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初中思想品德相關法律知識

初中思想品德相關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5-08-31 02:18:42

A. 初中思想品德知識點歸納整理

一說到初中思想品德,很多同學想到的學習方法就是死記硬背,其實學好初中思想品德還有更好的方法就是做好知識點的歸納總結,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思想品德知識點歸納
1.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2. 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3. 港澳回歸後實現“滄海桑田”歷史巨變的堅固基石是:“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4. 中國民族政策的基石是:民族平等。

5. 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其中:平等是基石,團結是主線,互助是保障,和諧是本質。

6. 兩岸簽署“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政治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7. 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四項基本原則。(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

8. 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政治基礎是:四項基本原則。

9.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是強國之基)

10. 發展科技和培養人才的基礎是:教育。

11. 教育是培養人才和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基礎。

12. 增強整個民族創新能力的基礎是:教育創新。

13. 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發展教育和科學。

14.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公有制。

15.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憲法。

16. 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基礎是:工農聯盟。

17. 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自然資源。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大自然。

18. 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發展中,處於基礎地位的是:物質文明。

19.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和社會建設中處於基礎地位的是:經濟建設。

20. 當今世界,競爭的實質是以科技和經濟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

21. 我們人生選擇的基石是:熱愛祖國、報效祖國,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22. 生命權是公民行使其他權利的基礎。

23. 發展經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
初中思想品德考易錯知識點
一、人民當家作主

1. 在我國,一切權力屬於公民。×【人民】

2. 在我國,一切權力屬於人大代表。×【人民】

3. 全國人大代表有立法權、人事任免權和重大事項決定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4. 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5. 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6.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權力機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7.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8. 我國公民有直接參加國家管理的民主權利。×【“直接”刪去】

9. 社會主義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民主本質】

(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二、我國的經濟成分

1. 國有經濟是我國經濟的主體。×【公有制經濟】

2. 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經濟的主導。×【國有經濟】

3.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經濟】

4.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5. 非公有制經濟控制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命脈。×【國有經濟】

三、中國走向世界

1. 改革開放 是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對處開放】

2. 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決定力量(領導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重要力量(堅定力量、中堅力量)】

3. 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決定力量(領導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重要力量(堅定力量、中堅力量)】

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 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國的立國之本。 ×【四項基本原則】

3. 對外開放是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活力源泉、不竭動力。×【改革開放】

4. 黨和國家始終把民生問題、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首要工作、中心工作、工作中心、工作重心、工作重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5. 我國的根本任務是實現共同富裕。×【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原則,不是根本任務)

6. 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共同富裕。×【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五、共同富裕、公平正義、科技成就、人與自然

1. 黨和國家的各種措施有利於實現各族人民的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時富裕)。×【共同富裕】

2. 黨和國家致力於維護社會的絕對公平與正義。×【“絕對”刪去( 公平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公平)】

3. 我國的科技實力不斷增強,已經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 部分(某些)領域已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4. 我們要戰勝自然、改造自然,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六、法治的國家

1.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國策。×【基本方略(治國方略)】

2. 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全體公民)。×【廣大人民群眾】

3. 最有效、最可靠最重要的規則是道德。×【 法律】

4. 依法治國和以德國(法律和道德),依法治國(法律)更重要,更有效。×【兩者相輔相成,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5. 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都要承擔刑事責任,受刑罰處罰。×【只有嚴重違法行為才是犯罪,才要承擔刑事責任,受刑罰處罰;一般違法行為不是犯罪,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受刑罰處罰,但要承擔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

6. 違法一定犯罪,但犯罪不一定違法。×【不一定、一定】

7. 我國法律的本質是全體公民利益和意志的體現。×【廣大人民】

8. 法律由全體人代表(人民、公民)制定或認可。×【國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9. 法律靠強制力 保證實施,是法律的本質特徵(最重要的特徵)×【國家強制力(如:法庭、監獄、公安機關、軍隊等)】

