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匿名誣告編造謠言追究法律責任

匿名誣告編造謠言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5-08-30 10:04:23

1. 不真實的匿名舉報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要看主觀上是否惡意,如果是惡意的話就需要承擔法律責任。若不是主觀惡意,只是舉報的人事錯誤或者不準確的話,不會有任何的處罰。

如果是惡意舉報,若舉報人侵犯被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可以提起自訴,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如果情節沒有嚴重到追究刑事責任的地步,可以在民事上提起侵權之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幹部、群眾,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

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1)匿名誣告編造謠言追究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按照有關規定,行為人涉嫌誣告陷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一是捏造的犯罪事實情節嚴重的;

二是誣告陷害的手段惡劣的;

三是嚴重影響了司法機關的正常工作的;

四是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

犯誣告陷害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此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告,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構成犯罪。至於誣陷沒有達到法定年齡或者沒有辨認或控制能力的人犯罪,仍構成誣告陷害罪。雖然司法機關查明真相後不會對這些人科處刑罰,但將他們作為偵查的對象,使他們捲入刑事訴訟,就侵犯了其人身權利。

2. 匿名舉報不實,被舉報人該怎樣追究

舉報不實可能會構成誹謗罪,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也可能構成侵犯名譽權。

根據《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根據《民法總則》:

第一百一十條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

第一百二十條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2)匿名誣告編造謠言追究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面對不實舉報的方法:

一是加強輿論引導和宣傳,提高公民的誠信意識和守紀意識;

二是加強制度建設,既要對信訪舉報人保護又要對其進行約束,保護和鼓勵屬實的舉報,嚴厲查處各種違法違紀行為。對不屬實、另有目的舉報嚴厲打擊,造成嚴重後果的要承擔法律責任;

三是做好舉報、信訪分析。針對信訪舉報的對象、反映的內容分析事件的原由,甄別真假,經初步分析對有事實依據的舉報按照信訪初核程序進行調查處理。

民法總則-網路

熱點內容
司法證c證好考嗎 發布:2025-10-20 08:48:42 瀏覽:91
2019考研法律碩士試卷 發布:2025-10-20 08:43:00 瀏覽:545
射洪縣律師 發布:2025-10-20 08:42:07 瀏覽:245
違章停車條例 發布:2025-10-20 08:36:30 瀏覽:254
路政拍照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20 08:28:22 瀏覽:118
新經濟法基礎大綱試題 發布:2025-10-20 08:28:13 瀏覽:258
福建省節能條例 發布:2025-10-20 08:26:12 瀏覽:361
不服從工作安排勞動法 發布:2025-10-20 08:25:42 瀏覽:712
法院會錄 發布:2025-10-20 08:16:54 瀏覽:243
我國核電站對建設質量保證依據法規 發布:2025-10-20 08:12:43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