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會通過的決策有法律效力嗎
❶ 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決議對會員國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為什麼
聯大決議對其會員國來是否具有法源律效力,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由於聯合國的職能范圍相當廣泛,聯大決議不僅數量很大,而且內容迥異。同時,決議還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可能是一項建議或請求,也可能是一項決定、聲明或宣言。因此,很難說它們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
國際社會不存在凌駕各國之上的強制機關,使得這種拘束力的強制性遠遠不及國內法,正基於此,國際法被稱為「軟法」。歸根結底,國家認為自己受這些規則的約束,才是其獲得法律地位的源泉。因此,國家的同意是國際法效力的依據。如果它們在決議案的討論中明確承認決議條款為法律規范,並表示願意承擔遵守的義務,而且決議的文字用語也體現了這一點,那麼就應該認為已經存在了關於這一決議的法律信念,也就應承認其法律拘束力
聯合國大會的決議反映了各國政府的意願,是世界輿論的積累和集中表達,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
❷ 聯合國歷史安全理事會的任務,權利與義務是什麼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是《聯合國憲章》所設六個主要機關之一。其組織形式使之可以持續地工作,而安理會每一理事國都必須始終有一名代表駐在聯合國總部。是唯一有權採取軍事行動的聯合國機構。
宗旨任務:
安理會在接到一項威脅和平的投訴時,通常採取的第一個行動是建議當事方嘗試以和平手段達成協議。安理會可以:提出達成此種協議的原則;在某些情況下進行調查和調解;派遣訪問團;任命特使;請秘書長進行斡旋,以實現爭端的和平解決。
當爭端導致敵對行動時,安理會首要關注的是盡快制止敵對行動。在這種情況下,安理會可以:發出有助於防止沖突升級的停火指示;派遣軍事觀察員或維持和平部隊,幫助減少緊張程度,隔離敵對部隊,並建立可尋求和平解決問題的安寧環境。除此之外,安理會還可選擇各種強制執行措施,包括:經濟制裁、軍火禁運、金融懲罰和限制以及旅行禁令;斷絕外交關系;封鎖;乃至集體軍事行動。
職能權利:
根據《聯合國憲章》,安全理事會具有下列職能和權力:
依照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調查可能引起國際摩擦的任何爭端或局勢;
建議調解這些爭端的方法或解決條件;
制定計劃以處理對和平的威脅或侵略行為,並建議應採取的行動;
促請各會員國實施經濟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侵略;
對侵略者採取軍事行動;
就接納新會員國以及各國加入《國際法院規約》的條件提出建議;
在「戰略地區」行使聯合國的託管職能;
就秘書長的任命向大會提出建議,並與大會共同選舉國際法院的法官。
義務:
根據《聯合國憲章》,安全理事會負有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首要責任。安理會有15個理事國,每一理事國有一個投票權。所有理事國都有義務履行安理會的決定。安全理事會還建議大會任命秘書長和接納新會員國加入聯合國。安理會還與大會一起選舉國際法院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