10. 法律對全體人民(公民)具有普遍約束力。×【全體社員成員】

11. 名人、官員知法犯法,要從重處罰。×【依法處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七、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

1. 我國各民族血脈相連,逐漸融合成為統一的中華民族,各民族和文化趨向同一,各民族的差異正在消失(各民族和文化逐漸融為一體)。×【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2. 我國形成了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3.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是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4. 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5. 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核心利益、根本利益)√

6. “一國兩制”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實現國家統一的基本方針和最佳方式】

7.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前提、原則、立場和基礎是“一國兩制”。×【一個中國】

8. 兩岸和平統一已經沒有障礙。×【還有台獨分子和外國勢力干涉的障礙】

9. 兩岸和平往來交流頻繁,我國國家的完全統一將指日可待。×【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10. 我國在有少數民族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少數民族人民高度自治 。×【少數民族的聚居區 管理本民族事務,享有自治權。】

11. 考點區別:

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

香港、澳門、台灣:維護國家統一、“一國兩制”(高度自治)

深圳等經濟特區:改革開放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十周年: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12. 實行“一國兩制”,有利於我國社會主義統一香港、奧門和台灣。×【“社會主義”刪去】

13. 香港、奧門和台灣實行“一國兩制”,享有高度自治權。√

14. 海峽兩岸人民的互相來往有利於增強兩岸互信,實現台灣早日回歸祖國。×【兩岸的和平統一】

15. 我國是一個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6. 我國是一個56個民族組成的完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完全”刪去】

八、精神文明、文化建設

1. 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工程是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教育與科學】

2. 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中心環節是發展教育和科學。×【思想道德建設】

3. 精神文明是基礎,為其它文明提供物質條件(保障)。×【物質文明】

4. 物質文明是魂魄,為其它文明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

5. 弘揚民族精神為其它文明和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發展科學和教育(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6. 精神文明為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政治保證和制度保障。×【依法治國】

7. 民族精神產生民族文化,構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產生於】

8.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民族精神】

9. 艱苦奮斗(奉獻精神、井岡山精神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

10. 愛國主義精神(雷鋒精神、井岡山精神等)就是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具體表現)。】

九、展望祖國未來

1. 民主法治是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公平正義】

2. 民主法治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

3. 我國已經實現全面小康。×【總體上的小康】

4. 21世紀頭20年是我國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5. 到2050年即21世紀中葉,我國將實現全面小康。×【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民族復興。】

6. 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實現全面小康(共產主義)。×【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民族復興】

7. 黨的最高理想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共產主義】

十、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

1.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指: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讓中國人民站起來)

2.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指: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富起來)

3. 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4. 只有改革開放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5. 只有發展才能解決中國所有的問題,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6.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7.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公民的根本利益。×【人民】
初中思想品德答題技巧
第一,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的答題

答題前先要理解題乾的材料,將題干中的材料與題肢聯系起來綜合考慮,這樣才能有效的避免題干與題肢分離造成的錯誤。

例: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為在我國科學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葉篤正、吳孟超兩位院士頒發了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兩位科學家獲獎( )

①說明公民的人身自由有保障 ②是有憲法依據的 ③充分體現了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的對等性 ④表明我國人民人人都享有受教育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分析:此題的材料中心意思是為我國科學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兩位科學家獲獎。

①題肢講的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權。材料中沒有提到這個意思;②是講獲獎的法律依據。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建立科學技術獎勵制度,對於在科技進步活動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公民給予獎勵。題干中的事實正好體現了這一規定;我國公民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性是指公民對社會的貢獻越大,他所享有的權利也就越充分,③正是這一觀點的註解;④談的是公民的受教育權問題,與題乾材料沒有直接聯系。因此,正確答案是D。

第二,運用排除法,增加選擇的准確性

在正確審題的基礎上,運用排除法不失為增加准確性的一種好方法。通常情況下運用排除法有三個層次,一、排除觀點本身錯誤的題肢;二、排除本身觀點正確,但與題干無關的題肢;三、排除本身觀點正確,與題肢也有關系,但不符合題干規定的題肢。

