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簽字的法律效力
1. 員工離職時,薪資結算申請表簽字後覺得不對撕毀了,撕毀的申請表拼貼起來有法律效力嗎
你好,建議您回想此前撕毀的離職證明公章是否一起被撕毀,如公章留有瑕疵或許還有辦法
2. 電子表格上面有電子簽名和公章是否有法律效力
你好,這個公章是圖片的話,是不具備有法律效力的,一般通過紙張列印出來,然後蓋上公章那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3. 申請表有法律效力嗎
你好
當然有其效力與作用,具體看申請書的性質與內容,在民事上,專申請書可以是合同法中訂立屬合同時的要約或要約邀請,是合同的一部分;在行政上,如果向公安等行政機關請求某一事,行政機關不作為或不服,此你可以申請書作為證明材料向有關機關提起復議或訴訟,此就有證據效力!!
4. 被迫在離職申請表上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勞動者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自主的行使民事權利,所謂被迫寫離職申請,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以暴力或者暴力相威脅的,符合《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可以申請勞動爭議仲裁,主張經濟補償金。
用人單位沒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勞動者「被迫」之說不成立,主動申請離職是自主行為,屬於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由勞動者提出,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即使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七種情形,用人單位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 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 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 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 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 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
關於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
2012年6月21日
28.勞動者以其他理由提出辭職,後又以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情形迫使其辭職為由,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不予支持。
浙江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關於勞動爭議案件處理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
43.勞動者以其他事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後,又以系因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所列情形迫使其辭職為由,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一般不予支持。
5. 法律問題,通過網路電子表格填寫的合同,是否具備法律效力
有簽字之類的話,就有!
具不具備法律效力,就要看 合同有沒有經過當事人的認可,及簽名,蓋章之類可說服的書面效果 當然是雙方的
6. 每月份的工資表只有人事部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作為個人的收入證明向銀行提供依據,每月份的工資表只有人事部簽字不有法律效力,還需要單位勞資部門蓋公章才有效。作為出勤的依據,每月份的工資表只有人事部簽字是有法律效力的。
7. 用人單位的考勤表,沒有勞動者的簽字確認,合法有效嗎明確的法規條款
你好,如果是用打卡機打卡後產生的考勤表一般是不用員工簽字確認的,這回是有法律效力的。如果是考勤異答常需要更改信息的,則必須經過員工簽字確認方才有效果。另,如果員工發現薪資與考勤狀況有出入,可申請要求查看考勤紀錄。如確實有誤,人事部門有義務解釋給員工,並經過員工認可進行更改。
具體可參見江蘇省工資支付條例。
8. 員工在降薪表單上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有法律效力,簽字之後,說明你同意了。
9. 請問工資單上簽名了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只能主張部分。
只能主張部分。
10. 關於員工入職登記表的法律效力問題
首先,公司與員工就勞動合同簽訂,履行,變更,終止等法律行為,均受《勞動合同法》調整,而非合同法范疇。
您所講到的情況,屬於公司對員工是否具備聘用資格或用工條件進行的甄別審查,勞動者當然應當據實填寫,並依法承擔法律責任。誠信,當然也是勞動合同簽署的原則之一。公司的上述表述,具有法律效力。勞動者如有違反,應該按照上述約定執行。
補充回答:
歸納一下您的問題:離開公司是您本人意願,您的核心問題應該是假如您主動針對公司主張經濟補償權利,是否可以實現,對吧?
針對這個問題給您如下回答幫助:
第一,勞動合同未經仲裁機構或司法機關裁決或判決確認無效,則屬於有效合同;
第二,在勞動合同無效處理實踐中,公司員工登記表中的信息,僅對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公司發現員工不能勝任崗位工作,且員工在招錄過程中有提供虛假信息的行為,則公司可以以此要求確認勞動合同無效,並無需給予經濟補償。
第三,本案中公司不能證明您不能勝任本職工作的話,它就不能直接適用員工登記表中的告知要求確認勞動合同無效,並拒付經濟補償金。
第四,《勞動合同法》對於無效勞動合同有明文規定,該法第第二十六條規定,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關於欺詐務必是要造成用人單位對雙方要不要建立勞動合同關系,即是否招錄該員工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如果員工存在欺詐行為,致使用人單位做出了錯誤的簽約舉動,並且在員工不能勝任工作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以此為由,通過仲裁或法院確認勞動合同無效。
但本案中顯然您並不存在不能勝任工作的問題,而是您要主動辭職。您與用人單位簽署的勞動合同未經裁決或判決前,依然是合法有效的。
最後,您與公司之間存在的勞動爭議,誰先主動採取措施維權,誰佔有主動,故此建議您應該採取積極主動的措施,主動仲裁申請解除勞動合同關系,並要求支付拖欠工資、給予經濟補償金並補繳各項社會保險。假如公司主張勞動合同無效,但顯然它並未提前仲裁要求確認無效,則應屬有效協議,仲裁委就可能持有公司在抵賴的意識傾向,這種傾向對您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