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醫療虛假廣告的法律責任

醫療虛假廣告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12 13:37:30

① 虛假醫療廣告誤導患者怎麼維權

在廣告中:誇大事實、虛構效果、隱瞞真相、ps修改、內容與實際不符的都是虛假廣告。

3.建議消費者在日常消費的過程中,保留相關單據(發票、收據、說明書、質保證明、三包憑證等等),對於紙面的廣告也應當保留,特別是廣告中包含有特殊內容的(比如產品功效、認證、標准、代言人等等)。對於經營者的「承諾」,也應當注意保留相關憑據。

4.消費者可以根據情況的不同,提出相應的索賠主張。

② 虛假宣傳法律責任是什麼

睢!

③ 虛假宣傳的法律責任

虛假宣傳的法律責任:
1、經營者(廣告主)的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回正當競爭法》第答21條第1款規定,經營者利用廣告和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廣告的,監督檢查部門應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並可根據情節處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2、廣告經營者的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廣告經營者在明知或應知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依法處以罰款。廣告法第37條規定的罰款,指廣告費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停止其廣告業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連帶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38條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廣告主應負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承擔全部民事責任。

④ 虛假宣傳行為的法律責任

中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四條第1款規定:「經營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 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四條第2款規定「廣告經營者,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的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依法處以罰款。」
《廣告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利用廣告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的,由廣告監督管理機關責令廣告主停止發布,並以等額廣告費用在相應范圍內公開更正消除影響,並處廣告費用1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依法停止其廣告業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995年10月20日,陝西省西安市某百貨供應站委託某廣告公司策劃廣告,推銷自己經銷的洗衣粉,之後又聯系了某報社刊登,廣告上寫著:『百貨供應站向全省用房推薦使用活力28洗衣粉、一枝花洗衣粉、威科88洗衣粉等國貨洗滌精品,使用後為你省錢、省力、節水、節電一半以上』」
本案涉及經營者利用廣告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屬於不正當競爭的違法行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組織或個人,為了競爭的目的,針對不特定的商業競爭對象,故意製造和誇大事實,通過廣告、影視、圖書、信件、傳單等手段,公開以言論、文字、圖形等形式,散布關於同業競爭者的生產、經營、服務及產品質量等方面的虛假信息,欺騙消費者,從而使自己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其他方法……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百貨供應站宣傳自己經銷的商品並無不當,但其誇大性廣告語言,容易使消費者信以為真,此廣告直接影響了它的銷量,另外廣告的經營者和發布者明知廣告內容不真實,領導作用為代理、發布,致使其他經營者利益受損,廣告發布者,依據法律、行政法規查驗有關證明文件,核實廣告內容,對內容不實或證明文件不全的廣告,廣告經營者不得提供設計、製作、代理服務,廣告發布者不得發布。」本案中,廣告公司和報社未能盡上述義務,故應與百貨站共同承擔法律責任。
主觀上,廣告經營者明知或應知的心理狀態,即知道或應當知道經營者要求製作、發布的廣告是虛假廣告,仍然為之,如何判斷廣告的內容具有虛假宣傳性質,會造成引人誤解的後果?判斷的標准,應根據接受廣告的人的理解,而不是根據廣告製作者或發布的理解,一般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缺乏仔細分析廣告內容的注意力,只是以普通注意所得到的印象作為選購的基礎,故應當以一般購買人的注意力作為認定標准,一般購買人又為什麼樣的人,不同的人,因其所受教育程度不同、職業不同、社會經驗不同等對同一項事物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相同,只要會使消費者中的少部分人產生誤解,就應當判度其廣告為虛假廣告。
客觀上,廣告經營者實施了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的行為,如果廣告使得對象中相當部分人產生誤解,該廣告就視為已經使人產生誤會,因此廣告經營者明知或應知的理解,是以消費者的視角去關注的,而且,即便只是少數消費者,也是足以決定廣告的性質。

⑤ 醫療詐騙的法律責任

一、醫療詐騙的法律責任:民事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規定;因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軍療賠償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第7條公序良俗原則。在沒有具體法律規范可適用情況下,為了個案正義當然可以用以上原則調整醫療欺詐的行為。
民法通則106民事責任過錯原則與第117條、第119條,第130條規定了對醫療欺詐行為人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合同法對欺詐行為訂立的合同提供請求變更和撤消的選擇,對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有過錯責任。
當前還沒有侵權行為法典,但對醫療欺詐可能侵犯到患者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均有相關規定。精神權利一般為人所忽視,但在醫療欺詐行為中表現明顯,患病本來就是一件讓患者身心痛苦的事情,如果在醫療過程中受到價格欺詐,甚或是惡意病情誇大都會使得患者及其家屬承受比原病情承受更大的痛苦。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二)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三)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也就是說,即使沒有造成人身損害,也可以依據最後一款進行精神損害賠償」。
二、醫療詐騙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無疑是所有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直接對醫療欺詐行為人課以重罰,從剝奪自由到可能的生命權剝奪,由於欺詐是一種民事術語,刑法沒有直接規定醫療欺詐的罪名,根據罪行法定,醫療欺詐只有嚴格符合相關轉化型犯罪的規定和為口袋型罪名包容才可適用。具體有一下幾點:如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合同詐騙罪、虛假廣告罪等。
三、醫療詐騙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
以醫療行為過程來看,從開始的接待宣傳、診斷、治療和收費到出院,會涉及到一下各種不同行為,對不同醫療欺詐行為均有行政處罰處理。
虛假宣傳、虛假廣告的,《廣告法》第37條、第38條規定行政機關給予發布者處罰。虛假診斷、證明或治療,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56條規定,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故意向患者出售假葯、劣葯,根據《葯品管理法》第74、75條規定,由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葯品經營許可證》。利用非法的價格手段誘騙患者進行交易,根據《價格法》第40條規定,也同樣規定沒收、罰款或者吊銷資格證處罰。

熱點內容
拜城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8 21:18:18 瀏覽:784
法院改革司機 發布:2025-10-08 18:14:51 瀏覽:847
第二章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10-08 17:59:22 瀏覽:293
在職法律碩士加工資信箱 發布:2025-10-08 17:56:17 瀏覽:271
我國資源保護的單行法律法規有 發布:2025-10-08 17:37:38 瀏覽:784
上海司法腐敗 發布:2025-10-08 17:25:41 瀏覽:113
司法局部門 發布:2025-10-08 17:21:32 瀏覽:767
司法局法促科 發布:2025-10-08 16:50:30 瀏覽:892
不屬於行政法規名稱的是 發布:2025-10-08 16:09:19 瀏覽:65
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人員詢問部分 發布:2025-10-08 16:08:36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