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
① 有關校園暴力法律有哪些規定
校園暴力可能構成刑法或者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對於成年的孩子是有責任進行承擔後果的。
根據《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二百三十八條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條 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十二條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14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1)校園暴力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北京市校園暴力的預防措施
設置校級欺凌事件舉報電話 :在此次北京市各區公布的中小學欺凌治理方案中,除了限時上報外,還特別明確提出了設置校級舉報電話。
例如在海淀區的實施方案中,除了要求各學校都要成立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工作小組之外,還要求學校必須設立學生欺凌事件舉報和咨詢熱線電話,並且要公布在校園顯著的位置,同時,學校還必須設專人進行核實、處理。
每學期要進行三次「防欺凌」教育 :各區還明確要求學校必須將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工作列入學校工作計劃,每學期都要在學期初、中、末進行三次「防欺凌」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欺凌他人不僅是極端錯誤的不道德行為,對造成的後果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② 關於校園暴力的法律規定有哪些大全
關於校園暴力的法律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規定
- 學校責任:明確規定了學校有責任預防和處理校園暴力事件,確保學生在校園內的安全。
- 心理援助:要求學校對受害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幫助其盡快走出心理陰影。
二、《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
- 行政處罰:對於情節較輕的校園暴力行為,如毆打、辱罵等,可以給予警告、罰款等行政處罰。
- 行為界定:詳細界定了哪些行為屬於校園暴力,為執法提供了明確的依據。
三、《刑法》的相關規定
- 刑事責任:如果校園暴力行為涉及嚴重傷害,如致人重傷、死亡等,施暴者將面臨刑事責任,可能受到刑罰的制裁。
- 保護未成年人:在處理校園暴力案件時,特別注重對未成年受害者和施暴者的法律保護和心理疏導。
四、《民法典》的相關規定
- 侵權責任:受害者有權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要求施暴者或其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賠償因此造成的損失。
五、教育部《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
- 界定欺凌:明確了校園欺凌的界定,包括言語欺凌、身體欺凌、網路欺凌等多種形式。
- 處理流程:規定了校園欺凌事件的處理流程,包括報告、調查、處理等環節,確保事件得到及時、公正的處理。
綜上所述,我國針對校園暴力的法律規定涵蓋了多個方面,從預防、處理到賠償,為受害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全社會應共同努力,依法嚴懲校園暴力行為,為孩子們營造安全和諧的成長環境。
③ 發生了校園暴力可以立案嗎
發生校園暴力是可以立案的。在遭到校園暴力的時候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不能因為對方恐嚇、威脅等行為就選擇默不作聲,要勇敢地制止這種行為,否則只會助長別人校園暴力的行為。一、發生了校園暴力可以立案嗎?
發生校園暴力是可以立案的。
《刑法》第17條第一、二款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人故意殺人,傷害致人重傷或者,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在年齡上劃分負刑事責任的階段,既警示有暴力傾向的在校學生,一旦達到相應年齡、具備一定辨別是非的能力就要承擔因此產生的法律責任,同時照顧未成年生理和心理特點。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五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二、避免校園暴力的方法
1、避免校園暴力的第一個方法就是惹不起、躲得起,至少要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那麼放學之後要和同學們結伴而行,有校車的盡量坐校車,有家長接送的就家長接送。
2、晚上需結伴而行也不要走小路抄近路之類的,一定要避免一些潛在的危險地帶。
3、學校可以開設的心理教育課程和心理聊天室,很少有真正用到的,學校要做的就是將心理教育貫徹到孩子的生活中去,讓孩子們有個傾訴發泄的地方。
4、學校既然成立校園110,就一定要將監督檢查落實到實處,學校管理好了,就應該輻射到學校的周邊地區。
三、如何預防校園暴力
1、加強各方面教育。學校要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開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請公安、司法等相關部門到校開展法制教育,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對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2、建章立制。制定完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
3、完善體系。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公布學生救助或校園欺凌治理的電話號碼並明確負責人。
4、及時處置。一旦發生欺凌事件,要及時發現、調查處置,涉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並配合立案查處。
校園暴力時有發生,父母應多了解孩子在校園的生活情況,如果發現校園暴力,應及時與孩子溝通,並尋求老師的幫助。如果未能解決,一定要通過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④ 校園暴力可以立案嗎
【法律分析】遭遇校園暴力時,受害者應勇敢地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不應因施暴者的恐嚇或威脅而選擇沉默,否則可能助長校園暴力行為。校園暴力可能涉及的犯罪類型包括人身權利犯罪和財產犯罪。人身權利犯罪可能包括故意殺人罪、過失致人死亡罪、故意傷害罪、過失重傷罪、侮辱罪、強奸罪以及姦淫幼女罪。財產犯罪則可能涉及搶劫和敲詐勒索罪。校園暴力犯罪主要表現為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財產權利,有時還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擾亂社會管理秩序。犯罪主體可能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學生以及其他相關人員。校園暴力行為除了直接相關的人員需要承擔責任外,學校方面也可能需要負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規定:
一、 將刑法第十七條修改為:「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