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之間的買賣法律責任
Ⅰ 介紹別人買賣鐵的中間人用付法律責任么
介紹別人買賣鐵,是居間合同,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版合同的媒介權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居間人只是提供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至於雙方是否達成合作,簽訂合同,居間人不承擔責任,當然居間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但可以要求委託人支付從事居間活動支出的必要費用。
居間人的責任在於,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 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Ⅱ 自己銀行卡是否允許買賣,是否構成犯罪
用自己的身份證花上幾十元辦理兩張銀行卡再出售給他人,輕輕鬆鬆就能賺到4000元,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你會心動嗎?
山東反詐中心提醒您,
這種行為很可能已經涉嫌犯罪,
切莫貪圖眼前小利而觸犯法律底線哦!
近日,某市人民檢察院對出售自己名下銀行卡,為他人實施信息網路犯罪提供支付結算幫助的陳某以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提起公訴。
簡要案情
2019年6月份,陳某聽朋友張某說,只要把自己名下的銀行卡賣到境外去給他人使用,就可以輕輕鬆鬆地賺到錢。正愁著沒錢花的陳某聽後,覺得這個賺錢的方式輕松簡單,雖然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銀行卡可能會被用作非法用途,但仍將自己名下的兩張銀行卡及銀行卡綁定的手機卡、U盾以4000元的價格出售給張某,並將銀行卡、手機卡等物通過快遞郵寄至張某提供的地址。後經公安機關調查,陳某的銀行卡被犯罪分子用於實施網路詐騙,被害人匯入陳某銀行賬戶的錢款合計人民幣20萬元。
某市人民法院對陳某以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
近年來網路犯罪呈上升趨勢,各種傳統犯罪日益向互聯網遷移,網路犯罪呈高發態勢。犯罪分子實施電信詐騙、開設賭博網站、洗錢等信息網路違法犯罪行為均需要使用銀行賬戶進行資金的支付結算。隨著通訊、金融行業實名制政策的落地,犯罪分子為了規避公安機關調查,只能購買他人實名登記的銀行卡、手機號碼卡來實施違法犯罪活動。
因此,你高價出售的銀行卡,很可能會被犯罪分子用於實施電信詐騙、開設網路賭場等信息網路犯罪,而你也將淪為犯罪分子的「幫凶」,為他人實施信息網路犯罪提供支付結算幫助,涉嫌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
Ⅲ 泄露和非法買賣學生個人信息是否要負法律責任
你好
目前較為普遍,各樣精準「信息服務」送達的背後,是不法分子利用各種手段買賣學生個人信息,並施展狂轟濫炸信息騷擾。這種行為不但侵犯了個人隱私權,也可能涉嫌犯罪。
首先,這種行為屬於名譽侵權,要承擔民事責任。《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個人信息屬於公民隱私權的范疇,隱私權是自然人就個人私事、個人信息等個人生活領域內的事情不為他人知悉、排斥他人干涉的一種獨立的人格尊嚴,它屬於名譽權性質。因此,泄露和非法買賣個人信息構成名譽侵權。《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因此,你和兒子等被侵權人有權要求信息使用人停止使用和賠償損失。如果能夠查清泄露者,也有權要求他承擔賠償責任。
其次,這種行為會涉嫌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要承擔刑事責任。為了遏制這種危害行為,早在2009年的《刑法修正案(七)》就設立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為進一步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2015年8月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九)》對上述犯罪進行了修改,擴大犯罪主體的范圍,罪名也相應更改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根據《刑法修正案(九)》第17條的規定,自然人和單位實施下列行為之一的,將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1)違反國家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2)違反國家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提供服務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提供給他人的;(3)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
