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與義務的相同的

法律責任與義務的相同的

發布時間: 2025-09-14 15:58:11

① 責任和義務的區別

責任與義務的區別是義務更嚴格些。
1、責任:分內應做的事盡責任;沒有做好分內應做的事,因而應當承擔的過失,追究責任;
2、義務: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規定應盡的責任;道德上應盡的責任,我們有義務幫助學習較差的同學;不要報酬的義務勞動、義務演出;補充:責任的主觀色彩更重,義務更加是一種客觀上的要求。
法律上的義務和責任是什麼
1、義務是指法律義務,它與法律權利是相對應的概念。權利和義務是一切法律規范都必須具有的核心內容:法律規范運轉的整個過程,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法律監督、法律評價等都離不開權利和義務。法律上的義務指:人們必須實施的、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必要尺度;
2、法律責任指人們由於違反法律、違反約定、或雖然沒有違反法律和約定但法律有規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後果。其特點是承擔法律上的責任是依據是法律、法律責任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責任包括: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違反憲責任、國家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七條
義務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

② 義務和責任一樣嗎

法律分析:1、義務是應為的行為,責任是必為的行為。

2、 法律要求當事人應為的行為,稱為義務。

3、義務與權利是相對應的。義務的履行即為權利的實現。義務的違反即發生責任。

4、法律責任為違反法律義務的當事人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三條: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③ 責任權利義務三者之間

法律分析:1,權利與義務不可分割,是一致的。兩者之間是互相依存的關系,沒有義務,權利便不再存在;沒有權利,便沒有義務存在的必要。同時義務是權力的保障。作為法律所規定的權利的實現,當然離不開義務的履行;實質上,在此過程中,也是權力作用的結果。

2,權利可以放棄,而義務則必須履行。

3,權力是實現責任的手段和工具,而責任的落實是運用權利的目的。權力的行使必須承擔相應責任。對於領導人而言,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要落實在明確責任和主動接受監督上面。

4,在法律層面上講,義務也是責任,義務規范要求的作為與不作為要令行禁止。法律主體如果都能這樣對待義務,就必然有助於權利的實現,建立起良好的秩序。

5,權利是指法律賦予人實現其利益的一種力量。與義務相對應,法學的基本范疇之一。

6,義務就是個體對他人或社會做自己應當做的事,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需要履行各種義務,包括政治義務,經濟義務,法律義務。總之是與權利相對的,包括作為義務和不作為義務。

7,責任所指的范疇較廣,包括社會道德層面上的責任和實際工作環境中個人對應的崗位職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④ 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責任與法律義務二者為因果關系,當事人不履行或違反了法律義務,即產生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要求當事人應為的行為,稱為法律義務。如果不履行法律義務即發生責任。可見,法律責任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要先有義務,然後才談得上責任。無義務,即無責任。雖有義務存在,如果義務人能正確履行義務,也不發生責任。只在義務人違反義務時,才發生責任。換言之,法律責任為違反法律義務的當事人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法律責任與法律義務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責任與法定權利與義務有密切的聯系。
首先,法律責任規范著法律關系主體行使權利的界限,以否定的法律後果防止權利行使不當或濫用權利;
其次,在權利受到妨害,以及違反法定義務時,法律責任又成為救濟權利、強制履行義務或追加新義務的依據;
再次,法律責任通過否定的法律後果成為對權利、義務得以順利實現的保證。總之,法律責任是國家強制責任人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救濟受到侵害或損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權利的手段,是保障權利與義務實現的手段。

經濟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的區別

經濟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的區別:

  1. 經濟法律責任是指在國家干預和調控社會經濟過程中因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而依法應強制承擔的否定性、單向性、因果性經濟義務。

  2. 法律義務: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依法承擔的某種必須履行的責任。是設定或隱含在法律規范中、實現於法律關系中的,主體以相對抑制的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保障權利主體獲得利益的一種約束手段·是指法律關系的主體依據法律規范必須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保證權得人的權利得以實現,當負有義務的主體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自己的義務時,要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制裁,承擔相應的責任。

什麼叫法律義務?法律責任跟法律義務有什麼關系?

