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引起腦出血法律責任
① 醫療事故導致腦出血醫院應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主觀:
醫療事故醫院承擔的責任是要承擔人身傷害賠償的責任,並且要承擔行政處罰責任,如警告、吊銷執業許可證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條【醫療損害責任歸責原則和責任承擔主體】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一般醫療事故責任認定標准如下:,1.完全責任,對醫療事故需要承擔100%的責任;,2.主要責任,需要對醫療事故承擔60%至90%的責任;,3.次要責任,需要對醫療事故承擔20%至40%的責任;,4.輕微責任,需要對醫療事故承擔不超過10%的責任。,1.患方的身份及親屬關系證明:患者身份證復印件,如患者死亡或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則還需法定繼承人或法定代理人(如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的身份證及戶口簿復印件;,2.病歷資料復印件,包括患者門診病歷、住院志(入院記錄)、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出院(死亡)小結等;,3.患者或家屬的誤工證明,如工資單或單位出具的工資證明;無工作單位的,由居委會或村委會出具無業證明;,4.相關費用單據和清單,包括相關的醫療費單據、護理費單據、營養費單據、交通費單據;如患者傷殘,需提供殘疾等級證明和殘疾用具費單據;如患者死亡,需提供喪葬費單據,傷殘和死亡都應提供患者實際撫養的,無其他生活來源者的戶籍證明及無業證明;,5.其他,如有關專家的意見、證人證言、鑒定結論、醫學文獻資料等。
法律客觀: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九條關於「責任程度」理解與適用的問題作一些簡單闡述:「責任程度」即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責任比重,也是醫療過失行為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之間的法律因果關系,它是條例中確定醫療事故賠償金額應考慮的三個因素之一。醫療活動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過程,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因果關系既有一因一果的簡單情形,也有一因多果、多因一果,甚至多因多果的復雜情形。國際衛生組織曾將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分為直接死因、根本死因、輔助死因與誘因四種,這也表明了患者的死亡並非全部是由於醫療過失行為直接造成的。因此,在考慮是否構成醫療事故時,要考慮醫方的過失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事實因果關系,在確定事故賠償數額時,更應將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的過失行為與加害人、行為人之外的其他因素,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加以區分,否則將會使醫方承擔不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或者逃脫應有的法律責任。《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中明確了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分為:完全責任、主要責任、次要責任和輕微責任。其中的完全責任,是指醫療事故損害後果完全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主要責任指損害後果主要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次要責任是指損害後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次要作用。輕微責任是指損害後果絕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輕微作用。但到目前為止,立法中並沒有針對不同的責任程度,明確具體的數字比例供計算賠償金額。在司法實踐中,通常借鑒法醫學「損傷參與度」的分級標准來確定過錯方責任程度的。我國大部分學者認可的「損傷參與度」分級標准為:第一等級:死亡、後遺障礙完全是損傷所致,損傷參與度100%。第二等級:死亡、後遺障礙是損傷和既往疾病共同所致,但損傷是主要因素,損傷參與度為75%。第三等級:死亡、後遺障礙是損傷和疾病共同作用的結果,二者作用程度等同,損傷參與度50%。第四等級:死亡、後遺障礙是損傷和疾病共同所致的結果,但疾病是主要因素,損傷參與度25%。第五等級:死亡、後遺障礙完全是由疾病導致的結果。損傷作用可以排外。損傷參與度0%。舉個例子,甲醫生存在明顯的醫療過失行為,並對患者的人身造成了損害。那麼,經技術鑒定該醫療行為屬於醫療事故,醫院負主要責任,在確定賠償金額時,可參照第二等級損傷參與度比例的75%計算最終賠償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