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車輛法律責任
A. 借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出借人與借用人如何承擔責任
借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安全法 對此沒有明確的規定,但通過以下的分析,不難看出,借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需要承擔賠償責任的,車輛所有人(出借人)應當與駕駛人(借用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 1、道路交通安全法使用的機動車一方是一個比較寬泛的用語。 機動車一方應當包括駕駛員和車主。車主作為機動車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的享有人,有權益必定有責任,所以,車主應當對機動車造成他人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2、車輛是一種高速運輸工具,對環境以及安全均存在潛在的危險。因此,車主應當具有嚴格管理車輛的義務,而其自願將車輛借予他人,脫離自己管理,由他人進行自由支配的行為,也就說明了其願意承擔車輛在借予他人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風險。所以,從此角度分析,車主亦應當承擔連帶的賠償責任 本案中,由於車主對車輛使用監督不力,將車輛出借給醉酒駕車人,結果導致事故的發生,因此,車主應當對受害人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3、民事賠償責任不同於交通事故責任,車主在交通事故案件中,有可能不承擔交通事故責任,但是由車輛本身引起的損害賠償責任,車主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4、在交通事故當中,大部分開車的司機沒有賠償能力,為了更好維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依照《民法通則》公平原則,車主應當承擔連帶民事賠償責任。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權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車主作為車輛所有人,其將帶有危險性的交通工具借用或出租給他人使用的過失行為與肇事者違章駕駛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的過失行為,其共同過失行為導致了受害人物質和人身受到損害,因此車主應當與肇事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侵權責任法編在第四章機動車肇事責任中第27條規定到,第二十七條 出租、出借的機動車在運行中造成他人損害的,機動車所有人與承租人、借用人承擔連帶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沒有過錯的,向受害人賠償後,可以向承擔人、借用人追償。也證實了這種觀點。
B. 車輛借用人能否主張第三者責任險賠償權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借來的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拒賠第三者責任險。車主質疑說:「難道老公買的車老婆開,出事後保險公司也不賠嗎?」
據了解,近年來保險公司遇到非車主肇事的理賠申請不少。對此,保險公司的總體原則是區別對待商業第三者責任險和交強險。通常是商業第三者責任險不能賠,只能在交強險范圍內給予賠償。
近日,思明區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借用車發生交通事故的案件。據法官介紹,此類案件頻頻發生,對此,投保人和保險公司分歧不斷。針對這一爭議,投保人和保險公司在法庭上展開了激辯。
目前,親友間借用車輛、車主和司機並非同一人的情況很常見。因此,借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要不要賠償?這一爭議無疑涉及眾多投保人利益。
保險公司拒賠第三者責任險
龍岩武平縣農民李老漢已經年過五旬。去年,一個猝不及防的災難,不但意外地奪走了他的健康,還讓他不得不對簿公堂。
2010年1月13日17時55分左右,李老漢正騎著一輛自行車在武平縣中堡鎮街上往上濟村方向正常行駛,沒有想到,身後一輛同方向的廈門牌照的轎車突然加速,准備超越他,就在超車的過程中,自行車與小轎車發生了碰撞。
碰撞後,李老漢受傷,他躺在病床上37天不能動彈,經醫院診斷,他左顳頂部血腫、左顳頂骨骨折,還有牙外傷性缺失。司法鑒定機構評定李老漢的傷殘等級為十級,認定他日常活動能力「輕度受限」。
經交通事故認定,事故的全部責任在於肇事者汪司機,李老漢無責任。但是,肇事者汪司機不願承擔全部責任。對此,汪司機解釋說,是保險公司不給賠償。而保險公司說:「肇事者汪司機並非車主本人,因此不能賠。」
無奈之下,受害者李老漢,只好把肇事者汪司機、車主陳女士和保險公司都告上法庭。據了解,肇事者汪司機確實並非車主,轎車的真正主人是汪司機的同事陳女士,事發當天汪司機借用了陳女士的車子。
