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系中屬於民事法律責任
Ⅰ 民事責任包括哪些
問題一:民事責任有哪些 網路名片
民事責任,對民事法律責任的簡稱,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因實施了民事違法行為,根據民法所承擔的對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或者基於法律特別規定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屬於法律責任的一種,是保障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實現的重要措施。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它主要是一種民事救濟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
目錄
簡介
特徵
分類
承擔方式
法律規定
法律特徵
方式
關系
編輯本段簡介
自然人或法人因違反法律或合同規定的民事義務,從而侵害了他人的財產或人身權利時,依法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 違反民事義務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因而導致承擔的民事責任有:①違約責任,即不履行、不適當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中規定的義務的民事責任。②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③不履行法定義務(如扶養)的民事責任。在刑事訴訟中如果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則犯罪人除服刑外,還要承擔民事責任。 承擔民事責任一般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要有民事違法行為的存在。違法行為人要有過錯,包括故意與過失。但是,隨著工業交通事業中具有高度危險性的技術 民事責任
的使用日益增多,經濟交往的情況日益復雜,工業污染日益普遍,公害日益嚴重,為了維護受害人的利益,立法原則上相應地提出了無過錯責任原則,在英美法中也稱作結果責任原則,即只要有損害結果,就要負民事責任。中國《民法通則》規定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在司法實踐中,這一規定的實施在交通事故等民事案件中佔有重要地位。民事責任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免除:①不可抗力。即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如地震、水災、戰禍等。②正當防衛。即為了保護國家、集體、他人或自己的合法權益免受正在進行的違法行為的侵害,對侵害人進行必要限度的反擊行為。③緊急避險。即在發生了某種緊急危險時,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財產損害和人身傷害而不得不對他人的財產或人身造成一定的損害(見自力救助)。 民事責任是對違反民事義務的自然人或法人提出的必須履行其民事義務的行為要求,具有國家強制性。在中國,公民和法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編輯本段特徵
民事責任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民事責任以民事義務為基礎,是違反民事義務的法律後果。 (2)民事責任以恢復被侵害人的權利為目的。 (3)民事責任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 鄲 (4)民事責任是保護性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
編輯本段分類
常見的民事責任分類有以下幾種: 1、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與侵權的民事責任。 根據民事責任發生的原因,民事責任可分為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與侵權的民事責任。 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是指因債務人不履行已存在的債務而發生的民事責任。 侵權的民事責任,是指因實施侵權行為而發生的民事責任。 2、履行責任、返還責任和賠償責任。 根據民事責任的內容,民事責任可分為履行責任、返還責任和賠償責任。 履行責任,是指責任人須履行自己原負擔的債務的責任。 返還責任,是指以返還利益為內容的責任。 賠償責任,是指以賠償對方損害為內容的責任。 3、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 根據承擔民事責任一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民事責任可分為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 按份責任,是指責任人為多人時,各責任人按照一定的份額向債務......>>
問題二:民事責任具體包括哪些 常見的民事責任分類有以下幾種:
1、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與侵權的民事責任。
根據民事責任發生的原因,民事責任可分為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與侵權的民事責任。
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是指因債務人不履行已存在的債務而發生的民事責任。
侵權的民事責任,是指因實施侵權行為而發生的民事責任。
2、履行責任、返還責任和賠償責任。
根據民事責任的內容,民事責任可分為履行責任、返還責任和賠償責任。
履行責任,是指責任人須履行自己原負擔的債務的責任。
返還責任,是指以返還利益為內容的責任。
賠償責任,是指以賠償對方損害為內容的責任。
3、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
根據承擔民事責任一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民事責任可分為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
按份責任,是指責任人為多人時,各責任人按照一定的份額向債務人承擔民事責任,各債務人之間無連帶關系。
連帶責任,是指債務人為多人時,每個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責任,各責任人相互間有連帶關系。
4、財產責任與非財產責任
