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需不需要法律責任
Ⅰ 對於網路安全方面的違法行為,會追究刑事責任嗎
法律分析:我國關於網路安全方面的主要法律,經營者違反的,會受到行政處罰,並處罰款。如果構成犯罪,法院會對當事人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具體到違反網路安全法怎麼判刑,則要根據實際案件而定。根據《網路安全法》 規定,觸犯網路安全法情節不嚴重者對其進行教育、責令改正以及罰款處罰,情節嚴重者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六條 之一 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的;
(二)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致使刑事案件證據滅失,情節嚴重的;
(四)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Ⅱ 在網路上造謠、傳謠,散布虛假信息,應依據哪些具體法律處罰規定
在網路上造謠、傳謠,散布虛假信息屬於治安管理處罰法調整范圍。
〈中華人民共版和國治安管權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
腐蝕性物質
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
危險物質
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Ⅲ 我被網路詐騙了,我推薦了人,我要承擔責任嗎
視情況而定。如果介紹人對詐騙行為在事前不知情,只是起到了介紹和聯系的中間作用的,而且也沒有收取任何費用,則介紹人沒有法律責任,不需對被騙負責。
法律分析
近幾年來,網路詐騙犯罪越來越多,犯罪呈空間虛擬化、行為隱蔽化、呈低齡化、低文化、區域化。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如果介紹人在事前知道一方企圖詐騙,甚至和對方一起合謀詐騙的,則介紹人和詐騙者構成共犯。如果詐騙金額較大的,則構成詐騙罪,介紹人也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不知情,只是作為中間人介紹的,沒有責任。如果明知對方誠信或資質有問題,卻故意隱瞞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與對方串通的,屬共犯,按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及作用,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如果對騙子的情況不熟的,只是為了做好心而已才充當介紹人,中間沒有收取任何費用的或好處的話,那朋友處了事,不需要負法律責任,但是如果是知道那個人平常的生活作風不好,又或者對情況一概不知卻又充當介紹人,再者又或者收取中間的介紹費用,那就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了。如果朋友的被騙有直接的聯系,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如果是雙方自行的,就不需要承擔責任。有一點那就是還要看朋友是否要追究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Ⅳ 造謠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對於網路上編造、散布謠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分為三種:
一、民事責任,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民事主體的名譽權,依據民法典的規定,要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二、行政責任,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三、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造謠傳謠,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的規定,以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定罪處罰。
法律依據:
《刑法》第291條第二款
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
【侵犯商業秘密罪】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電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明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該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
Ⅳ 發生網路詐騙可能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遭遇網路詐騙後承擔以下責任:
1、未達到詐騙罪立案標準的,給予治安處罰,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2、詐騙數額在三千元以上的,構成詐騙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
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