依據相關法律,法庭作出判決:被告陳女士無責任,被告保險公司十日內在交強險賠償額度內賠償李老漢28071元。
事情看似圓滿結束,但隨後,又出現了新的爭端:車主陳女士一紙訴狀又將保險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廈門財保公司在其第三者責任險責任額度內賠償14771元給第三人汪司機。
原來,除了交強險外,之前她還為其車輛買了第三者責任險。而保險公司以事故肇事者並非車主本人為由拒絕賠償。
陳女士認為,汪司機是她允許的合法駕駛人,並且事故發生在保險期內,理應按照交強險涵蓋經投保人允許的合法駕駛人要求賠償。
非車主肇事索賠通常被拒絕
據了解,近年來保險公司遇到此類非車主肇事的理賠申請不少。對此,保險公司的總體原則是區別對待商業第三者責任險和交強險。通常是商業第三者責任險不能賠,只能在交強險范圍內給予賠償。
一位保險公司的法律部門工作人員認為,《侵權責任法》第49條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保險公司因此認為,上述規定表明,車輛所有人出租、出借車輛,承擔的是過錯責任。如果無過錯,則無需負責。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條款第四條約定:「被保險人或其允許的合法駕駛員在使用車輛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人身傷亡或財產直接損毀,依法應當由被保險人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保險人對於超過交強險限額以上的部分負責賠償。」那麼,當被保險人作為車輛出租人、出借人,在租賃和借用過程中無過錯時,根據侵權責任法無需承擔賠償責任。
律師交鋒
車主無過錯保險不賠償
一位保險公司的法律顧問表示,通常只有在車主有「過錯」的情況下,商業第三者險才給予賠償。
而車輛所有人的過錯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未對借用人、承租人是否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駕駛能力、駕駛資質進行合理審查;未對機動車是否適用於安全運行狀態進行檢驗;未對車輛進行合理的維護,確保其處於安全狀態;車輛在被盜搶期間發生交通事故的,車輛所有人未妥善保管車輛,履行注意義務,致使車輛被盜。
因此,根據保險公司的觀點,家庭成員之間相互使用車輛:車輛使用人使用車輛通常均得到所有人的允許,發生事故時,車輛使用人是賠償責任人,車主(被保險人)只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相應的責任,反之,則不承擔責任。同理,依據商業險條款,在投保的車主無責任時,保險公司依法不應賠償。
另外,建議家庭成員之間相互使用車輛,使用人與車主(被保險人)並非同一人的,如果法院判決僅車輛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車主可以提供其與使用人的家庭關系證明向保險公司索賠商業險,保險公司可從家庭經濟共同體這一角度予以確認。
借車出事故保險也要賠
福建信海律師事務所林敏輝律師:我認為,借車出事故,保險公司也應該賠償。
保險合同約定的內容應遵循公平原則,不能以格式條款免除自己的責任。保險公司拒賠的依據主要是根據《侵權責任法》第49條規定,但我認為該規定的立法本意是為了處理交通事故,最大保護生命權,而該條款並沒有明確保險公司無需對車輛使用人的過錯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者責任險的保險對象是車輛。而目前的實際情況,被保險人、車輛駕駛員不是同一個人是很常見的,在交通事故中,真正需要承擔對第三者賠償責任的往往不是投保人或車主。
保險公司以格式條款形式限定了第三者責任險適用范圍即將借用車輛情形排除在外,從而導致部分第三者責任險投保人對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這違反了公平原則。這有可能導致一種情形:兩個朋友在同一家保險公司投保了第三者責任險,如果這兩個人將車輛借給對方開並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下,兩個人都沒辦法從保險公司得到賠償。
這不符合車主的締約目的,對車主來說是不公平的。根據我國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因此,我認為車主可以據此主張該條款無效。
專家說法
增設特別約定填補賠償空白
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黃健雄: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出借人並非控制機動車的一方,因此,借用人承擔的是無過錯責任,而出借人僅承擔過錯責任。
在商業第三者險無法涵蓋受害者損失的情形下,如何採取有效措施彌補?對此,我建議,在投保人投保商業第三者險時,增加一條特別約定條款:「本保單下的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擴展為共同被保險人。家庭成員包括被保險人的配偶、子女、父母……」投保時,由被保險人在投保單上自行填寫共同被保險人的名稱。
此外,通過開發責任險的附加險,即駕駛人員個人責任保險條款,責任限額也可以與商業第三者險限額一致,以填補這一損害賠償空白。當然,這也可能增加投保人的費用支出。
焦點
投保對象是車,還是人?
