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法律責任的證明
❶ 朋友貸款要我的身份證和工資卡證明 ,要我本人在場,但不需要我簽字按手印,如果還不上我會有法律責任嗎
是會有法律責任的。當事人本人在場,而且有身份證原件,說明當事人已經同意了朋友貸款的行為,如果後續發生問題,那麼當事人有法律責任。當事人的相關證件跟本人都在場是有很強的證明效力,證明當事人對該筆貸款承擔擔保責任,如果對方提起訴訟,不簽字依然會讓當事人承擔擔保責。
法律分析
身份證是每個公民法定的身份證明,別人借用本人的身份證向銀行借款是合法的合同行為,合同的當事人是身份證本人和銀行,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銀行只將身份證本人作為還款人。通常,身份證被他人用作貸款後,個人需要承擔的後果有:1、貸款沒有出現糾紛。通常在身份證主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他人用自己的身份證去貸款,貸款到期後,銀行會找上門來,要求當事人償還貸款金額;2、發生債務糾紛,吃官司。若是身份證主人發現自己並沒有貸款,而是「被貸款」的時候,就會出現債務糾紛,而銀行一旦,會將身份證持有人作為被告,因此如發現個人「被貸款」時,應第一時間選擇報警;3、承擔還款義務,然後追償。如逾期未及時還貸,銀行將直接身份證主人,通常,由於缺乏有力的證據,身份證主人往往是敗訴。敗訴後,身份證主人必須先行承擔還債義務,若是未及時歸還,銀行還會追償債務。4、將產生信用污點。如實際借款人未按時還款,所產生的信用污點將記錄身份證持有人名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❷ 朋友弄了個水滴籌,情況屬實只是證明提供不足,我在平台證明了,我要負什麼責任
只要是情況屬實,沒有虛假詐騙,是不需要負什麼責任的。如果事實不是這樣,你也故意隱瞞實際情況,就會成為幫凶,這個一旦查出來,就要負法律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