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收取假發票的法律責任
A. 持有偽造的發票罪釋解與適用
持有偽造的發票罪釋解與適用
一、罪名釋解
持有偽造的發票罪,是指明知是偽造的發票而持有,且數量較大的行為。此罪名旨在打擊那些明知持有偽造發票卻故意為之,且數量達到一定標準的個人或單位。
二、構成要件
明知是偽造的發票:
行為人對所持有的發票必須是偽造的這一事實有明確的認知。這種明知不能僅憑嫌疑人的口頭辯解,而應結合案件的相關證據材料進行全面分析和綜合判斷。
持有行為:
「持有」是指行為人對偽造的發票處於佔有、支配、控制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不僅限於隨身攜帶,還包括在住所、駕駛的運輸工具上發現的偽造的發票。
數量較大:
持有偽造的發票必須達到一定的數量標准,才能構成犯罪。根據202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的相關規定,具體數量標准包括:持有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五十份以上且票面稅額累計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或者票面稅額累計在五十萬元以上的;以及持有偽造的其他發票一百份以上且票面金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或者票面金額累計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三、刑罰規定
自然人犯罪:
持有偽造的發票,數量較大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罪:
單位犯持有偽造的發票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自然人犯罪的刑罰規定進行處罰。
四、適用注意事項
查清來源和目的:
在司法機關辦案過程中,應首先查清偽造發票的來源和目的。如果能夠查明行為人持有這些假發票的目的,就可以按照其他相關罪名(如出售非法製造的發票罪)來進行查處。
證據標准:
在無法查清偽造發票的來源和目的,但認定行為人持有偽造發票的證據是確實、充分的情況下,才能以持有偽造的發票罪定罪量刑。同時,應滿足法律規定的「數額較大」的入罪門檻。
穩妥路徑:
在出售型、虛開型發票犯罪中,如果被告人始終不承認查獲的發票將要用於出售或者虛開,且發票來源無法明確,在認定其他發票類犯罪證據不準確充分的情況下,持有偽造的發票罪可以成為一條較為穩妥的定罪路徑。
綜上所述,持有偽造的發票罪是一項針對明知持有偽造發票且數量較大的行為人的刑事罪名。在司法實踐中,應嚴格把握其構成要件和刑罰規定,同時注重查清偽造發票的來源和目的,確保定罪量刑的准確性和公正性。
B. 企業長期使用假發票 依照我國法律該怎麼量刑
稅務機關打擊假發票檢查處理過程中涉及的相關處理:
(一)對於用票單位的處理情況
1、如果是虛構經濟業務,並在成本費用中列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在賬簿中多列支出」認定偷稅。
2、如果是真實的經濟業務,而取得不符合規定的發票,責令限期換取符合規定的發票。如在規定期限內取得了符合規定的發票,允許其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沒有取得的不允許列支,並按規定補稅,加收滯納金。
上述兩項均應按照《發票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責令限期改正,並可以進行處罰。依據《發票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有行為之一的即可處罰(未按規定領購、取得、開具、使用)
3、對於多次取得不符合規定的發票的處理,按未按規定取得發票一次性進行處理。
(二)對於開票單位的處理
1、如有證據表明,利用假發票取得的收入沒記賬的。造成少繳不繳稅款後果的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認定開票單位的法律責任。
2、如果證據表明是個人行為,私刻公章、財務專用章,簽訂合同,開具假發票,結算價款。應以個人確定為增值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補征稅款,加收滯納金,並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進行處罰。個人所得稅應比照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進行徵收。可查實,也可按照應稅所得率核定徵收。
還書面通知其申報:仍拒不申報的可認定偷稅。
虛開普通假發票,也可以追究刑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
第三十六條違反發票管理法規的行為包括:
(一)未按照規定印製發票或者生產發票防偽專用品的;
(二)未按照規定領購發票的;
(三)未按照規定開具發票的;
(四)未按照規定取得發票的;
(五)未按照規定保管發票的;
(六)未按照規定接受稅務機關檢查的。
對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可以並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所列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行為的,可以分別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第四十九條 下列行為屬於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的行為:
(一)應取得而未取得發票;
(二)取得不符合規定的發票;
(三)取得發票時,要求開票方或自行變更品名、金額或增值稅稅額;
(四)自行填開發票入賬;
(五)其他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的行為。
已在國家稅務總局網站上標注全文失效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00]84號)規定:
納稅人申報的扣除要真實、合法。真實是指能提供證明有關支出確屬已經實際發生的適當憑據;合法是指符合國家稅收規定,其他法規規定與稅收法規規定不一致的,以稅收法規規定為准。
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的《關於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若干問題的意見》(國稅發[2005]50號)明確規定:
企業超出稅前扣除范圍、超過稅前扣除標准或者不能提供真實、合法、有效憑據的支出,一律不得稅前扣除。
因此,企業取得假發票屬於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的行為,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可以並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取得不合法的發票不能在稅前扣除。
C. 使用假發票的立案標准
法律分析:明知是偽造的發票而持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持有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五十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在二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持有偽造的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一百份以上,等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零五條 虛開本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