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說:“我們這種企業,如果失去了人才的支持,衰敗就在一夜之間。”這說明 ( )

A、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多

B、人才就是指科技工作者

C、教育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D、日益激烈的經濟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分析: B項和C項本身表述的觀點就是錯誤的,應首先排除。A項本身正確,也是談的人才問題,與題干也有關系,但不符合題干所說明的問題,也必須排除。因此只有D項是符合題干要求的,是正確的選項。

第三,注意角度的轉變,從而實現思維的轉變

選擇題帶有一定的綜合性,尤其是組合選擇題選項的角度多,涉及的知識點分布廣,跨度大。這就要求同學們適應知識點之間的轉換和跳躍,克服思維的單一性,學會根據角度的變換,實現思維的轉換。

例:安徽阜陽等地有許多嬰兒因使用劣質奶粉出現營養不良綜合症,並造成多名嬰兒死亡。有關部門對劣質奶粉的生產、經營者依法進行了嚴厲查處。據此回答1-2題

1、制售偽劣奶粉的行為 ( )

①侵犯了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 ②侵犯了消費者的人格尊嚴 ③違反了法律規定的誠實信用原則 ④違背了社會主義道德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有關部門依法查處劣質奶粉說明( )

A、法律維護公共秩序 B、法律規范消費的行為

C、法律保護社會主義公共財產 D、法律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

分析:1題中的4個選項,變換了4個角度──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公民的人身權利、經濟活動的原則、道德建設。1題與2題之間又涉及“制售偽劣奶粉”和“打擊制售偽劣奶粉”兩個角度。可見角度轉換跨度大。答題時必須將題干與選項一一對應起來,思維也要根據要求實現轉換,這樣才能順利地完成答題。1題的正確答案是C,2題是D。

猜你喜歡:

1. 初中政治知識點大總結

2. 初中政治必背知識點

3. 初中政治知識點大全

4. 初中政治知識點總結

5. 初中政治知識點梳理

B. 初中生法制教育內容

初中生法制教育內容如下:

法制教育必要性

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律的基礎知纖兆識來教育年輕後代,使他們從小就受到民主的訓練和守法的教育,懂得和善於履行社會主義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增強法制觀念,養成自覺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是德育的內容之一。

社會主義國家根據社會主義民主的原則,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和個人與社會之間的正確關系;而社會主義民主的建設,又必須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相結合。對學生,通過小學的思想品德課、中學和大學的法律常識課和憲法講座、少先隊和共青團的班級活動,以及課外、校外活動等進行民主與法制的教育。



