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委託與被委託關系承擔法律責任問題

委託與被委託關系承擔法律責任問題

發布時間: 2025-08-20 18:04:13

1. 委託人承擔責任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1.被委託人的責任:按照委託人的指令處理有關事務。對委託事務要親自處理。對委託事務要親自處理。對委託事務要親自處理。造成損失應予以賠償。2.委託人的責任:明確委託事項。明確委託事項。清償債務。給付報酬。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二十三條 受託人應當親自處理委託事務。經委託人同意,受託人可以轉委託。轉委託經同意或者追認的,委託人可以就委託事務直接指示轉委託的第三人,受託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及其對第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轉委託未經同意或者追認的,受託人應當對轉委託的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但是,在緊急情況下受託人為了維護委託人的利益需要轉委託第三人的除外。

第九百二十二條 受託人應當按照委託人的指示處理委託事務。需要變更委託人指示的,應當經委託人同意;因情況緊急,難以和委託人取得聯系的,受託人應當妥善處理委託事務,但是事後應當將該情況及時報告委託人。

第九百二十六條 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時,第三人不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受託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對委託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委託人披露第三人,委託人因此可以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但是,第三人與受託人訂立合同時如果知道該委託人就不會訂立合同的除外。受託人因委託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託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託人或者委託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是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委託人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託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第三人選定委託人作為其相對人的,委託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以及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抗辯。

2. 簽訂了法律服務委託合同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委託代理合同在我們的日常經濟活動當中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簽訂委託代理合同的時候並不只是表面上簽上名字那麼簡單,簽了就需要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下面就讓法律快車小編為大家帶來簽訂委託代理合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一、簽訂委託代理合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一,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間負。委託書授權不明的,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如果代理人知道被委託代理的事項違法仍然進行代理活動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二,代理人不履行代理職責,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責任。如果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自己或者同自己所代理的其他人進行民事活動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種情況實際上是代理人獨斷代理行為。如果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第三,無權代理造成損害的責任。如果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代理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法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如果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經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可以將自己取得的代理權轉托他人。轉托他人代理的,應當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沒有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應當在事後及時告訴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對自己所轉托的人的行為負法律責任。但在緊急情況下,為了保護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轉托他人代理的,不受這個限制。

二、委託代理合同無效的情形
屬於因無效代理訂立的無效合同,包括以下情況:

1、無權代理人訂立的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合同;

2、代理人以被代理的人名義同自己簽訂的合同;

3、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自己代理的其他人簽訂的合同;

4、代理人與對方通謀簽訂的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合同。

三、簽訂委託代理合同的注意事項
1、受託人應依照委託人的指示和要求處理委託事務
受託人在處理委託人委託的事務過程中,只有按委託人的指示和要求,從事委託活動,委託人才會承認受託人處理委託事務而產生的行為後果。因此,受託人必須在委託人授權范圍內進行活動。非經委託人指示的,受託人不得擅自改變委託事務,更不得將其辦理委託事務所產生的結果據為己有。

由此可見,委託合同是代理的一種根據,委託合同所調整的法律關系適用關於代理的一般規范。但是委託合同與代理合同並不完全一致。委託合同所調整的只是委託人和受託人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不是他們與第三人之間的關系。

2、委託合同的訂立和履行是以委託人和受託人雙方之間的相互信任為基礎,具有嚴格的人身屬性
一般來說,當事人一方只有在必要的情況下(例如行使或履行某一權利義務,實施某一法律行為,但又基於某種原因而不能親自處理時),才通過訂立委託合同的辦法來解決。因為受託人辦理委託事務的結果直接由委託人來承擔,所以委託人在選擇受託人時,總要挑選他所信任的人或者具有一定業務能力、專門知識和良好信譽的人來擔任。因此,委託合同強調當事人的嚴格的人身屬性。法律要求受託人必須親自處理委託事務,非經委託人事先授權或在緊急情況下為了保護委託人的利益不受損害的需要,受託人不得將委託事務擅自轉委託他人辦理。

3、委託合同的客體是受託人辦理委託事務的行為
委託人和受託人訂立委託合同的目的,在於通過受託人辦理一定委託事務來實現委託人追求的結果。因此,委託合同系以受託人辦理受託事務的行為為客體。

受託事物的范圍,既包括法律事務,例如買賣、借貸、訴訟、登記等,也包括非法律事務,例如委託去醫院探視病人、在生日晚會上代讀生日賀詞、受託抄寫文稿、順路代為捎帶物品等。但是,所託事務不得違反有關法律規定外,某些具有特定人身屬性的事務(如結婚登記、訂立遺囑、收養子女等)不得進行委託。

4、委託合同可以是有償的,也可以是無償的
自然人之間的委託合同有時是親友或熟人之間所建立的一種契約關系,由於當事人之間的特殊關系與彼此信任,合同多半是無償的,但是,在法人之間或法人與自然人之間一些較為復雜、履行的要求較高的委託合同,一般都是有償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理解委託合同的有償性時,應把委託人向受託人支付報酬與委託人向受託人支付辦理委託事務的必要費用相區別。後者並非合同中的對價關系,因此並不表現委託合同的有償性。

