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總局指導意見的法律效力
A. 國家工商總局,和人社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哪個更具有法律效力
都沒有法律效力。只是供就業單位參考的技能水平證明而已。
只有法律規定的有硬性准入門檻的行業的資格證書才有法律效力。如一級建築師、一級建造師、執業醫師等。
B. 代持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一、代持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代持協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只要不違反這些條件,代持股協議就有效: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在簽訂的和同屬於無效合同的情形下,雙方當事人都可以行使撤銷權。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二、如何防範股權代持協議的風險
1、股權質押擔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後,國家工商總局下發了辦理股權質押擔保的文件,這就使得股權擔保有了可能。因此,實際投資人要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來防範風險。具體而言,在辦理股權代持的同時,可以辦理股權質押擔保,將代持的股份向實際出資人辦理質押擔保。這樣就確保了代持股人無法擅自將股權向第三方提供擔保或者出賣轉讓。再者,即使由於其他原因,比如法院執行或者繼承分割需要變賣股權,實際出資人也可以質押權人的身份,獲得優先權;
2、簽訂代持股協議約定高額違約責任並公證。由於代持股人是名義上的股東,如果他出現侵犯實際出資人利益的情況,實際出資人是很難事後阻止的。因此,最好在設立代持股時,雙方簽訂明確的代持股協議,對代持股人損害實際出資人的情況應當明確約定違約責任。如果約定了嚴格的違約責任,那麼就會對代持股人的行為予以震懾,加大他違反協議的成本,使其違約行為得不償失;
3、明確股東權利的行使方式。代持股人是名義的股東,那麼股東權利也只能以他的名義來行使,因此,實際出資人要控制公司,必須約定好股東權利行使方式,比如表決權、分紅權、增資優先權等,必須通過實際出資人同意,代持股人必須按照實際出資人的意願行使股東權利等。這樣的約定可以有效保障實際出資人對公司的控制權;
4、排除代持股人的財產權。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代持股人行使其名下股權的財產所有權,如果出現意外死亡、離婚分割等情況時,其代持的股權不是他的個人財產,也就不能作為遺產或者共同財產進行分割。這樣就確保了實際出資人的財產所有權;
5、代持股協議要告知其他股東或者公司的利害關系人。為了防止代持股人在實際出資人不知情情況下擅自行使股東權利,因此代持股協議如果條件許可應當告知公司的其他股東或者由其他股東在協議上書面認可。這樣其他股東也可以制止代持股人的違約行為。而且,如果代持股人私下將股權出讓給了其他股東,實際出資人也可以其他股東知情而惡意受讓為由宣告轉讓無效而取回股權;
6、公司設立協議及公司章程中適當限制代持股人的權利。公司設立協議和公司章程是公司的重要文件,如果有代持股,應當在設立協議中予以明確,同時在公司章程中對於代持股的權利行使給予特殊約定;
7、實際出資人要增強證據意識,注意保存搜集代持股的證據。為了防範萬一,實際出資人一方面要簽訂全面、細致的代持股協議並及時辦理公證,另一方面要注意搜集保存好證明代持股關系的證據,比如代持股協議、出資證明、驗資證明、股東會決議、公司登記資料等。如果代持股人嚴重違約或者法院凍結保全執行代持股份,可以及時提出訴訟或者執行異議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C. 商標權利人出具的鑒定有法律效力嗎
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法則,商標權利人對自己許可誰使用相關商標,生產者對自己商品具備哪些特性,以及涉案商品是否自己生產,有發言權,也有一定鑒別能力。
因此,原國家工商局《關於生產企業出具的產品鑒定證明能否作為處理案件的依據問題的答復》(工商公字[1998]第254號),原工商總局商標局《關於假冒注冊商標商品及標識鑒定有關問題的批復》(商標案字[2005]第172號),原工商總局商標局《關於商標權利人授權他人鑒定注冊商標商品真偽問題的批復》(商標綜字〔2008〕第46號),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關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質技監局政發[2001]43號)第十條,均有條件地承認了商標權利人(生產企業),對涉案商品是否假冒自己注冊商標(廠名廠址)所出具意見的證明效力。2014年《商標法實施條例》第八十二條進一步明確,「在查處商標侵權案件過程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要求權利人對涉案商品是否為權利人生產或者其許可生產的產品進行辨認。」
顯然,商標權利人就涉案商品是否假冒侵權品出具鑒定證明或鑒別意見時,其證明範圍應僅限於以下事項:一是涉案商品是否自己生產;二是涉案商品上標注的相關商標或標志,是否經其許可使用。商標權利人就這兩類事項出具的意見,是對自己有無實施相關行為,及行為後果進行確認,只要能排除合理懷疑,就具有證明效力。
對涉案商品上標注的相關商標或標志,與商標權利人的注冊商標之間,是否構成相同商標或近似商標,工商機關應當依據相關證據,綜合考慮與案件相關的因素,而依法作出判斷和認定。此類事項,不屬於商標權利人鑒定證明或鑒別意見的合法有效證明範圍。商標權利人有關構成近似商標的意見,並非對其所知事實的客觀表述,而是對相關事實的主觀推定,不具有證明效力,或者說證明效力低。
D. 指導意見與法律效力
有法律效力,其性質為規章、政策,其效力情況具體要看是哪級政府。
法院參照適用,前提肯定不能與國家法律法規以及上級政府部門的文件有沖突,有沖突的地方應以上級文件精神、國家法律法規為准。
浙江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