根據民事責任的內容有無財產性,民事責任可分為財產責任與非財產責任。
財產責任,是指直接以一定的財產為內容的責任,如返還財產,賠償損失。
非財產責任,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民事責任,如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問題三:承擔民事責任的種類有那些? (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物、(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
頂上10種,可單獨使用,可合並使用。
問題四:民事責任主要包括哪些? 常見的民事責任分類有以下幾種: 1、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與侵權的民事責任。 根據民事責任發生的原因,民事責任可分為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與侵權的民事責任。 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是指因債務人不履行已存在的債務而發生的民事責任。 侵權的民事責任,是指因實施侵權行為而發生的民事責任。 2、履行責任、返還責任和賠償責任。 根據民事責任的內容,民事責任可分為履行責任、返還責任和賠償責任。 履行責任,是指責任人須履行自己原負擔的債務的責任。 返還責任,是指以返還利益為內容的責任。 賠償責任,是指以賠償對方損害為內容的責任。 3、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 根據承擔民事責任一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民事責任可分為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 按份責任,是指責任人為多人時,各責任人按照一定的份額向債務人承擔民事責任,各債務人之間無連帶關系。 依法懲處連帶責任,是指債務人為多人時,每個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責任,各責任人相互間有連帶關系。 4、財產責任與非財產責任。 根據民事責任的內容有無財產性,民事責任可分為財產責任與非財產責任。 財產搐任,是指直接以一定的財產為內容的責任,如返還財產,賠償損失。 非財產責任,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民事責任,如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問題五:民事責任是什麼意思 民事責任,對民事法律責任的簡稱,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因伐施了民事違法行為,根據民法所承擔的對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或者基於法律特別規定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屬於法律責任的一種,是保障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實現的重要措施,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它主要是一種民事救濟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
《民法通則》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法律規定予以罰款、拘留。
問題六:民事法律責任包括哪些形式 一、民事責任形式: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二、刑事責任形式: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三、行政責任形式:可分為懲罰性行政責任、強制性行政責任和補救性行政責任。懲罰性行政責任的主要形式有:通報批評、行政處分等;強制性行政責任包括強制劃撥、執行罰等;補救性行政責任的形式較多,主要有:認錯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撤銷違法、糾正不當、返還權益、行政賠償等。
問題七: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有哪些 一、停止侵害這種民事責任適用於所有正在進行中的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侵犯財產權和侵犯人身權都應當承擔此種責任。二、排除妨礙這種民事責任適用於妨礙他人行使權利的場合,不必要求權利人的權利有實際的損害。三、消除危險這種民事責任適用於雖然尚未造成他人的財產、人身的實際損害,但是有造成損害的急迫的危險,則權利人可以要求造成危險的人採取措施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當一方當事人佔有他人的財產,但沒有合法權利作為依據時,應當將對方的財產返還。此種責任方式的一個前提是,原物尚存在。如果原物已經滅失,則責任人應當依法承擔賠償損失等責任。五、恢復原狀這種民事責任適用於財產遭到他人的損壞,但是尚有恢復原來狀況的可能的情況。比如,非法佔用他人有使用權的土地,並堆積雜物,則不僅應當返還土地,還應當清除雜物,恢復侵權行為發生之前的土地原狀。又比如損壞他人的電視機,如果損壞不嚴重,則承擔的責任是修理電視機,使之恢復原來的功能。一般來說,造成他人財產損失,如果能夠恢復原狀,應當盡量恢復原狀。只有難以恢復原狀的,才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六、修理、重作、更換這是適用於某些種類的合同的責任方式。如果一方根據合同交付的標的物不符合合同的約定,則對方當事人有權要求修理或者更換不符合合同要求的標的物,在定作合同中,還可以要求定作人依合同的約定重新製作。七、賠償損失這是適用范圍最廣的一種責任方式。在我國法律上的賠償損失專指以金錢的方式賠償對方的損失。侵犯財產權和侵犯人身權都可能發生這種責任。在侵犯名譽權等幾種人身權造成精神損害的情況下,還要承擔以金錢的方式賠償精神損害的責任。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除了法律有特別規定外,應當賠償受害人的全部損失。損失除了包括財產的直接損失外,還包括間接損失,或者說可得利益的損失。賠償可得利益損失(間接損失)應當符合嚴格的條件。這種利益,應當是在違法行為發生時已經具有現實的取得條件,如果沒有違法行為的干擾一般就可以取得。間接損失一般有三種情況:(1)利潤損失。從事合法經營的各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在其現有的經營條件下,通常可以取得的利潤,如果因為他人的違法行為而沒有能夠取得,可以作為間接損失。