保險公司認為,拒絕賠付是有依據的。因為,肇事司機不是被保險人,沒有與保險公司建立合同關系,無權主張賠償。而且,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條款第4條列明,對於造成第三者損失的,只有被保險人本人,即陳女士需要承擔責任的才給予賠償。
對此,陳女士的代理律師認為,第三者責任險的投保對象「是車,並非人」。原告投保的目的在於保障車輛事故時能得到賠償。但是,保險公司的條款將車輛限定於「投保人本人」,這是對投保人保險利益的限定,不符合新保險法的宗旨。
「那如果夫妻之間借用車輛發生事故,難道保險公司也不賠?」陳女士反問。她認為,這是保險公司的「格式條款」,該條款單方面限制了第三者責任險的理賠范圍,不符合保險法的目的,損害了投保人的利益,導致大量事故不能得到理賠。因此,應依據保險法第19條認定無效。
但是,保險公司答辯說,根據保險法規定,第三者責任保險作為責任保險的一種,承保的是在保險期內可能造成他人的利益損失而由被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這一風險,而不是被保險人之外的其他當事人可能承擔的賠償責任,更不是車輛本身。
C. 明知他人酒醉還將機動車交給他人,造成車輛單方肇事,車主有責任嗎,法律有規定嗎
有,
侵權責任法第49條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版時,發生交通事故權後屬於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責任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出借人存在過錯:(1)所出借機動車有缺陷仍出借,並因缺陷發生交通事故的;(2)借用人沒有機動車駕駛資質仍出借的;(3)明知借用人存在醉酒、疾病等危險因素導致不能駕駛或者不宜駕駛機動車情形仍出借的。
D. 借用他人車輛出交通事故,車主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呢法律依據是什麼
車主不承擔刑事責任。刑法,133條
民事責任也不承擔。但傷者能證明車主有過錯的除外。侵權責任法,交通事故章
E. 借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有權承擔責任嗎
車主在有過錯的情況下,也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法律依據《侵權責任回法》第答49條的規定,首先由交強險在保險限額內優先承擔,不足的部分,原則上有機動車使用人來承擔,但是登記車主有過錯的除外:那麼怎麼才算登記車主有過錯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認定登記車主有過錯:
(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機動車存在缺陷,且該缺陷是交通事故發生原因之一的;
(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無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的;
(三)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因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駕駛機動車的;
(四)其它應當認定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過錯的。
F. 借車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具法律效力的借車協議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規定的有關規定,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經充分協商就汽車借用事宜達成如下協議,應雙方共同尊守: 第一條 車輛車況確認
1、出借方將所借的車型為 ,車牌號為 車輛的借用給借用方,借車時間以雙方簽字蓋章確認為准。 第二條 借用期限
1、出借車方自 年___月___日 時起,將所借的車輛交給借用方使用,至 年___月___日 時收回。 第三條 出借方不承擔的權利和義務
1、不承擔出借車輛在出借期間內所發生交通事故或其他事故造成的一切後果,包括有關部門的罰款等。
2、不承擔出借車輛於出借期間引發的第三者責任。 第四條 借用方的權利和義務
1、借車期間擁有所借車車輛的使用權。
2、借車期間應嚴格遵守國家各項法律法規,並承擔由於違章、肇事、違法、酒駕等行為所產生的全部責任及經濟損失。
3、不得把所借的車輛轉借給任何第三者使用,不得用借用車輛進行盈利性經營,以及參加競賽、測試、實驗、教練等活動。
4、承擔車輛借用期間的油料、日常維修、保養及相應的零配件費用。在借用期間應對水箱水位、制動液、冷卻液因每日檢查的責任,在車輛正常使用中出現故障或異常,借用方應立即通知出借方或將車輛開至出借方指定維修廠,借用方不得自行折卸、更換原車設備及零件;因非正常使用造成的事故責任及損失費用均由借用方承擔。
5、如需續借車輛,須提前24小時到出借方辦理續藉手續。 6、依照借車協議的規定借用方應有全權責任。 第五條 車輛保險
1、出借方為出借的車輛辦理了車輛全險。
2、應按時歸還車輛驗收時發現車輛有所就的劃痕、刮傷、碰撞、損壞、設備折損、證件丟失等現象借用方應按實際損失交納車損費及其他相應的費用。
3、車輛在借用期間內如發生保險事故,借用方應立即通知出借方,出借方及時應協助借用方向保險公司報案及協助出借方辦理此事故的相關事宜,借用方並支付因此產生的一切費用。如屬於保險賠付范圍的費用有保險公司承擔;屬於保險責任免賠或其他原因導致保險公司拒賠的損失由借用方承擔。 第六條 違約責任
1、借用方在借用期間發生操作不當或其他外部原因引起的車輛損傷,如可辦理保險索賠的,借用方應向出借方支付總維修費用(以保險公司評估為准)30%的加速折舊費和停駛損失;如屬於保險責任免除范圍的,由借用方承擔全部的維修費用、以及加速折舊費和停駛損失。 第七條 借用合同解除
1、未經出借方許可借用方多用時間內,出借方有權隨時隨地收回車輛解除合同,並不負一切法律責任。
2、在下述任何一種情況發生時,出借方有權解除合同並收回車輛,由此造成的一切法律責任和經濟損失由借用方承擔:
(1)借用方利用所借車輛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等。
(2)借用方將所借用車輛轉讓、轉租、出售、抵押、質押等。 (3)從事其他有損出借方車輛合法權益的活動。 第八條 合同的效力
本合同自出借方、借用方簽字(蓋章)後生效。本合同一共兩頁一式兩份,由出借方、借用方各執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出借方(簽字蓋章): 借用方(蓋章):
出借方身份證號碼:
簽訂時間: 簽訂時間:
