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帳銷毀法律責任
⑴ 隱匿、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罪釋解與適用
隱匿、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罪釋解與適用
一、罪名釋解
隱匿、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罪,是指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情節嚴重的行為。該罪名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條之一中。
二、犯罪構成
犯罪主體:
本罪對犯罪主體未作特別規定,自然人或單位均可構成。自然人只要實施了隱匿或故意銷毀行為,且情節嚴重,即可構成本罪。單位犯罪的,除對單位判處罰金外,還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處罰。
犯罪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會計工作的管理秩序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
犯罪客觀方面:
實施了隱匿或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隱匿,是指故意轉移、隱藏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使其無法被有關機關監督檢查。故意銷毀,是指故意將應當依法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予以毀滅、損毀。
犯罪主觀方面: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明知是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而故意隱匿或銷毀。
三、情節嚴重的認定
根據202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八條,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 隱匿、故意銷毀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涉及金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 依法應當向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有關主管部門等提供而隱匿、故意銷毀或者拒不交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
- 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四、刑罰規定
自然人犯罪: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單位犯罪:
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自然人犯罪的刑罰規定處罰。
五、適用注意事項
犯罪主體的廣泛性:
本罪的犯罪主體不僅限於公司、企業,還包括所有必須依照會計法的規定辦理會計事務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組織和個人。
會計資料的保管與銷毀:
各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等會計資料,按照國家規定的期限、方法妥善保管。需要銷毀時,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辦理手續,由規定的人員進行銷毀,不得違反國家規定予以隱匿或者故意銷毀。
法律責任的明確性:
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單位犯罪的,除對單位判處罰金外,還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處罰。
綜上所述,隱匿、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罪是一項嚴重的經濟犯罪行為,不僅破壞了國家對會計工作的管理秩序,還損害了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因此,必須依法嚴厲打擊此類犯罪行為,維護國家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