但如果受害人從事的是非法的經營,則其如果未受他人侵犯在通常情況下可能取得的非法利潤,不能作為間接損失而要求賠償。(2)勞動收入。如果受害人正在或者將要從事的工作本可以給自己帶來一定的收入,而因為他人的違法行為而未能取得,可以作為間接損失要求賠償。(3)物的孳息。物的孳息有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如果孳息的取得有現實的可能性,可以作為間接損失要求賠償。比如一頭已經懷孕的母牛被他人傷害致死,則計算損失賠償時應將即將出生的小牛的價值考慮在內。非法使用他人的金錢,應當賠償相當於銀行利息的損失。非法佔用他人房屋,應當賠償相當於房屋出租的租金的間接損失。八、支付違約金這是在一個有效的合同中,雙方約定了違約金,或者法律直接規定了違反此種合同應當支付違約金,則一方違約的情況下,應當向對方支付約定或者法定的違約金。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這種責任形式,適用於《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這幾種人身權受到侵犯的情況,因為這幾種侵權通常會給受害人的名譽造成損害,或造成其他不良影響。十、賠禮道歉這種責任形式也是適用於《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的幾種人身權受侵害的情況。
問題八:〔急!〕民事責任的一般構成條件包括那些方面 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
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條件。民事責任要件,應是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在各種情況下均適用的承擔責任的必要條件。具備這些條件,責任則發生;不具備這些條件或欠缺其中某一條件,則不發生民事責任,除非法律另有規定。對此,各國立法沒有統一的規定。理論上一般認為,民事責任構成要件為:(1)損害事實;(2)損害事實與行為人的行為有因果關系;(3)行為人有過錯;(4)行為人的行為具有違法性。也有認為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構成要件為:(1)構成債務不履行的事實。(2)主觀上具有過錯。
問題九:民事責任的承擔形式有哪些種類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所以承擔違約責任的形式是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這三種。 另外,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也就是說違約責任和其他民事侵權責任競合的時候,受損害方可以選擇不追究違約責任而追究侵權責任,這個時候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則是具體的侵權行為對應的責任方式,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
問題十:承擔民事責任的條件有哪些? 行為承擔民事責任必須具備四個要件:一是行為人的行為違反法律,包括直接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違反社會公德、國家政策,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二是行為給受害人造成了損害,包括財產損害和人身損害;三是行為人的違法行為與損害之間有因果關系;四是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即對其行為及損害主觀上有故意或過失。因此,你可以對照上述條件,確定你的行為是否需要承擔民事責任。
Ⅱ 以下幾種關系是否為民事法律關系為什麼
民事法律關系在民法復上有特殊制的含義,那就是合法有效能夠產生權利義務的民事關系。
0,因此,親戚關系,是屬於親屬法的內容。分為血親和姻親,基於出生的事實或者婚姻關系產生。比如你的父母在你未成年以前撫養你的責任,就是基於血親的親屬關系。
1,戀愛,朋友,師生三類在民法上都是同樣不受民事法律調整的。這叫事實關系,僅僅是戀愛朋友,師生,是不同產生權利義務的。比如老師教學生是學生和學校之間的關系(比如老師不給你上課,他是對學校承擔責任的,而不是對你)。朋友送你禮物是送禮物才產生的法律關系。在這些關系中,任何一方沒有法律上必須對方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的要求。
2,回答完畢。
Ⅲ 民事法律包括哪些
民事法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民事法律主要包括民法、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
二、詳細解釋:
民法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基本法律。它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如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所有權等。民法旨在保護個人權益和維護社會秩序。
物權法
物權法是規定物權的內容、產生和變動等相關事項的法律規定。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等,涉及個人財產權利的確認和保護。物權法是保護公民財產權益的重要法律依據。
合同法
合同法是關於合同訂立、履行、修改和終止等過程中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它規范了雙方或多方當事人之間的合作關系,確保合同的法律效力,維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侵權責任法
侵權責任法規定了因侵權行為造成損害時,侵權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它明確了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賠償原則和責任范圍,為受害者提供救濟途徑,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以上所述民事法律的內容,都是為了調整和保護公民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確保社會的和諧穩定。
Ⅳ 我國的法律責任分為哪三種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 可以把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經濟法責任、刑事責任、違憲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