譬如,子女有贍父母的義務。
區別:法律義務,是法律規定的了,一定要承擔的,而法律責任是違反法律而承擔的一種後果,有懲罰的意味。

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的區別是什麼?比如無因管理之債是法律責任還是法

法律責任可以分為經濟法律責任、民商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等,經濟法律責任與其他法律責任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
(一)產生的依據不同
經濟法律責任產生的直接依據是行為主體的經濟違法行為。經濟違法行為是指經濟法主體在國家干預和調控經濟的過程中故意或者過失地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並依法應承擔經濟
法律責任的行為;民商法律責任產生的直接依據是平等的民商事主體的民商事違法行為,
民商事違法行為是指民事主體、商事主體在民事、商事活動中故意或者過失地違反民商事法律、法規,並依法應承擔民商法律責任的行為;行政法律責任產生於行政法主體的行政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是行為主體違反了國家行政法律、法規的行為;
刑事法律責任產生於刑事違法行為,雖然有些經濟違法行為具有經濟違法和刑事違法雙重屬性,但一般經濟違法行為和嚴重經濟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的界限應當是明確的,只有刑事違法行為才會產生刑事責任。同時,刑事違法行為也並非只能產生於經濟領域。
(二)產生的過程不同
經濟法律責任產生於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和管理的過程中,而在市場運行過程中由
於市場調節而產生的法律責任,不能歸結為經濟法律責任;民商事法律責任則是產生於民商主體在進行平等的民商事活動過程中,兩種活動過程的區別主要在於需不需要國家直接或間接進行干預和調控;刑事法律責任除了可以在此領域和過程產生之外,還可以在其他非國家干預經濟的過程和領域內產生。只要發生嚴重侵犯國家、社會、個人權益,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就可以產生刑事法律責任。
(三)內容不盡相同
雖然經濟違法行為造成的後果具有多樣性和非財產性,雖然經濟法律責任的實現方式也
並非都具有經濟性,但經濟法律責任應主要是一種經濟責任,這是因為其產生的依據具有經濟性;民商法律責任雖然也具有經濟性,但因民商事違法行為的多重性,也就決定了其法律責任的內容必然具有多樣性,其中,非經濟性的人身責任就是重要的民事責任形式;
雖然經濟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都是在國家機關進行行政管理和監督過程中產生的,
但其活動的內容存在較大區別,因而由此活動所產生的法律責任也必然存在很大差異。
經濟法律責任主要是一種經濟責任,而行政法律責任則是非經濟性或者說主要是非經濟性的。
(四)實現的方式不同
經濟法律責任的實現方式是經濟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但以經濟制裁和行政制裁為主。民商事法律責任的實現方式是民事制裁和刑事制裁,但以民事制裁為主。行政法律責任的實現方式包括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但以行政制裁為主。其中行政制裁又可以分為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兩種。刑事法律責任的實現方式包括刑罰處罰和非刑罰處罰,但以刑罰處罰為主。
(五)追究責任的程序不同
經濟法律責任的追究程序主要是行政訴訟程序和刑事訴訟程序,此外還包括行政復議、國家賠償等程序。民商事法律責任的追究程序是民事訴訟程序和仲裁程序等。刑事法律責任的追究程序主要是刑事訴訟。

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關系為

  • 權利和義務具有平等性

  • 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

  • 從法學理論的角度,二者的關系還表現為對應關系

  • 公民的權利通常是指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享有的某種權益.其中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稱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有:平等權;政治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會經濟權;文化教育權;婚姻自由權;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等。

    公民義務通常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必須承擔的責任,其中憲法規定的公民的義務稱為公民的基本義務。公民的義務大致可分為三類:

  • 是公民對國家履行的義務.如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

  • 是公民對社會履行的義務,如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等

  • 是公民對某些特定的人所履行的義務,如父母教育撫育未成年子女與成年子女贍養扶助父母等

請問,什麼叫法律義務?法律責任跟法律義務有什麼關系??