C. 請結合思想品德知識,說明初中生應如何做一個崇德向善、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淺談怎樣做好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法律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一個國家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志。我們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首先要學法。在學法的基礎上,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行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全中國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治國方式的重大轉變,是歷史進步的體現。 我認為:作為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每一個公民,都必須懂得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都必須遵紀守法。只有每一個公民都做到遵紀守法,國家才會穩定,社會才會安寧,歷史才能進步。也只有每一個公民遵紀守法,社會才會和諧,家庭才會和睦,生活才會幸福,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經濟社會才能平穩發展。因此,遵紀守法對國家,對每一個公民來說十分重要。 只有每一個公民做到遵紀守法,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單位的生活、學習、工作才能得到保障,國家的經濟發展才不會受干擾。社會穩定了,一切事情都好辦,個人和國家的發展就會有光明的前途。改革開放就會深入進行下去。否則,公民不懂遵紀守法,違法犯罪多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就會受到破壞,正常的生產,正常的工作,正常的學習,正常的生活就會被打亂,就什麼事情也幹不成。 怎樣才能做到遵紀守法呢?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要學習法律知識,不僅學生要學,老師也要學,不僅公務員要學,其他各行各業的人都要學,要把法律知識普及到千家萬戶,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不能搞形式主義,不能做表面文章。政府要發動社會各階層,組織工會,共青團,少先隊,婦女組織等大力宣傳普及法律基礎知識。使每個單位,從領導到職工;在全社會從經商人員到從政人員;從軍人到農民、社區居民等組織一次全國性的法律基礎知識的學習,報紙、電視、廣告、牆報等所有宣傳工具都要用上。使每一個公民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學習,不但知法、懂法,而且要做到守法、用法。對於學生來講,他們是我們祖國的未來,是我們建設未來的生力軍,他們知法、守法的程度直接關繫到祖國的未來。因此對他們進行法制教育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有關數據表明: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有增長趨勢,青少年違法犯罪很大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識淡薄,受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與不良青少年交往,帶來不良行為習慣。有的同學認為違紀與違法是兩碼事。違反校規校紀大不了扣幾分罷了,扣幾分無所謂,離開除學籍甚遠。有此想法是十分不好的。習慣成自然,小事變大事,違紀就會逐步變成違法,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有個別學生追求個性化,認為被學校規矩束縛著,不利於自己的發展,幹了一些違紀的事才能體現自己的瀟灑,這也許是青少年這個階段的叛逆心理所致,有的同學認為,講法律就沒有自由,講自由就不能受法律的約束。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世上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因此,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通過課堂上正規課本進行傳授法律知識,掌握理論知識,再通過課外開展一些專題講座,進行法制宣傳,讓同學們端正思想,提高法律意識,做到遵紀守法。 憲法要求公民既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又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在我國,公民必須懂得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聯系的,不可分割的。不能只講權利不講義務,這是不合乎法律規定和要求的。但實際生活中,我們很多公民都不知道這一點。甚至個別單位的領導也不懂,這還不在少數。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我們應加緊普及和學習法律知識。使全社會的人們都知法懂法。這項工作不能只搞表面形式,要實實在在做下去,落到實處。 本人以為:政府應當採取三項強有力措施加強和提高全國各族人民的法制、法律意識觀念。一是利用現有的各級組織、工會,共青團,少先隊,婦聯等各種組織學習法律,宣傳法律,使人們樹立起法制觀念,法律意識。要求各單位固定時間組織幹部職工學習憲法及其他法律知識,使法律知識,概念,意識滲透到每個公民心中。二是利用電視,收音機,廣告等現代媒體大力宣傳法律知識。三是教育部門要單列制定編寫法律知識進課堂的教材,從小學開始直到大學畢業,實施終身學法的體制機制。讓每代人,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都學法,懂法,知法,守法,用法。把法律基礎知識的普及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來抓。像抓計劃生育一樣作為基本國策來抓,常抓不懈,抓他幾十年,上百年。這樣,就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就會實現十七大提出的和諧社會目標任務。應該堅信,只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人人增強和提高法制觀念,法律意識,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是沒有問題的。 本回答由健康生活分類達人 劉偉推薦

