和公章被人拿走了做違法的事的話,法人一般有連帶責任,如果去報案,屬於民事糾紛,而民事法律關系中的連帶責任是連帶債務關系中數個債務人向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形式。會有很大的風險的,例如辦理貸款,簽訂合同等等,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並未直接規定借用他人名義簽署合同的效力問題,但是從法理上來看,如果有關合同的實質權利義務承受人認可並接受有關合同當事人的地位,則支持該合同的有效性更有助於有關糾紛的解決,從代理關系角度看,相關法律規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由此可知,如果名義借款人知悉實際借款人用其名義向銀行借款且不反對,則存在其,默認的問題,當事人依法可以委託代理人訂立合同,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我國法律規范明文規定,任何人不得冒充他人的名義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即使是當事人沒有時間,想要他人代理的,也需要拿著代理委託書,才能以他人的名義實施一些合法行為,並且一旦代理關系結束,那麼其將不再具有冒用他人名義行事的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十三條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並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第十四條 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2. 法人沒有同意用印章卻被亂用了,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 如果公司印章被未經授權的人使用,導致未經同意簽訂合同,公司可以採取行動主張該合同無效。
2. 為了證明合同無效,公司需要立即收集印章被濫用的證據,並確認印章在合同簽訂時確實被濫用了。
3. 如果印章被濫用,且合同已成為事實,那麼該合同在法律上仍然具有效力。
4.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如果個人借用單位的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或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以單位名義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物歸個人所有,單位可能需要承擔賠償責任,除非被害明知對方是借用行為。
5. 如果行為人盜竊、盜用單位的公章、業務介紹信、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或私刻公章簽訂經濟合同,騙取財物歸個人所有,單位不對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承擔民事責任。
6. 如果行為人擅自使用單位公章、業務介紹信、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簽訂經濟合同,單位有過錯,並且該過錯與被害人的經濟損失有因果關系,單位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7. 要使因公章被濫用或盜用而簽訂的合同無效,必須立即搜集相關證據,證明公章在合同簽訂時是被濫用了還是被盜用了。
8.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行為,將受到刑事處罰。
9. 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也將受到刑事處罰。
10. 在需要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使用偽造、變造的證件或盜用他人證件,將受到刑事處罰。
11. 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教育、就業等資格,也將受到刑事處罰。
12. 國家工作人員有上述行為,將根據數罪並罰的原則受到處罰。
3. 法人沒有同意用印章卻被亂用了,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這個要看具體的情況:
一般情況下,經過公安機關備案過的私人印章具有法律效力。
4. 別人拿公章和法人章可以有啥後果
法律分析:1、公司作為一獨立的企業法人,公司印章是其對外進行活動的有形代表和法律憑證,公司負責人或其他管理人員,經過公司授權後,只是印章暫時的持有者和保管者,其行使公司印章所產生的權利義務,應由該公司來承擔責任,而不應由持有者或保管者承擔責任。2、公章借用他人使用,按照常理,非授權的情況下,公司是不會隨意將公章外借他人使用,這就使得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此公章是授權使用印章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六條 公司向其他企業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定 「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