1、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
包括10種: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
2、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其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3、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規定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分為:行政處分(內部制裁措施)、行政處罰兩種。其中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行政處罰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4、違憲責任是指由於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某種法律和法規、規章,或有關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從事了與憲法規定相抵觸的活動而產生的法律責任。
5、國家賠償責任是指在國家機關行使公權力時由於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所引起的由國家作為承擔主體的賠償責任。
根據主觀過錯在法律責任中的地位,可以把法律分為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
根據行為主體的名義,分為職務責任和個人責任。
根據責任承擔的內容可以分為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
Ⅳ 1下列哪種情形成立民事法律關系 詳細�0�3
(2006 年) 1.下列哪種情形成立民事法律關系? A.甲與乙約定某日商談合作開發房地產事宜 B.甲對乙說: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給你 C.甲不知乙不勝酒力而極力勸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療 D.甲應同事乙之邀前往某水庫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 答案及解析:C. 解析: 《民法通則》第2 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法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可總稱為民事關系,民事關系是一種社會生活關系,但並非所有的社會生活關系都是民法調整的對象,只有民法所規定的才受民法所調整,其他的社會生活關系受道德、習慣等的調整。其中C 項因甲的勸酒而導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療所產生的侵權損害賠償關系受民法所調整,故 C 項正確。A 項雖然與合同相關,但只是商談,並沒有進入締約階段;BD 項屬於愛情、友情等領域,都不受民法所調整。 2.甲被法院宣告死亡,甲父乙、甲妻丙、甲子丁分割了其遺產。後乙病故,丁代位繼承了乙的部分遺產。丙與戊再婚後因車禍遇難,丁、戊又分割了丙的遺產。現甲重新出現,法院撤銷死亡宣告。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丁應將其從甲、乙、丙處繼承的全部財產返還給甲 B.丁只應將其從甲、乙處繼承的全部財產返還給甲 C.戊從丙處繼承的全部財產都應返還給甲 D.丁、戊應將從丙處繼承的而丙從甲處繼承的財產返還給甲 答案及解析:D 《民法通則》第25 條規定,被撤銷死亡宣告的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產。依照繼承法取得他的財產的公民或者組織,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給予適當補償。因此本題中,丁繼承的甲的財產應當返還,丁、戊從丙處繼承的財產因為是丙從甲處繼承的,所以返還給甲。另外,丁從乙處代位繼承取得的財產,由於代位繼承實際上是繼承了甲應當繼承的份額,所以在甲被撤銷死亡宣告後應返還給甲,故A、B、C 項錯誤,D 項正確。 3.關於企業法人對其法定代表人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確的? A.僅對其合法的經營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B.僅對其符合法人章程的經營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C.僅對其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D.僅對其符合法人登記經營范圍的經營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答案及解析:C 《民法通則》第43 條規定,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合同法》第50 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因此,只要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經營活動,即使超越法人章程的規定,只要第三人是善意的,也應認定企業法人對其法定代表人的越權行為承擔責任。所以C 是正確的。A 項中,企業法人對他的法定代表人不合法的經營行為也應當承擔責任。B 項中由於法人章程是內部規定,不足以對抗不了解其章程規定的第三人,所以對於法定代表人超出章程規定范圍的經營行為,如果不能證明第三人是明知的,仍然要承擔民事責任。D 項是錯誤的,超出法人登記經營范圍的經營行為只有不是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是有效的。 4.甲欠丙800 元到期無力償還,乙替甲還款,並對甲說:「這800 元就算給你了。」甲稱將來一定奉還。事後甲還了乙500 元。後二人交惡,乙要求甲償還餘款300 元,甲則以乙已送自己800 元為由要求乙退回500 元。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甲應再還300 元 B.乙應退回500 元 C.乙不必退回甲500 元,甲也不必再還乙300 元 D.乙應退還甲500 元及銀行存款同期利息 考點:本題涉及贈與合同的問題 答案及解析:A 乙替甲還款後,丙對甲的債權轉移給乙,而乙所說的「這 800 元就算給你了」屬於贈與的意思表示,但贈與是合同行為,需要取得受贈人的同意才能發生法律效力。甲說將來「一定奉還」,實際是對乙贈與的意思表示的否定。所以贈與合同沒有成立。乙代甲清償錢款後成為借款合同當事人,因此甲償還500 元的行為有效,乙無需返還,甲還需再還300 元。