D. 8年級下冊思想品德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總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權利義務伴我行
1.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p5)
由於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權利,所以稱之為公民的基本權利
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權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涵蓋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具體包括:①平等權②政治權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權利⑤……⑨見書!(我國公民權利具有廣泛性)
(憲法是公民基本權利的確認書和保證書。)
2.人民和公民的關系(p6)
⑴①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國家和同一個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階級內容
②公民則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國國籍並依據該國憲法和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注意:唯一標準是國籍,與年齡、民族、宗教信仰、是否居住在國內都沒有關系!)
⑵①現階段我國的人民包括(p4)
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
②中國公民:具有中國國籍的人。
注意,在我國,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國國籍但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
a.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
b.分裂國家的人、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制度的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
3.我國公民的權利保障體制(p7)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我國建立了以憲法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體制,保障公民的權利。
立法保障:就是將公民的權利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下來,運用國家強制力加以維護。(要能夠列舉一些常見的重要法律)
司法保障:是指通過法律制裁各種侵權行為,保障公民的權利。
4.公民應該如何正確行使權利?(p10--11)(一定要注意理解「自由不是絕對的」,要會運用這四條進行分析!)
①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權利。(養狗的例子)
②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非典期間散布謠言)
③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言論自由)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權利。(遊行、抗議拆遷的大字報、未辦手續開店)
注意:這四條原則是有交叉的,前兩條講的是行使權利不能越界,不能侵犯他人權利和國家社會集體利益;後兩條講的是權利本身是合法的、在法律范圍之內的(實體正義),而且還要以合法的方式去行使(程序正義!!!)
難點:言論自由。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不得侮辱、誹謗他人,不得利用言論自由教唆、煽動他人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社會公德、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
5.權利義務的一致性(p14—15)
我們不僅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還要對他人、社會履行相應的義務。這是因為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
①首先,我們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例如: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
②其次,權利與義務不可分離,二者相互對應、相互依存,在法律關繫上權利與義務同時產生而且相對應而存在;權利的實現要求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利的實現;
③第三,權利和義務相輔相成:充分享有和行使權利,能夠更加自覺地履行義務;自覺履行義務,必然促進社會發展,為享有和行使權利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例如,納稅義務——享受福利)
注意:「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馬克思),不可能只享受權利、不履行義務或者多享受權利、少履行義務;反之也是一樣!
必須做到「依法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堅持權利義務相統一的原則!」
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p16)
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義務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具體內容在課本上劃記,共6條)
7.什麼是法定義務?(p14)
義務分為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兩大類。
其中法定義務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
8.什麼是道德義務,道德義務有什麼作用,我國公民必須遵守的基本道德規范有哪些?(p17)
⑴含義:指社會成員依據社會道德規范,自覺自願地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責任。
⑵意義: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廣大社會成員自覺自願地履行道德義務,既有利於形成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又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
⑶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注意:道德義務題目
我國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的關系是怎樣的?(p19)
我國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互相補充。
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社會主義道德所譴責的行為;有許多法律上的義務,同時也是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
