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合同的聯系人有什麼法律責任
① 關於經辦人的法律責任
經辦人的行為屬於職務行為,應該由政府機關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經辦人屬於故意或有重大過失,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具體的應該根據合同的具體情況分析確定,不能一概而論。
② 公司合同如果發生重大事情經辦人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以公來司名義簽署的合源法合同,也就是說合同簽署方為公司的,除了公司法定代表人以外的個人不會承擔外部法律責任。經辦人不是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也不會承擔外部法律責任。
但如果經辦人沒有法定授權,還以公司名義簽署合同,合同的相對方又知道(或應該知道)經辦人沒有法定授權這個情況,經辦人的公司又對合同不予以事後追認,那麼這個經辦人就是無權代理,就要承擔法律責任了。
另一種情況,如果經辦人沒有法定授權,還以公司名義簽署合同,合同的相對方不知道(或不應該知道)經辦人沒有法定授權這個情況,比如經辦人有介紹信啊,有空白的已經蓋好公章的合同啊,等等。這個情況叫表見代理,這時合同義務還是要經辦人的公司承擔的,當然經辦人的公司承擔合同義務後會追究經辦人的法律責任,這是後話。
供你參考。
③ 合同經辦人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法律分析:1、買賣合同中,經辦人沒有過錯,不承擔法律責任,有過錯,承擔過錯內的責任。
2、如果經辦人沒有授權的情況下以公司名義簽署合同,合同的相對方又知道(或應該知道)經辦人無權處分的情況,經辦人的公司又對合同不予以事後追認,那麼這個經辦人就要承擔法律責任了。
3、如果經辦人沒有授權的情況下以公司名義簽署合同,合同的相對方有理由相信經辦人為有權處分;
構成表見代理,這時合同義務還是要經辦人的公司承擔的,當然經辦人的公司承擔合同義務後會追究經辦人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一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行為人實施的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未被追認的,善意相對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就其受到的損害請求行為人賠償。但是,賠償的范圍不得超過被代理人追認時相對人所能獲得的利益。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