5、委託合同為雙務合同
委託合同一經成立,無償有償與否,當事人雙方均需承擔一定的義務。例如,受託人主要有辦理委託事務的義務、報告的義務、轉移受託事項所得權益的義務等,而委託人則主要有進行指示、提供和補償委託事務必要的費用的義務、以及當委託合同為有償合同時支付報酬的義務。

6、委託合同為諾成不要式合同
委託合同的訂立不僅要有委託人的委託意思表示,還應有受託人的接受委託人的委託而願意為其辦理委託事務的承諾。如果受託人予以承諾的,則委託合同自該承諾生效之日起即成立,無須再以物交付或履行某種行為作為委託合同成立的條件,因此委託合同屬於諾成性合同。

3. 委託人與被委託人怎麼區分

委託人和被委託人的區別可以從定義、各自承擔的責任兩方面加以區分。

  1. 定義

  • 委託人:是指委託他人為自己辦理事務的人。

  • 被委託人: 是指接受委託人的委託代理委託人從事民事、商事活動或者訴訟、仲裁活動的人。

2.委託人和被委託人的責任

委託人承擔責任如下:

(一)明確委託事項。將委託事項明確告之被委託人,並提出具體要求,用語應簡明易懂,防止使用含糊不清、模稜兩可的語言。

(二)交付約定費用。為了使被委託人順利處理其委託的事務,有時需要用一定數額的費用,委託人應按約定及時予以支付。支付的方式由雙方商定,即可以預付,也可償還。對於被委託人為處理約定事務而自己墊付的費用,委託人有不可抗辨支付義務。

(三)清償債務。如果委託人超越授權范圍對事務進行處理。委託人對此沒有明確反對,依《民法通則》有關規定,視為委託人同意,故委託人對被委託人在此期間所負的債務,同樣負有清償義務。

(四)給付報酬。委託人在被委託人完成其委託事務後,應按合同的約定向被委託人如數支付報酬。

(五)賠償責任。被委託人在處理事務過程中,用不可歸責於自己的事由而造成損失的,有權要求委託人賠償損失。

被委託人承擔的責任如下:

(一)按照委託人的指令處理有關事務。被委託人不得違背委託人的指令,因為被委託人按指令所得理的事務是委託人的事務,不得在授權范圍以外從事有關活動。

(二)對委託事務要親自處理。被委託人接受委託人指令後應親自處理委託事務,不得將受託的事務轉托第三人處理。如遇必須要轉托第三人辦理的,應事先徵得委託人同意,否則後果自負。

(三)及時向委託人報告事務處理情況。被委託人應及時向委託人報告事務處理的進展情況及有關問題,以使委託人及時了解和掌握完成事務的進度。事務全部辦結合,應盡快向委託人報告處理事務的結果。

(四)交付財務和轉移在以利。被委託人在處理委託人交辦的事務過程中所收到的物品、孳息及其他財產,應當及時交還給委託人,不得隨意轉移、扣壓、變賣有關物品,否則依法承擔責任。

(五)造成損失應予以賠償。被委託人因自己的過失,造成違約或產生違法行為而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應依法賠償損失或承擔違約及法律責任。

拓展資料:

委託人與被委託人的法律關系:依據委託協議而定,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被委託人在委託人授權的許可權內從事的民事、商事法律行為對委託人生效。

委託的定義:

委託是基於行為人的某種法律目的和權利自由處分條件,通過契約授予受託人「處理事務」。

這里的事務,做廣義理解,包括如下事務:

(一)受託人以自己名義代委託人處理買賣、租賃、借貸、保險等事務;

(二)委託他人以受託人名義管理財產、委託技術開發、提供媒介服務等事務;

(三)受託人以委託人名義代理處理委託人事務。

相關案例:

方某通過中介公司居間介紹看中本市某處房屋,該房屋是公有住房,中介公司稱該房屋的承租人陳某已與中介簽訂《委託協議書》,委託中介公司出售該房屋並代辦房產證。

隨後中介公司向方某出示了陳某交給中介公司的自己的身份證、圖章等證件,以陳某的名義與方某簽訂《房屋定購協議書》,總價為55萬元。當日,方某支付給中介公司定金5萬元。

此後,中介公司告知陳某不願出售該房屋,只能退回其定金5萬元。方某認為陳某與中介公司之間存在委託代理關系,雙方簽訂的《房屋定購協議書》合法有效,應再賠償自己5萬元。但陳某認為其並未與方某訂立《房屋定購協議書》,該協議書上的簽名不是自己本人所寫,該協議書應屬無效。

無奈之下,方某起訴到法院,要求陳某按定金罰則賠償5萬元。

熱點內容
山東青州法院 發布:2025-08-20 21:02:36 瀏覽:45
監察法院法 發布:2025-08-20 20:57:02 瀏覽:938
違憲立法審查權 發布:2025-08-20 20:49:51 瀏覽:233
行政訴訟可否審查規章 發布:2025-08-20 20:49:10 瀏覽:66
北京市法律援助補貼辦法 發布:2025-08-20 20:48:23 瀏覽:556
合同法不履行合同時間 發布:2025-08-20 20:42:37 瀏覽:176
社會與法電視台節目表 發布:2025-08-20 20:34:29 瀏覽:445
拍賣公司拍賣結果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0 20:33:34 瀏覽:719
彭水司法所 發布:2025-08-20 20:17:19 瀏覽:622
寧波司法招聘 發布:2025-08-20 20:16:22 瀏覽: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