另外依《合同法》211 條,未約定利息視為不支付利息。所以乙不必退還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所以A 項是正確的。 5.A 公司經銷健身器材,規定每台售價為2000 元,業務員按合同價5%提取獎金。業務員王某在與B 公司洽談時提出,合同定價按公司規定辦,但自己按每台50 元補貼B 公司。 B 公司表示同意,遂與王某簽訂了訂貨合同,並將獲得的補貼款入賬。對王某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A.屬於無權代理 B.屬於濫用代理權 C.屬於不正當競爭 D.屬於合法行為 答案及解析:D.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 8 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在帳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以行賄論處;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帳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賄論處。經營者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可以以明示的方式給對方折扣,可以給中間人傭金。經營者給對方折扣、給中間人傭金的,必須如實入賬。接受折扣、傭金的經營者必須如實入賬。本題中王某是按照公司規定的合同價與對方簽訂的訂貨合同,且其補貼的金額沒有超過其可獲得的獎金提成,補貼款已入賬,故不構成不正當競爭。所以選D 是正確的。 6.2001 年4 月1 日,范某從曹某處借款2 萬元,雙方沒有約定還款期。2003 年3 月22 日,曹某通知范某還款,並留給其10 天准備時間。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若曹某於2003 年4 月2 日或其之後起訴,法院應裁定不予受理 B.若曹某於2005 年3 月22 日或其之後起訴,法院應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C.若曹某於2005 年4 月2 日或其之後起訴,法院應裁定駁回其起訴 D.若曹某於2005 年4 月2 日或其之後起訴,法院應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答案及解析: D 根據《合同法》第 206 條、《民通意見》第 121 條的規定,借款合同的當事人沒有約定還款期限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也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本題中,曹某通知范某還款,且指定10 天為還款期限。如果到2003 年4 月2 日范某沒有還款,則訴訟時效開始起算,也就是若曹某於2005 年4 月2 日或其後起訴,就超過了訴訟時效。《民訴意見》第153 條規定,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受理後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因此選D 是正確的。 7.甲、乙共同繼承平房兩間,一直由甲居住。甲未經乙同意,接該房右牆加蓋一間房,並將三間房屋登記於自己名下,不久又將其一並賣給了丙。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甲、乙是繼承房屋的按份共有人 B.加蓋的房屋應歸甲所有 C.加蓋的房屋應歸甲、乙共有 D.乙有權請求丙返還所購三間房屋 答案:B 解析: 甲、乙共同繼承的房屋在遺產分割之前屬於其共同共有,所以A 項是錯誤的。甲加蓋的房屋是接在該房屋右牆以外的,與甲乙共同共有的房屋相互獨立,甲原始取得其加蓋房屋的所有權,所以B 項是正確、C 項是錯誤的。《民通意見》第89 條規定,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共同的權利,承擔共同的義務。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對其他共有人的損失,由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人賠償。甲對其加蓋的房屋有處分權,對其與乙共同共有的房屋無處分權,但由於甲為三間房屋的登記所有人,且丙又為善意,所以根據公示公信原則,丙取得三間房屋的所有權,乙無權要求返還,所以D 項是錯誤的。 8.方某向孫某借款 1 萬元,孫某要求其提供擔保,方某說:「我有一部手提電腦被劉某租去用了,就以它作質押吧,但租金不作質押。」孫同意,遂付款。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孫某實際佔有電腦時質押合同才生效 B.如劉某書面同意,則質押合同生效 C.如劉某收到關於質押的書面通知,則質押合同生效 D.如質押合同生效,則孫某有權收取電腦租金 答案:C (本題目在《物權法》頒布以後沒有合適的答案) 解析:本題顯然是在《物權法》還沒有頒布時考察相關法律對質押合同效力的規范問題。很據《擔保法》第64 條的規定:「出質人和質權人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質押合同。」《擔保法解釋》第88 條的規定:「出質人以間接佔有的財產出質的,質押合同自書面通知送達佔有人時視為移交。佔有人收到出質通知書後,仍接受出質人的指示處分出質財產的,該行為無效。」由於當劉某收到關於支援的書面通知時,表示方某完成了對質物的交付,此交付形式為指示交付。據此,選項C 項是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 但是,我國《物權法》在質押合同生效問題上對《擔保法》進行了重要的修改。《擔保法》以及《擔保法解釋》混淆了物權行為和債權行為的生效要件,質物的轉移佔有本來應當作為質權的生效要件,而不是質押合同的生效要件。而合同的生效要件則根據《物權法》15 條的規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可見,質權的生效要件和質押合同的生效要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在此題中,質押合同自成立時就生效。C 選項的條件「劉某收到關於質押的書面通知」應該是質押權的成立要件,而非合同的生效要件。由於質押合同約定了租金不作為質押,所以如果合同生效,孫某也無權抽取電腦租金。因此D 項是錯誤的。可見,《物權法》頒布後,本題就沒有了合適的答案。 9.5 月10 日,甲以自有房屋1 套為債權人乙設定抵押並辦理抵押登記。6 月10 日,甲又以該房屋為債權人丙設定抵押,但一直拒絕辦理抵押登記。9 月 10 日,甲擅自將該房屋轉讓給丁並辦理了過戶登記。下列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A.乙可對該房屋行使抵押權 B.