Ⅳ 二手車買賣協議是否有法律效益
一、轉讓和買賣二手車即使不過戶,只簽訂轉讓協議,這樣的協議有法律效力。
二、原因:根據協議的定義就可以看出協議等同於合同。
定義:協議是在法律上是合同的同義詞。只要協議對買賣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作出明確、具體和肯定的約定,即使書面文件上被冠以「協議」或「協議書」的名稱,一經雙方簽署確定,即與合同一樣對買賣雙方具有約束力。
三、注意事項:協議一旦達成法律是默認生效,如果車輛出現重大事故則原車主承擔法律責任,故車主簽完協議後就及時過戶保障自己的權益。
法律規定
一、參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原車主是否應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的復函》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關於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原車主是否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當責任的請示》收悉。經研究認為:
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因車輛已交付,原車主既不能支配該車的運營,也不能從該車的運營中獲得利益,故原車主不應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當責任。但是,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的行為,是違反有關行政管理法規的,應受其規定的調整。
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31日
二、《侵權責任法》第50條「當事人之間已經以買賣等方式轉讓並交付機動車但未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受讓人承擔賠償責任」。
(4)個人之間的買賣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車輛登記證書,2002年底之前的車輛沒有車輛登記證書,所以需要攜帶上述賣方的其他手續進行登記證書的補辦,登記證書辦理完畢之後才能進行過戶。
車輛行駛證,車輛交易需要在年檢有效期間內,行駛證要有年檢有效期證明。
車輛購買原始發票或上一次過戶票,如果賣方不慎丟失,個人可以書寫證明並簽字,單位需要在證明上加蓋單位財務章。
車輛購置附加費證明,一般車主往往忽略這個它,但是交易中這個手續審查是必要的,一般來說正規交易車輛都有這個手續,但是特殊的「黑牌車」、走私車、罰沒車沒有這個證明,需要繳納購置附加費然後出具證明才能過戶。
車船使用稅,如果沒有繳納到交易當日,需要補辦。
車主身份證,如果車主身份證到期可以用臨時身份證,單位如果變更名稱或倒閉需要開具工商部門的證明。
1、辦理正常過戶手續
先到車輛所在地的舊車交易市場審核相關車輛,確定該車為正常合法的車輛。在交易市場繳納交易費並拿到交易發票。
2、辦理行駛證變更
帶著交易發票和買賣雙方的相關資料原件和復印件到車輛所屬車管所變更車輛行駛證。
3、保險變更
在車輛對應的保險公司變更車輛投保人。若無保險變更通知單,出了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手車買賣規范合同
Ⅳ 房屋產權是2個人的,一個人私自買賣需要承擔什麼呀的法律責任
如果房本登記兩個人,一方可以申請撤銷。如果只登記在賣房人名下,對方不知情2個人產權情況,且支付合理價款,又已經過戶,則買房人可以獲得產權。僅供參考。
Ⅵ 簡述我國證券法禁止的交易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證券法》禁止的交易行為
1.內幕交易行為。內幕交易行為又稱內線交易或知情交易,是指知悉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利用內幕信息自己買賣證券,建議他人買賣證券,或者泄露內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該信息買賣證券,從中牟利或者避免損失的行為。內幕交易行為必然會損害證券市場的秩序,因此《證券法》明文規定禁止這種行為。
2.操縱市場行為。操縱市場又稱草叢行情,是指操縱人利用掌握的資金、信息等優勢,採用不正當手段,人為的製造證券行情,操縱或影響證券市場價格,以誘導證券投資者盲目進行證券買賣,從而為自己謀取利益或者轉嫁風險的行為。操縱市場行為必然會扭曲證券的供求關系,導致市場機制失靈,並會形成壟斷,妨礙競爭,同時還會誘發過渡投機,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因此《證券法》嚴格禁止這種行為。
3.製造虛假信息行為,是指證券市場主體及其工作人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作出虛假陳述、信息誤導,或者編造並傳播虛假信息,以影響證券交易的行為。為了使證券交易能夠有序進行,《證券法》規定:「禁止國家工作人員、新聞傳播媒介從業人員和有關人員編造並傳播虛假信息;各種傳播媒介傳播證券交易信息必須真實、客觀,禁止誤導;禁止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社會中介機構及其上述人員、證券業協會、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證券交易活動中做出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