G. 借用車輛,借用人無證駕駛交通肇事,車主承擔什麼責任求法律依據,急求!!!
在《中華人民共和抄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明確規定,把車借給無證駕駛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車主明知朋友是無證駕駛還將車借給他使用,發生交通事故,車主除了民事責任外,還要承擔法律責任。公安機關可以依法對車主實行行政罰款,而且同時可以吊銷車主的駕駛證。
如果是在得到車主同意情況下發生的無證駕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理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之規定:將機動車交由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或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暫扣的人駕駛,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並可以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處理。
如果未經車主或車輛管理人同意,擅自駕駛機動車上路的,罰款2000元以下,並可處拘留15天;對於造成事故的,由無證駕駛人承擔賠償責任。
無證駕駛人沒有能力進行事故善後賠償的,由存在保管不善過錯的車主或管理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但車主和管理單位可以另行向無證駕駛人追償所受到的損失。
H. 借車給朋友,朋友撞人了,我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嗎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明確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據此,如果車主沒有任何過錯,不能要求車主承擔責任。除非車主明知借車人沒有駕駛證照或者借出的車輛存在安全隱患仍將車輛出借,此時車主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從上述你所說的情況來看,你出借車輛時你朋友沒有醉酒、你出借的車輛手續齊全也不存在安全隱患,且你的朋友也有駕駛證,所以你不存在任何過錯,根據法律規定你不用承擔賠償責任。
借車人有駕駛證,借車時有明確約定事故自負的借車人發生交通事故,應承擔賠償責任。車輛所有人基於利益和信任關系將車輛出租、出借給他人使用出現交通事故的情形下,根據機動車輛運行支配與運行利益歸屬原則,在機動車輛所有人將機動車輛合法轉移(出租、出借)給他人佔有時,車輛的承租人、借用人已成為機動車輛運行支配者與運行利益的歸屬者。因此,如發生交通事故,應由承租人和借用人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機動車輛所有人出租或出借時明知機動車輛有缺陷而仍然出租、出借,或明知承租人和借用人不具備使用、駕駛車輛的資格或技能而仍然出租、出借而發生交通事故的。基於信任關系,應當由出租人、承租人或出借人、借用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受害人可向其中任一方或雙方提出賠償請求,更有利於對受害人權利的保護。
I. 車輛借用他人,他人故意將別人撞死車主是否承擔責任
車輛借用他人,他人故意將別人撞死車主是要承擔責任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四十九條 「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據此,要認定車主是否有責任,要看車主對損害的發生是否有過錯,比如將車輛交給無駕駛證的人員駕駛、明知車輛有缺陷可能對他人造成損害的,則屬於有過錯。如有過錯,則應根據上述法律規定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否則,則無需賠償。
(9)借用車輛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條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不即行撤離現場的,應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並且基本事實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進行協商處理。
第七十一條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的,事故現場目擊人員和其他知情人員應當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交通警察舉報。舉報屬實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給予獎勵。
第七十二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交通事故報警後,應當立即派交通警察趕赴現場,先組織搶救受傷人員,並採取措施,盡快恢復交通。
交通警察應當對交通事故現場進行勘驗、檢查,收集證據;因收集證據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車輛,但是應當妥善保管,以備核查。
對當事人的生理、精神狀況等專業性較強的檢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委託專門機構進行鑒定。鑒定結論應當由鑒定人簽名。
J. 借用他人牌照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應由誰賠償
一般情況下,車輛出借後,車主已經不能實際控制車輛,車輛的承租人或借用人是車輛版運行的支配者,權同時也是運行利益的歸屬者,所以應當由借用者承擔責任。但是機動車作為一種高速運輸工具,其運行必然給周圍環境帶來危險性,根據法律有關規定或駕駛工作本身特點應讓車主承擔必要的注意義務。如果車主在出借機動車時有過錯,即在出借機動車時應該注意到可能影響行車安全導致交通事故的一些因素,但由於疏忽大意沒有注意到或雖然注意到但輕信不會發生交通事故,如:車輛沒有行車證;車輛有影響行車安全的故障;借用人沒有有相應車型的駕駛證;借用人在借用車輛時的精神健康狀況不適合駕駛車輛(比如借用人借用車輛時處於醉酒狀態)等等。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應當根據其過錯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