甲與丙之間的抵押合同已生效 C.甲與丁之間轉讓房屋的合同無效 D.丙可以要求甲賠償自己所遭受的損失 答案:C(根據《物權法》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C) 解析:本題中我們首先要強調《物權法》對《擔保法》的一個重大的修改。《擔保法》第41 條規定:「當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財產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這個規定混淆了物權行為和債權行為的生效要件,特定財產辦理抵押物登記本來應當作為抵押權的生效要件,而不是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而合同的生效要件則根據《物權法》15 條的規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和他能夠,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和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可見,抵押權的生效要件和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物權法》第187 條規定: 「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築物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物權法》第188 條規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物權法》第189 條規定:「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以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的動產抵押的,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的,不得對抗善意的第三人。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抵押的,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支付合理價款並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對於特殊財產,即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建設用地使用權,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及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設立抵押的,辦理抵押物登記是抵押權成立的要件,而非抵押合同成立的要件。對於一般財產,即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交通運輸工具設立抵押權,以及企業、個人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可以將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的,辦理抵押物登記既不是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也不是抵押權的生效要件,僅僅是產生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此時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是設立。 當時根據《擔保法》第41 條的規定,辦理抵押物登記是抵押合同生效的要件,因為甲和丙並沒有辦理抵押登記,所以兩人之間的抵押合同沒有生效,因此B 選項是錯誤的,成為當時官方發布的標准答案。現在我們根據《物權法》的相關理論再來審視這道題目。在本題中,房屋顯然屬於我們上面分析的特殊財產,辦理抵押物登記是其抵押權生效的要件,而不是合同生效的要件。所以乙對該房屋享有抵押權,而丙對該房屋不享有抵押權,但是甲與丙之間的抵押合同卻已經成立生效。所以A 項正確,B 項也是正確的。甲與丙的合同已經生效,但是由於甲拒不進行抵押登記而使丙沒有取得抵押權,所以丙可以依照合同向甲要求損害賠償,所以 D 項是正確的。《物權法》第 191 條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權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可見,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並不當然導致轉讓行為無效,故選項C 是錯誤的 10.甲、乙簽訂貨物買賣合同,約定由甲代辦托運。甲遂與丙簽訂運輸合同,合同中載明乙為收貨人。運輸途中,因丙的駕駛員丁的重大過失發生交通事故,致貨物受損,無法向乙按約交貨。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乙有權請求甲承擔違約責任 B.乙應當向丙要求賠償損失 C.乙尚未取得貨物所有權 D.丁應對甲承擔責任 答案及解析:A 《合同法》第 121 條規定,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甲不能向乙按約履行義務是由於丙的原因,但是甲仍應承擔違約責任。乙和丙之間沒有直接的法律關系,基於合同的相對性,乙不能要求丙承擔賠償責任。甲在向乙承擔違約責任後,可向丙要求賠償,由於丁是丙的工作人員,因此丁不對甲承擔責任,而應由甲直接向丙主張。此外,標的物所有權自交付時轉移,在代辦托運的情況下,貨物交承運人即為交付,所以乙已經取得貨物所有權。綜上所述,本題的正確選項是A. 11.甲忘帶家門鑰匙,鄰居乙建議甲從自家陽台攀爬到甲家,並提供繩索以備不測,丙、丁在場協助固定繩索。甲在攀越時繩索斷裂,從三樓墜地致重傷。各方當事人就賠償事宜未達成一致,甲訴至法院。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法院可以酌情讓乙承擔部分賠償責任 B.損害後果應由甲自行承擔 C.應由乙承擔主要責任,丙、丁承擔補充責任 D.應由乙、丙、丁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答案及解析:A 《民法通則》第 132 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本題中,乙、丙、丁對於甲的損害都沒有過錯,而甲是聽從乙的建議行動,並且所用的繩索也是乙提供的,因此可酌情讓乙承擔部分賠償責任。 12.陳某外出期間家中失火,鄰居家10 歲的女兒劉某呼叫鄰居救火,並取自家衣物參與撲火。在救火過程中,劉某手部燒傷,花去醫療費200 元,衣物損失100 元。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陳某應償付劉某100 元 B.