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什麼的法律效力
『壹』 簡述經濟法的淵源有哪些
經濟法的淵源,是指經濟法律規范藉以存在和表現的形式。
二、經濟法的淵源:
1、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是經濟法的主要淵源,它規定的多是基本經濟關系。
3、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1)行政法規其效力次於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執行法律規定及履行憲法規定的行政管理職權的需要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地方性法規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等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特別行政區的法。
『貳』 香港的合同在內地簽署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的效力與簽訂地無關。
合同糾紛的如果在沒有約定管轄權的情況下合專同簽訂地,合同履屬行地,被告住所地都有權管轄。如果涉及的是不動產合同由不動產地管轄,如果涉及其他專屬管轄則由專門法院管轄。
當然你們可以通過約定(包括事後約定)由原告住所地或者合同簽訂地解決糾紛,這樣如果有糾紛就會對你們方便。
『叄』 為什麼說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
憲法(constitution)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
對於我國法規採用的大陸法制度,其法規的優先採納先後順序為國家《憲法》、各種大法、各種條例、規章規定 。
在憲法制定後,才有各種大法的制定,比如《勞動法》、《兵役法》、《物權法》等等。
在大法制定後,才有國家指定分解性質各種條例,比如《工傷保險條例》、《勞動合同法》、《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烈士褒揚條例》、《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不動產登記條例》等等。同時依據大法規定,各省市制定適應於本省市的條例,比如:《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河南省工傷保險條例》、《江蘇省物業管理條例》、《天津市物業管理條例》、《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等等。
在條例的制定後,各省市、部委還可以制定各種規范、政策,比如:《上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若干規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跨省市總分機構企業所得稅分配及預算管理辦法》等等。
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規定一個國家最根本的、最主要的問題: 國體、政體、國家的基本國策,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職權等最重要的問題。然後才有在不違反憲法的前提下,國家、省市、部委、地區編制各種條例、規定、方法,從而構成一個法治、和諧社會。
要指出的就是公民遵守所有法律法規是最基本的底線,然後上層的才是道德倫理,再上一個層次才是我們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