法律義務,簡單來說,就是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譬如,子女有贍父母的義務。
區別:法律義務,是法律規定的了,一定要承擔的,而法律責任是違反法律而承擔的一種後果,有懲罰的意味。

簡述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關系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的關系如下: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是構成法律關系內容的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都作為民事主體實現利益的手段和工具,必然在其間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關系。
第一、法律關系中的對應關系。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的對應關系是指法律權利一般有相對的法律義務存在。二者共同處於法律關系的統一體中。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1)在任何法律關系中,一方主體有法律權利,對方主體就必然承擔相應的法律義務,反之亦然。
(2)在特定的法律關系中,每一主體在享有權利之時都對應承擔一定義務。如雙務合同中。
第二、社會生活中的對等關系。
社會中的權利義務的設置是對等的。主要表現在:
(1)社會生活中權利總量大於義務總量,有些權利就會行同虛設;反之,社會容易產生特權;
(2)在有的具體法律關系中,權利與義務也是對等的。當權利義務處於分離狀態時,一方享有權利的量和對方承擔的義務的量是對等的。如債權債務關系中,債權與債務是對等等。
第三、功能發揮中互動關系。法律功能常常是通過它所設定的權利與義務得以現實表現出來的。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在功能上的互動關系主要體現在:
(1)法律義務的履行促進法律權利的實現;
(2)法律權利的享有也有助於法律義務的積極履行。
第四、價值選擇中的主從關系。
現代立法總體上講是以權利為本位。權利本位在現代社會中包
括個人權利本位和社會權利本位。所謂權利本位就是說法以權利(個人權利或社會權利)為起點或出發點。以權利為重心是現代法律制度的特徵。我國支持了權利本位,因為:
(1)市場經濟對法律的要求主要是設定權利和保障權利;市場經濟模式的建立體現了權利本位的要求。
(2)人權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普遍關注。法律權利就是人權在法律中的體現。

如何認識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關系

您好!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是法律關系的一個重要構成要素,沒有法律權利和義務,也就不存在法律關系。法律關系就是法律關系主體之間在法律上的一種權利義務關系。
一、權利和義務相互依存
權利和義務作為構成法律關系的內容要素,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在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相互依存。義務的存在是權利存在的前提,權利人要享受權利必須履行義務;任何一項權利都必然伴隨著一個或幾個保證其實現的義務;法律關系中的同一人既是權利主體又是義務主體,權利人在一定條件下要承擔義務,義務人在一定條件下要享受權利。在權利和義務的關繫上,義務佔主導地位,法的根本目的是保護人的權利,但是如果缺乏義務性規范的支持,權利就形同虛設,法律就會成為一紙空文。義務存在的合理性決定了權利存在的合理性。如果原有義務的合理性喪失,或新的合理性義務產生,那麼已有的權利必然發生變化。權利的實現取決於義務的履行,一部分以他人履行義務而獲得,一部分以自己履行義務而獲得,不自覺履行義務就無法獲得相應的權利,離開了義務,權利就不復存在。也就是說,在權利和義務這一對矛盾統一體中,義務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支配地位,發揮著主導作用,決定著權利的存在和實現。
二、權利和義務相互獨立
權利不能被看做是義務,義務也不能被視為權利。混淆兩者的界限,必然會導致法律上的錯誤。也就是說,權利和義務有各自的范圍和限度。超出了這個限度,就不為法律所保護,甚至是違反法律的。具體而言,超出了權利的限度,就可能構成"越權"或"濫用權利",屬於違法行為。而要求義務人作出超出其義務范圍的行為,同樣是法律所禁止的。
三、權利與義務在一定條件下互為對應
權利意味著對利益的獲取與實現,義務意味著對利益的付出與負擔;法律確立的不同社會主體之間利益的獲取或付出的狀態,構成了在一定條件下他們相互之間可以自己做出或不做出某一行為,或者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一行為。權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導向和激勵機製作用於人的行為,義務以其特有的約束機制和強制機製作用於人的行為,最終達到不同的社會主體基於對自身權利義務的准確理解與行使。謝謝閱讀!

熱點內容
在勞動合同法第九條 發布:2025-09-14 18:06:47 瀏覽:177
法官法的重要法條 發布:2025-09-14 18:05:04 瀏覽:321
刺字的刑法 發布:2025-09-14 18:03:37 瀏覽:706
傳統道德的內涵 發布:2025-09-14 18:03:27 瀏覽:62
鄭州法院招聘信息 發布:2025-09-14 17:53:12 瀏覽:476
民商法不足 發布:2025-09-14 17:53:09 瀏覽:99
2018勞動法的調整對象 發布:2025-09-14 17:35:47 瀏覽:856
盲俠大律師的英文插曲 發布:2025-09-14 17:34:01 瀏覽:23
新勞動法何時實施 發布:2025-09-14 17:11:01 瀏覽:140
刑事訴訟法公民義務 發布:2025-09-14 17:08:44 瀏覽: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