陳某應償付劉某200 元 C.陳某應償付劉某300 元 D.陳某無須補償劉某 答案及解析:C 《民法通則》第93 條規定,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即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構成無因管理。無因管理屬於事實行為,並不要求管理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只要管理人具有認識能力即可。因此題中劉某的行為構成無因管理,其有權要求受益人陳某償付其因管理行為而支付的必要費用。《民通意見》第132 條規定,民法通則第九十三條規定的管理人或者服務人可以要求受益人償付的必要費用,包括在管理或者服務活動中直接支出的費用,以及在該活動中受到的實際損失。劉某因救火燒傷手部花去的醫療費200 元和衣物損失100 元都屬於必要費用,陳某應按照法律規定償付,所以選項C 是正確的。 13.某市國土局一名前局長、兩名前副局長和一名幹部因貪污終審被判有罪。薛某在當地晚報上發表一篇報道,題為「市國土局成了貪污局」,內容為上述四人已被法院查明的主要犯罪事實。該國土局、一名未涉案的副局長、被判緩刑的前局長均以自己名譽權被侵害為由起訴薛某,要求賠償精神損害。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三原告的訴訟主張均能夠成立 B.國土局的訴訟主張成立,副局長及前局長的訴訟主張不能成立 C.國土局及副局長的訴訟主張成立,前局長的訴訟主張不能成立 D.三原告的訴訟主張均不能成立 答案及解析:D .公民、法人的名譽權收到傷害,可以要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對於自然人而言,其名譽權受到侵害。造成精神損害的,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而法人則沒有精神損害的存在,所以其名譽權受到侵害也不得要求精神損害賠償。我國《民法通則》第 101 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薛某在當地晚報上發表一篇報到,內容是法院查明的蛀牙犯罪事實,這種行為是公民正常行使言論自由權,不屬於侮辱和誹謗,所以不構成侵犯名譽權。其將題目定為:「市國土局成了貪污據」有不妥之處,市國土局可以要求其變更題目或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但沒有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權利。所以 ABC 三個選項都是錯誤的,而 D 選項「三原告的訴訟主張均不能成立」是正確的。 14.甲在某酒店就餐,鄰座乙、丙因喝酒發生爭吵,繼而動手打鬥,酒店保安見狀未出面制止。乙拿起酒瓶向丙砸去,丙躲閃,結果甲頭部被砸傷。甲的醫療費應當由誰承擔? A.由乙承擔,酒店無責任 B.由酒店承擔,但酒店可向乙追償 C.由乙承擔,酒店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D.由乙和酒店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答案及解析:C .乙投擲酒瓶將甲砸傷屬於作為的侵害他人身體權的行為。而酒店負有保障客人在酒店內安全用餐的義務。其保安看見乙、丙里那個人打鬥而不制止,結果出現了乙扔酒瓶傷人的情況。所以酒店應當負擔不作為的責任。A 項忽視了酒店的責任是錯誤的;B項將酒店作為第一責任的承擔人,認為酒店承擔責任後可向乙追償而是錯誤的;C 項將乙作為第一責任人,酒店沒有盡到保護義務,在乙無力承擔責任的時候承擔補充責任是正確的的。 D 項將乙和酒店看成是共同侵權是不正確的,因為乙和酒店並沒有共同侵權的意思聯絡,讓兩者擔連帶責任是錯誤的。 15.某雜志社的期刊名稱設計新穎,具有獨特的含義,並且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社會聲譽,特咨詢某律師其名稱可以獲得哪些法律保護。就該問題,該律師的下列哪種回答既符合法律規定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的利益? A.著作權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 B.著作權法、商標法 C.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 D.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 答案及解析:A 我國《著作權法》第2 條規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據本法享有著作權。」我國《商標法》第8 條規定:「任何能夠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商品與他人的商品區別開的可視性標志,包括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和顏色組合,以及上述要求的則和,均可以作為商標申請注冊。」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 條的規定,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一)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四)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根據以上法律規定,某雜志社的期刊名稱屬於作品,可以受著作權法的保護;其可以將其名稱注冊為雜志社的商標,就可以受商標法的保護;期刊名稱屬於特有的名稱,如果他人採取仿冒行為進行不正當競爭,雜志社就可以受到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 所以本題選A 是正確的。 16.甲公司委託乙公司開發一種濃縮茶汁的技術秘密成果,未約定成果使用權、轉讓權以及利益分配辦法。甲公司按約定支付了研究開發費用。乙公司按約定時間開發出該技術秘密成果後,在沒有向甲公司交付之前,將其轉讓給丙公司。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該技術秘密成果的使用權只能屬於甲公司 B.該技術秘密成果的轉讓權只能屬於乙公司 C.甲公司和乙公司均有該技術秘密成果的使用權和轉讓權 D.乙公司與丙公司的轉讓合同無效 考點:本題是關於委託開發技術成果和其使用權及轉讓權的問題。 答案及解析:C 《合同法》第 341 條規定,委託開發或者合作開發完成的技術秘密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以及利益的分配辦法,由當事人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當事人均有使用和轉讓的權利,但委託開發的研究開發人不得在向委託人交付研究開發成果之前,將研究開發成果轉讓給第三人。