我們積極實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勵的行為,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道德,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須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則是不可缺少的。」講的就是法律與道德的辯證關系。
9.如何履行公民義務?(要理解運用!)
①法律鼓勵做的,我們積極去做(例如鼓勵公益事業、植樹、科學研究、義務勞動、無償獻血)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例如:必須納稅、服兵役、受教育、遵守交通規則、遵守交通規則、保護環境等)(又稱積極義務)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又稱消極義務)
注意:如何區分要求做的和禁止做的?法律要求做的,就必然要做出一些特定行為;而後者則是不做任何特定行為。例如禁止偷稅漏稅,就要去依法納稅,則屬於積極義務;而禁止盜竊他人財物,則不需要去做什麼事,正常生活即可:)
第二單元 我們的人身權利
1.人格權的構成及其特點(p25)
(1)人格權就是做人的權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它包括
①物質性人格權 (生命健康權)
②精神性人格權 (自由權.姓名權.肖像權. 名譽權.隱私權 )
(2) 人格權的特點(p24、25)
①人格權是人把自己與社會聯結在一起並與他人發生各種聯系與交往的前提。
②人格權與生命相伴,從出生起就伴隨著我們(與生命同在,固有性)
③它由每個人單獨享有,不得轉讓、拋棄、繼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與我們的人身分離。(專屬性)
2.人格權中的首要權利——生命健康權(p25)
人格權中的核心權利——人格尊嚴權(p35)
3.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受法律特別保護(p26)
①我國法律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
②禁止用工單位非法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即童工)。參《學》P24頁3題
③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的勞動者)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勞動強度大的勞動。
註:我國保護公民生命健康權的法律有:《憲法》《刑法》《民法通則》《治安管理處罰法》
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有:《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關愛他人的生命健康(p31)
①我們享有生命健康權的同時,相應的就負有義務不去傷害別人生命和健康。
②要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理念,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列舉身邊尊重他人生命健康行為)
③要有關愛生靈、關愛他人生命健康的理念,遠離暴力。
5.名譽權的含義(p38)
名譽權是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主要表現為:名譽利益支配權和名譽維護權。
注意,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都屬於人格尊嚴權。
6.法律如何保護公民的名譽權?(p38、39)
法律規定侵犯名譽權的行為有:
①侮辱:指語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貶損他人人格、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分為口頭侮辱、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例如公然謾罵,當眾諷刺、嘲笑、挖苦,往他人身上潑臟物等,起侮辱性的綽號也算)
②誹謗:指無中生有、捏造並散布虛假的事實,惡意中傷他人的行為,分為口頭誹謗和文字誹謗。
③新聞報道失實。
④誣告。
以上侵權者輕則受到輿論的譴責,嚴重的要承擔法律責任
注意:誹謗就是「無中生有」,侮辱則沒有這一點。
7.肖像權的含義?侵權表現有哪些?
⑴公民依法享有對自己肖像的支配權,包括肖像製作權、使用權和獲酬權。(p41)
註:肖像是以容貌為中心的人體形象的再現。包括繪畫(自畫像)、雕塑、剪紙、照相、攝像等。(p40)
注意: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獲取報酬方面須由監護人代理或同意。
⑵侵權表現:(p41)
①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廣告、雜志封面、掛歷),就必須取得肖像權本人的同意,否則就構成侵權。
②惡意毀損、玷污、醜化公民肖像。
③以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
8.姓名權的含義?(p43)侵權表現有哪些?(p43—44)
⑴姓名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決定、使用、變更姓名,並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注意:姓名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筆名和藝名。
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權由其監護人代為行使。
⑵侵權表現:
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包括干涉他人決定、使用和改變自己的姓名);
②盜用他人姓名;
③冒用他人姓名。
注意:盜用是「狐假虎威」;冒用是「冒名頂替」。
9.隱私權的含義(P48)和內容(P46)
⑴含義:隱私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權利。
隱私是指公民不願意為人所知或不願意公開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私生活秘密。它包括三個方面內容:私人信息、個人私事、私人領域(P46頁)
⑵內容:(p48-50)
①私人生活安寧權;(干涉、追查、跟蹤、拍照、攝影等非法攪擾私人活動;非法搜查他人住宅、行李、書包、身體,擅自闖入公民住宅、卧室,安裝竊聽、監視裝置等侵害私人領域)
②私人信息保密權;(非法收集、傳播、利用個人信息、資訊,如偷看日記和信件等並加以傳播)
③私人通信保密權(特別提出來加以保護的私人通信!)
注意:權利不得濫用,如果個人的私生活和個人信息與社會公共利益、社會政治生活有關,則不屬於隱私,不受隱私權保護。《學》48頁5題
還有,無中生有屬於誹謗,侵犯他人名譽權;傳播他人真實信息,屬於侵犯他人隱私權。
10.侵害隱私權的表現(p53)
監視、窺視他人私生活,
以偷看日記、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計刺探他人的秘密,
道聽途說傳播他人的隱私,
非法利用他人的個人信息等,都屬於侵害隱私權的行為。
第三單元 我們的文化、經濟權利
1. 教育的作用(p59—60)