4.欺詐客戶,是指在證券交易中,證券公司及其工作人員利用受託人的地位,進行損害投資者利益或者誘使投資者進行證券買賣而從中獲利的行為。欺詐客戶必然造成投資者利益的損害,最終將損害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5.其他禁止行為。在證券交易中,除了不得有上述行為外,《證券法》還規定了其他禁止從事的行為,其中有:禁止法人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買賣證券;禁止任何人挪用公款買賣證券;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控股企業不得炒作上市交易的股票等。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社會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對證券交易中發現的禁止性的交易,應當及時向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報告。
Ⅶ 買賣孩子會有什麼法律責任
1、不合法。
2、已經涉嫌拐賣兒童罪。
販賣人口是違法行為,甚至可能承擔及其嚴重的刑事責任。但你說的情況,他們是很難構成犯罪的
(一)本罪與介紹婚姻索取財物的界限
借介紹婚姻而索取財物,是指行為人借為男女雙方做婚姻介紹人的機會,向其中一方或雙方索取財物的行為。借介紹收養而索取財物,是指行為人借為他人介紹收養的機會,向收養一方索取財物的行為。又分拐賣婦女、兒童罪與上述兩種行為,應當把握以下幾點:
1、是否具有欺騙和違背婦女意志的情形。被拐賣婦女除個別情況是出於婦女自願以外,大多數是被欺騙和違背其意志的;而介紹婚姻索取財物的行為,其婚姻是建立在女方自願的基礎上,並不違背其意志,不具有欺騙性。介紹收養兒童,須是出於雙方自願,特別是送養方必須是出於自願、收養關系成立,介紹人只是起牽線搭橋作用。
2、收取財物的性質不同。拐賣婦女、兒童收取財物具有交易的性質,行為人獲取的財物是婦女、兒童的身價,且數額較高;而介紹婚姻、介紹收養的,收取的財物具有酬謝的性質,不是將如女、兒童作為買賣的對象,行為人是在婚姻、收養關系自願成立的基礎上索取酬金,數目相對較低。
3、主觀目的不同。行為人拐賣婦女、兒童主觀上是以出賣為目的;而介紹婚姻、介紹收養兒童索取財物是以獲取財物作為適當的酬謝。
我認為如果雙方自願,並不構成犯罪.
Ⅷ 二手房買賣過程中中介要負哪些法律責任
中介需要確保合同簽訂真實有效的責任合同真實有效包括房屋的權屬情況。
中介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並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在現實生活中二手房的買賣一般是通過房屋中介進行的,中介公司在二手房交易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所以對於二手房中介公司的職責也要明確,中介有義務到房地產交易中心調查所售房屋的產權狀況登記信息。
(8)個人之間的買賣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禁止房地產經紀事項:
1、捏造散布漲價信息,或者與房地產開發經營單位串通捂盤惜售、炒賣房號,操縱市場價格。
2、對交易當事人隱瞞真實的房屋交易信息,低價收進高價賣(租)出房屋賺取差價。
3、以隱瞞、欺詐、脅迫、賄賂等不正當手段招攬業務,誘騙消費者交易或者強制交易。
4、泄露或者不當使用委託人的個人信息或者商業秘密,謀取不正當利益。
5、為交易當事人規避房屋交易稅費等非法目的,就同一房屋簽訂不同交易價款的合同提供便利。
6、改變房屋內部結構分割出租。
7、侵佔、挪用房地產交易資金,承購、承租自己提供經紀服務的房屋,為不符合交易條件的保障性住房和禁止交易的房屋提供經紀服務,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Ⅸ 買賣合同糾紛中,經辦人有什麼樣的法律責任經辦人是公司股東,合同執行過程中貨款是打在經辦人的個人卡
答:買賣合同中,經辦人沒有過錯,不承擔法律責任,有過錯,承擔過錯內的責任。公司承擔責任後有權向經辦人追償。
法律依據:依《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九條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第一百一十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第一百一十一條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一十二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Ⅹ 買賣黑土有法律責任嗎
稀土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