據此選項 C 是正確的。對於 D 項,因為丙公司是善意第三人,出於對善意第三人的保護,乙公司與丙公司的轉讓合同有效,但乙應賠償甲因此受到的損失。 17.國畫大師李某欲將自己的傳奇人生記錄下來,遂請作家王某執筆,其助手張某整理素材。王某以李某的人生經歷為素材完成了自傳體小說《我的藝術人生》。李某向王某支付了5 萬元,但未約定著作權的歸屬。該小說的著作權應當歸誰所有? A.歸王某所有 B.歸李某所有 C.歸王某和張某共同所有 D.歸王某、張某和李某三人共同所有 答案及解析:B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4 條規定,當事人合意以特定人物經歷為題材完成的自傳體作品,當事人對著作權權屬有約定的,依其約定;沒有約定的,著作權歸該特定人物享有,執筆人或整理人對作品完成付出勞動的,著作權人可以向其支付適當的報酬。根據法條即可得出B 為正確選項。 18.甲電視台獲得2006 年德國世界盃足球賽A 隊與B 隊比賽的現場直播權。乙電視台未經許可將甲電視台播放的比賽實況予以轉播,丙電視台未經許可將乙電視台轉播的實況比賽錄制在音像載體上以備將來播放,丁某未經許可將丙電視台錄制的該節目復制一份供其兒子觀看。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乙電視台侵犯了A 隊和B 隊的表演者權 B.甲電視台有權禁止乙電視台的轉播行為 C.丙電視台的錄制行為沒有侵犯甲電視台的權利 D.丁的行為侵犯了甲電視台的復制權 答案及解析:B 《著作權法》第44 條規定,廣播電台、電視台有權禁止未經其許可的下列行為:(一)將其播放的廣播、電視轉播;(二)將其播放的廣播、電視錄制在音像載體上以及復制音像載體。前款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該廣播、電視首次播放後第五十年的12 月31 日。所以B 項是正確的、C 項是錯誤的。另外根據《著作權法》第 36 條的規定,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演員、演出單位)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演出組織者組織演出,由該組織者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表演者指演員、演出單位,因此A 項不正確。丁的行為屬於《著作權法》第22 條中規定的「為個人欣賞」的合理使用,不構成侵權。 19.甲公司研製開發出一項汽車剎車裝置的專利技術,委託乙公司生產該剎車裝置的專用零部件。乙公司在生產過程中擅自將該種零部件出售給丙公司,致使丙公司很快也開發出同種剎車裝置並投入生產。下列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A.乙公司的行為構成違約行為 B.丙公司侵犯了甲公司的專利權 C.在甲公司提起的專利侵權訴訟中,丙公司應為被告,乙公司應列為第三人 D.該案只能由特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答案及解析:C 《合同法》第60 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因此乙公司在生產過程中擅自將零部件出售給丙公司的行為違反其應負的保密義務,構成違約,故 A 項是正確的。丙公司未經甲公司同意將其專利投入生產,同樣侵犯了甲公司的專利權,故B 項正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2 條規定,專利糾紛第一審案件,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所以 D 項是正確的。而對於 C 項,如果甲公司對丙公司提起專利侵權訴訟,乙不能作為第三人,因為乙公司和丙公司存在共同侵權行為,應列為共同被告。故選項C 是錯誤的。 20.甲公司於2000 年3 月為其生產的酸奶注冊了「樂樂」商標,該商標經過長期使用,在公眾中享有較高聲譽。2004 年 8 月,同一地域銷售牛奶的乙公司將「樂樂」登記為商號並突出宣傳使用,容易使公眾產生誤認。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乙公司的行為必須實際造成消費者誤認,才侵犯甲公司的商標權 B.即使「樂樂」不屬於馳名商標,乙公司的行為也侵犯了甲公司的商標權 C.甲公司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要求撤銷該商號登記 D.乙公司的商號已經合法登記,應受法律保護 答案及解析:B 根據《商標法》第52 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一)未經商標
Ⅵ 法律責任包括哪些內容
法律分析: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承擔何種責任要視違法情況而定。
1、違反民事法律要承擔民事責任,民事責任包括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民事責任的責任形式有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包括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以及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這些責任形式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2、行政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內部,上級對有隸屬關系的下級違反紀律的行為或者是尚未構成犯罪的輕微違法行為給予的紀律制裁。其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行政拘留、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等。
3、刑事責任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定的個人或者單位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刑事處罰的種類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這5種主刑,還包括剝奪政治權利、罰金和沒收財產3種附加刑。附加刑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主刑合並適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六條 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二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