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檢法律知識基礎真題
❶ 湖南法檢法律基礎知識真題及答案(2)
湖南法檢法律基礎知識真題及答案(二)
1、關於刑法的基本原則,以下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
A、罪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在量刑時既要考慮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也要考慮行為人的人身危險性
B、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嚴格解釋刑法,因此可以隨意對刑法進行限制解釋
C、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刑法必須是成文法,因此國務院制定的規章也可以成為刑法的淵源
D、罪刑法定原則要求罪與刑必須事先由法律明文規定,因此新法一律不能溯及既往
2、關於罪刑法定原則和刑法解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B
A、罪刑法定原則禁止類推解釋與擴大解釋,但不禁止有利於被告人的類推解釋
B、罪刑法定原則禁止適用不利於行為人的事後法,但不禁止適用有利於行為人的事後法
C、司法解釋與立法解釋相抵觸時,應適用新解釋優於舊解釋的原則
D、立法解釋是由立法機關作出的解釋,既然立法機關在制定法律時可以規定“攜帶凶器搶奪的”以搶劫罪論處,那麼,立法解釋也可以規定“攜帶凶器盜竊的,以搶劫罪論處”
3、關於刑事管轄權,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B
A、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不可能適用中國刑法
B、外國人乙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公民犯罪的,按照中國刑法的規定,該罪的最低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不可能適用中國刑法
C、外國人甲在國外教唆中國人陳某到中國拐賣兒童,陳某獨自來中國拐賣兒童,後甲來中國旅遊,中國司法機關對僅僅實施了教唆行為的甲沒有刑事管轄權
D、中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實施的犯罪行為,按照刑法規定的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不可以追究刑事責任
4、甲因瑣事與乙發生爭執,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導致乙心臟病發作,救治無效而死亡。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A
A、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B、如果甲不能預見到乙患有心臟病,則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
C、無論甲能否預見到乙患有心臟病,對於乙的死亡都要承擔刑事責任
D、無論甲能否預見到乙患有心臟病,對於乙的死亡都不承擔刑事責任
5、以下關於犯罪主體的各種說法,正確的是:A
A、甲(15周歲)參與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的犯罪團伙,在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中導致被運
送人10人死亡,甲不構成犯罪
B、乙(不滿16周歲)攜帶自製火葯槍進行搶奪,但未使用該凶器的,也構成搶奪罪
C、丙(15周歲)明知破壞水庫大壩會導致多人死亡,仍然實施決水行為,引起3人死亡的,不應當構成犯罪
D、丁(不滿15周歲)數次教唆他人製造、走私和販賣毒品,但不構成犯罪
6、關於單位犯罪,下列哪一說法是錯誤的? C
A、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B、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後,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C、對於單位犯罪,原則上除了處罰單位本身,還要處罰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即對單位犯罪一律實行雙罰制。
D、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7、關於罪過,以下說法正確的是:C
A、甲在某農民家裡盜竊,看到櫃子里放有一把手槍(農民的兒子是武警),但他不認識該槍的具體型號。他仍然竊得該槍。由於甲不認識槍支的具體型號,所以不構成盜竊槍支罪
B、乙在盜竊時發生認識錯誤,誤把槍支當炸葯盜回,乙構成犯罪未遂
C、丙丟失槍支後3天才發現,他立即上報。但是,盜槍者已經用該槍殺死一人。丙不構成丟失槍支不報罪
D、丁受雇替王某殺死李某。由於對李某不熟悉,他誤將吳某當做李某殺害。由於丁沒有殺死想要殺死的人,因此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
8、甲、乙共謀後,共同瞄準被害人丙開槍,試圖殺害丙,但均未打中被害人。與此同時,丁對丙有仇,但與甲、乙素不相識的丁在另一側對准丙開槍,丙死亡。對本案的處理結論,正確的是:D
A、甲、乙均無罪,因為死亡結果和他們的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B、甲、乙、丙同時對死亡結果負責,均是故意殺人罪
C、甲、乙、丙三人雖無共謀,但成立共犯
D、甲、乙、丙無須同時對死亡結果負責,但均是故意殺人罪
9、母親甲(擅長游泳)帶兒子外出遊泳,發現自己一直很討厭的兒子(8歲)被捲入漩渦中,以為自己不救助兒子,法律也不會追究自己,即離開現場,兒子很快死亡,對於本案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由於兒子被捲入漩渦不是甲造成的,甲沒有犯罪故意
B、甲有法律認識錯誤,所以無罪
C、甲存在間接故意
D、甲沒有認識錯誤
10、 甲本想傷害乙,但在黑暗中,甲誤將丙當成乙,而對丙使用了暴力,丙當場身受重傷,流血不止。甲發現是丙後,沒有對丙進行救治,反而將丙大罵一通後離開現場。丙因失血過多而死亡。對甲的行為,說法正確的是:B
A、按過失傷害致人死亡罪處理
B、按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處理
C、以故意傷害罪(未遂)和過失致人死亡罪數罪並罰
❷ 公務員考試中報考法院,檢察院部門的一定要考法律基礎知識嗎
在公務員考試中,報考法院和檢察院的職位是否需要考法律基礎知識,並非絕對。這主要取決於具體職位的要求。例如,審判員、檢察員和書記員等職位通常需要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並獲得司法職業資格證書,或者必須從法律專業畢業,因此對法律基礎知識的要求會相對較高。
然而,對於一些非法律專業背景的職位,如秘書、司法警察等司法輔助人員,法律基礎知識的要求則相對較低。這些職位的具體考試要求,應以報考部門發布的公告為准。
因此,報考法院和檢察院時,考生需要仔細查看職位要求,了解具體的法律知識或資格證書要求。同時,關注各部門發布的最新公告和通知,以便准確把握考試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某些職位沒有明確要求法律基礎知識,具備相關知識仍然有助於提高面試和筆試的成績,提升競爭力。
總的來說,是否需要考法律基礎知識,取決於考生報考的具體職位和部門要求,建議考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准備。
❸ 法律碩士能考公檢法嗎
法律碩士能考公檢法的,不管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司法考試是從事報考法院、檢察院,成為一名法官、檢察官的最基本要求,所以作為本科階段沒有學習過法律知識的法律碩士研究生來說,要想進入法檢系統,學習法律,通過司法考試是讀研期間的頭等大事。
司法考試科目
試卷一:綜合知識。包括: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理學、法制史、憲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法律職業道德與職業責任;考試時間:8:30-11:30。
試卷二: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考試時間:14:00-17:00。
試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考試時間:8:30-11:30。
試卷四:實例(案例)分析、司法文書、論述。包括:試卷一、二、三所列科目。考試時間:14:00-17:30。從2009年開始,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一、試卷四包括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等相關內容。前述試卷一、試卷二、試卷三為機讀式選擇題,其中每卷有單選題50道,每題1分,多選題40道,每題2分,不定項選擇題10道,每題2分,共計150分;試卷四為主觀題,包括1道簡答題,5-6道案例分析題和論述題。
前述試卷一、試卷二、試卷三為機讀式選擇題;試卷四為筆答式實例(案例)分析題(含法律文書寫作)。 報名人員可以選擇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試卷參加考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設維吾爾、哈薩克、蒙古文試卷考點、考場,內蒙古自治區設蒙古文試卷考點、考場,西藏自治區設藏文試卷考點、考場,吉林省設朝鮮文試卷考點、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