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責任的主要特點
❶ 法律責任有哪四種
法律責任主要分為四種類型: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違憲責任。
1. 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個人因其犯罪行為而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刑事責任的特點包括:首先,刑事責任的產生基礎是行為人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即構成犯罪;其次,刑事責任是犯罪人向國家承擔的責任,與民事責任向被害人負責有本質區別;再次,刑事責任是一種懲罰性責任,在所有法律責任中屬於最嚴厲的一種;此外,刑事責任基本上是一種個人責任,但也包括集體責任;最後,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責任的唯一法律依據。
2. 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指因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基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民事責任的主要特點是:首先,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救濟責任,旨在賠償或補償當事人的損失,並具有懲罰功能;其次,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最後,民事責任通常涉及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的責任,且多數情況下可以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根據責任產生的原因,民事責任可分為違約責任、侵權責任和特殊侵權責任。
3. 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或基於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的特點包括:首先,承擔行政責任的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其次,行政責任的產生原因可以是行政違法行為或法律規定的特定情況;再次,通常採用過錯推定原則,在某些場合也實行嚴格責任;最後,行政責任的承擔方式多樣。
4. 違憲責任
違憲責任是指因國家機關制定的法律、法規、規章與憲法規定相抵觸,或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公民從事與憲法規定相違背的活動而產生的法律責任。違憲責任與一般違法行為有所區別,因為憲法規范調整的是特定的關系,包括國家機關間以及它們與公民間的相互關系。對這類違反憲法規范的行為,不能通過追究刑事責任、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來預防和制止。在我國,違憲責任的監督實施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❷ 法律責任分為哪三種
法律責任分為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三種。
具體內容如下:
1、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2、民事責任,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
3、行政責任,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的特點如下: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具體如下: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條 【立法宗旨】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