⑴從個人角度:①教育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個人生活的准備。它通過向個人傳遞文化,幫助人超越一己之見去掌握前人的經驗,分享人類世代積累的知識財富,獲得獨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喚起人的潛能,不斷提高和革新自己,從而開辟人性發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來的基礎。
②另一方面,通過受教育,人們才能掌握知識本領,才能獲得良好的就業機會,才能豐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現代文明。否則,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教育對於個人一生的成敗至為關鍵,教育能為人們未來的幸福生活奠基。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獲取知識,知識改變命運。。
⑵從國家角度: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學素質,才能實現現代化和推進民主化進程,對於民族、國家來說,教育成就未來。
所以說:基於此,受教育既是我們的權利又是我們的義務。
2.受教育權的含義(p60)
是指公民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
受教育既是我們的基本權利又是我們的基本義務
3.義務教育的顯著特點?(p61)
義務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我國的義務教育包括小學和初中,稱為九年義務教育。
九年義務教育的特徵:
①強制性: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推行和實施;
②普及性:所有適齡兒童、少年都要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
③免費性: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雜費。
注意:受教育的義務主要包括三項:
①按時入學;②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不得中途輟學;③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4.個人財產的范圍(p69)
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注意:非法所得的不屬於個人財產,不受法律保護
問答題
5.財產所有權的含義(注意要會分辨、理解和運用!)(p70)
指財產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6.財產權受到侵犯時該怎麼辦?(p72--74)
問答題
民事法律方面:確認所有權的歸屬(前提)、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
刑事法律方面: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包括: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等;
行政法律方面:當行政機關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出現違法,侵害了公民的財產所有權時,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訴訟要求依法撤銷裁決,或予以行政賠償。
7.法定繼承人的范圍(p77)
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註:還有一些特別規定、見下題:
8.法定繼承順序(p77)
法定繼承的順序第一順序人: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對公婆或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兒媳、喪偶女婿
第二順序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注意:遺產繼承的分配原則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或第一順序繼承人放棄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9.繼承方式(p78-79)
含義 繼承人范圍 繼承人順序 效力
法定繼承:指按照法律規定的繼承人范圍和繼承順序以及遺產分配原則的繼承方式。
遺囑繼承:指被繼承人生前立下遺囑,將遺產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個或數人繼承。 被繼承人自己指定繼承人;但必須是法定繼承人范圍內的一人或數人 遺囑繼承是由立遺囑人的意願確定,不受繼承順序的限制 遺囑繼承優於法定繼承
注意:⑴此外,還有遺贈:即自己的財產待死後不留給親屬,而將個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⑵未成年人的財產繼承權受法律保護。通過繼承的方式獲得財產的所有權是未成年人獲得財產的主要形式。當財產繼承權受到侵害,通過協商、調解不能解決問題時,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解決。未成年人對繼承所獲得的財產享有所有權,通常由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為其管理,不得隨意處分。
10.法律保護智力成果權的規定p83
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等。
我們可以做的是:依法維護自己的智力成果權:發現自己的知識產權受到侵害,如發表或轉載的作品沒有付稿酬,專利發明被用於商業用途而沒有獲得相應的收益,作品或發明被剽竊等,都可以向侵權方追究責任並要求賠償損失。情節嚴重的,可以追究其刑事責任。
11.智力成果權的內容(p82)
智力成果權是指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創造的智力活動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反不正當競爭中商業秘密等
12.消費者的權利(p86--87)
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教育權、個人信息得到保護權、人格尊嚴與民族風俗習慣獲得尊重權、監督權。(共10項)
我國具體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基本法律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3.消費者的義務(p92)
消費者要履行自己的義務,維護市場秩序,做有修養、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例如:(p92)
第四單元 我們崇尚公平和正義
1.人們對公平的理解(p100--101)
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的個體,面對不同的問題,對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①公平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公平體現著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對權利的尊重、對自身力量的肯定。
②公平是在比較中產生的。一般來說,人們心目中的公平,意味著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承擔他應分擔的責任、得到他應得的利益,否則,就不公平。
