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條例的法律責任
風景名勝區條例第六章法律責任詳細規定了在風景名勝區內違反條例的行為及其相應的法律責任。以下是條例中的主要處罰條款及解釋:
第四十條:針對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破壞景觀、植被、地形地貌活動的行為,如開山、採石、開礦等,以及在區內修建儲存危險物品的設施,或在核心景區內建設與資源保護無關的建築物,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可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或限期拆除,並處以50萬至100萬元罰款。對於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批准實施此類行為的,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或撤職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在風景名勝區內從事禁止范圍以外的建設活動,未經管理機構審核,將面臨由管理機構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對個人處2萬至5萬元罰款,對單位處20萬至50萬元罰款。
第四十二條: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內修建纜車、索道等重大建設工程,項目選址未獲核准,或未取得選址意見書的,對直接責任人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三條:個人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破壞景觀、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動,如開荒、修墳立碑等,將由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00元至1萬元罰款。
第四十四條:違反條例在景物、設施上刻劃、塗污或在區內亂扔垃圾的行為,將由管理機構責令恢復原狀或採取補救措施,並處50元罰款。故意損壞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未經管理機構審核,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設置、張貼商業廣告、舉辦大型游樂活動、改變水資源和水環境自然狀態等影響生態和景觀的活動,將由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處5萬至10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萬至20萬元罰款。
第四十六條: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對周圍環境造成破壞的,將由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採取補救措施,並處2萬至10萬元罰款。逾期未恢復原狀或採取有效措施的,由管理機構責令停止施工。
第四十七條:政府及其主管部門違反條例的行為,如違反規劃在風景名勝區內設立各類開發區、選擇不具資質單位編制規劃、在未完成總體規劃前批准建設活動、擅自修改規劃、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等,將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違反條例的行為,如超容量接納遊客、未設置標牌、從事營利活動、將行政管理職能委託給企業或個人、允許工作人員在企業兼職、審核同意不符合規劃的建設活動、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等,將由設立管理機構的地方政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對於已由其他相關部門處罰的違法行為,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不再重復處罰。
第五十條:對於侵害國家、集體或個人財產的違法行為,有關單位和個人需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五十一條:對要求限期拆除的違法建設行為,有關單位和個人須立即停止建設,自行拆除;對未執行的,有權機關可採取制止措施,必要時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費用由違法者承擔。對不服決定的單位或個人,可在接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逾期不訴或不拆的,由作出決定的機關依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1)違反條例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㈡ 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五條需要負哪些責任
第七十五條行人橫過機動車道,應當從行人過街設施通過;沒有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版從人行橫道通過權;沒有人行橫道的,應當觀察來往車輛的情況,確認安全後直行通過,不得在車輛臨近時突然加速橫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行人、乘車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非機動車駕駛人拒絕接受罰款處罰的,可以扣留其非機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