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體溫法律責任
『壹』 疫情防控四個責任是指什麼
法律分析:疫情防控是「四方責任」是指在疫情期間,全面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的四方責任。 各地政府主要負責人對屬地防控工作負總責,對轄區內的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督促檢查,確保防控工作不留死角。政府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切實做好本行業、本系統的防控工作。衛生健康部門要加強防控協調和監督執法,督促檢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疫情監測、研判、報告和防控工作。教育部門負責對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學前教育機構和教育培訓機構防控工作的行業管理,部署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商務、葯監等部門負責與疫情防治相關的衛生防疫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等物資的供應保障,保持市場穩定。本市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要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責任制和管理制度,配備必要的防護物品、設施,開展宣傳教育,落實衛生健康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提出的各項防控措施。航空、鐵路、長途客運等運輸經營者和公路進松檢查站要對來自疫情發生地區人員的姓名、來源地、來松居住地、聯系方式等信息進行登記。文化娛樂場所、商業經營單位、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場所或者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應當落實公共場所、人員密集場所的消毒、通風等防控措施。賓館、旅店等提供住宿服務的經營單位應當如實對旅客姓名、來源地、聯系方式等信息進行登記,為旅客提供早晚體溫監測服務。任何個人都應協助、配合、服從政府部門組織開展的防控工作,做好自我防護,依法接受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樣本採集、檢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發現傳染病疫情或者接到傳染病疫情報告時,應當及時採取下列措施:(一)對傳染病疫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根據調查情況提出劃定疫點、疫區的建議,對被污染的場所進行衛生處理,對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採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並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疫情控制方案;(二)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對疫點、疫區進行衛生處理,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疫情控制方案,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採取措施;(三)指導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施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組織、指導有關單位對傳染病疫情的處理。
第四十二條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下列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二)停工、停業、停課;(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上級人民政府接到下級人民政府關於採取前款所列緊急措施的報告時,應當即時作出決定。緊急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貳』 疫情期間出入公共場所要求
法律分析:低風險地區,賓館、影劇院、游藝廳和網吧(咖)等空間相對密閉場所以及交通客運場站等對進入場所的顧客和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公園、商場和超市、旅遊景點、餐廳、銀行、理發店等無需對進入場所的顧客和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中、高風險地區,場所入口處對顧客和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體溫正常者方可進入。
法律依據:《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重點場所和單位衛生防護指南》 5 衛生防護一般要求
5.1 重點場所
5.1.1 儲備防疫物資,制定應急工作預案,設置應急處置區域,落實單位主體責任,加強人員培訓,
建立健康監測制度。
5.1.2 低風險地區,賓館、影劇院、游藝廳和網吧(咖)等空間相對密閉場所以及交通客運場站等對
進入場所的顧客和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公園、商場和超市、旅遊景點、餐廳、銀行、理發店等
無需對進入場所的顧客和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中、高風險地區,場所入口處對顧客和工作人員
進行體溫檢測,體溫正常者方可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