③公平是相對的,其判定跟選擇的標准有關,其實現跟當時的歷史條件有關,任何社會都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
注意:<1>理解的時候首先要注意公平就是得其所應得,簡單來說就是①自己的付出與所得相應;②自己的付出與所得比跟他人的付出與所得比是一致的,就是公平。這里的所得包括正面的獎勵,例如「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也包括負面的懲罰,如定罪量刑的時候就要同罪同罰。
<2>公平的相對性,既指公平判斷的相對性,也指公平實現的現對性。選擇的標准不同,是否公平的判斷也就不同,因此要求我們學會適當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想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從而更加客觀地看待生活;公平的實現總受一定社會條件的制約,無論如何努力,都不可能達到絕對公平,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要為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而努力。
2.如何面對不公平現象(法律、道德、心理)(p104--105)
面對生活中的不公平,我們應該:
①增強權利意識,善於尋找解決途徑,用合法的手段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法律)
②要認識到公平與否的判斷,受到個人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的制約。有時候需要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如果確實不公平且無法改變,則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進一步以挫折為動力,把不公當成墊腳石,激勵自己更加努力;(心理)
③我們要崇尚公平、主持公道,敢於同破壞公平的行為做斗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道德)
附:你見到下列不公平現象,你應當怎麼做?
當有人恃強凌弱時: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當有人弄權瀆職侵吞公款時: 檢舉揭發
當有人排斥異已、處事不公時: 仗義執言、主持公道 ,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注意:第二點說的心理調整,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指公平與否的判斷,受到個人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的制約,換個角度看問題也許更加全面;另一方面是指有些事情確實是不公平的的,但是已經發生無可改變,那麼與其怨天尤人,不如以平和的心態對來,在承認現狀的基礎上尋求改善補償自己的辦法。
3.做人的基本要求P108
實施正義行為,不做非正義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4.正義行為、非正義行為含義(p109)
在社會進程中,凡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利益的行為,都是正義行為;凡阻礙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非正義的行為。
5.正義的要求和重要性
⑴正義的要求:
①正義要求我們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權,公正地對待自己和他人;
②公正的對待,必須有正義的制度來保證。這包括分配的正義、矯正的正義、程序的正義。
注意:制度的正義性在於它的程序與規則不是為少數人制定的,而是為社會所有成員的利益制定的,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也受其約束。
⑵正義的重要性:(p109--110)
①正義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
②在參與社會合作競爭的時候,正義的制度支持和保障公平;在我們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時,正義的制度支撐公平的獲得,沒有正義的制度就沒有真正的公平;
③正義可以通過制度的調節避免嚴重的社會分化,使得我們的社會健康、持續地發展,最終造福每一個社會成員,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6.社會規則、程序對社會成員的要求(p112--113)
正義和正義的制度面向社會全體成員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反對歧視、也不允許特權;所以,我們要從小樹立以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為榮的意識,養成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的良好習慣,以實際行動維護正義。
生活中存在一些非正義的行為,如「逃票乘車」等,我們不能採取消極的態度;而要見義勇為、見義智為,起來維護規則、秩序和正義。
注意:思考教材113頁的短詩。
7.什麼是有正義感的人(p113)
①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會對正義行為表現出贊賞和崇敬之情,對正義充滿嚮往和追求,會樂於把對正義的崇尚之情付諸行動;
②而面對非正義的行為,則會產生不安、不滿、憤怒等情緒,乃至採取行動來維護正義。
8.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p115)
①立身做人要堂堂正正、立得正行得穩、愛憎分明、正氣凜然、正大光明、無私無畏。
②如果遇到非正義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要採取起正當方式,奮起抗爭;
③如果看到非正義的事情發生在他人身上,能夠見義勇為,匡扶正義,及時對受害者給予聲援和救助;
④未成年人,既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又要做到見義巧為,要盡量在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維護正義。
⑤ 我們不僅要為自己、為他人的正義去努力,更要為集體的正義去奔波,為國家的正義去奮斗。
總之,做有正義感的人,不僅要求我們提高明辨正義與非正義行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華道德境界;去踐行,以伸張正義。(知、情、行)

滿意請採納,O(∩_∩)O謝謝

熱點內容
司法證c證好考嗎 發布:2025-10-20 08:48:42 瀏覽:91
2019考研法律碩士試卷 發布:2025-10-20 08:43:00 瀏覽:545
射洪縣律師 發布:2025-10-20 08:42:07 瀏覽:245
違章停車條例 發布:2025-10-20 08:36:30 瀏覽:254
路政拍照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20 08:28:22 瀏覽:118
新經濟法基礎大綱試題 發布:2025-10-20 08:28:13 瀏覽:258
福建省節能條例 發布:2025-10-20 08:26:12 瀏覽:361
不服從工作安排勞動法 發布:2025-10-20 08:25:42 瀏覽:712
法院會錄 發布:2025-10-20 08:16:54 瀏覽:243
我國核電站對建設質量保證依據法規 發布:2025-10-20 08:12:43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