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有哪些法律責任
『壹』 簡述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的民事責任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發起人的民事責任,是公司發起人由於公司不能成立或公司設立過程中的過失致使公司利益或第三人利益受損害而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第97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承擔下列責任:
(1)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
(2)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認股人已繳納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連帶責任;
(3)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由於發起人的過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應當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此為對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的民事責任的法律規定.正確理解與適用該條規定,對規范公司的設立行為,防止公司設立中的欺詐現象,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保障交易安全,保障我國企業股份制改造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的意義.
根據《公司法》的規定,我國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有發起設立和募集設立兩種方式.發起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的全部股份而設立公司;募集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不少於2%),其餘部分向社會公開募集而設立公司.無論發起設立或募集設立,公司都是由發起人發起而設立,都離不開發起人的設立行為.所謂發起人,是指"為啟動股份公司設立程序,依法完成發起行為的人."發起人發起設立公司的目的和後果在於使公司成立並使公司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的法人.公司成立後,發起人自然成為公司的股東.但是,發起人發起設立公司並不是會導致公司的必然成立.因為,公司設立和公司成立是兩個不同概念:"依照公司法規定,在公司成立之前循序,連續進行的,目的在於取得公司法人資格的活動,稱為設立."而"公司成立系指已具備法律規定的實質要件,完成申請程序,由主管機關發給營業執照而取得法人資格的過程."
因而,公司成立是發起設立公司的必然結果,但不是當然結果.發起人的發起設立行為,既可能導致公司成立的後果,也可能導致公司不成立的後果.不管發起人發起設立公司的後果如何,發起人在發起設立公司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一定的法律關系,如發起人在設立公司過程中與第三人之間的關系,發起人公開募集股份時與認股人的關系等,如果公司成立,還存在發起人與公司之間的法律關系.在這些法律關系中,發起人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如發起人對債權人的責任,對認股人的責任,公司成立後對公司的責任等.發起人在發起設立公司過程中對第三人及在公司成立後發起人對公司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即為發起人的責任.對公司發起人的責任,應明確:
第一,發起人的責任,既包括公司不能成立時發起人對第三人所應承擔的責任,也包括公司依法成立時發起人對公司所應承擔的責任.公司是否成立,對發起人的法律後果是有所不同的,如公司未能合法成立,發起人就發起行為所產生的民事義務,對第三人負連帶責任如公司合法成立,而發起行為的正當性又經公司創立會確認,發起行為則視為公司本身行為,由此產生的權利義務,自始由公司承受,但如果發起人的行為造成公司損害的,發起人也應對公司承擔責任.
第二,"責任"是指民事責任.從法理上講,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責任的歸責原則,責任形式等各有不同,不能混淆.發起人對其發起設立公司的行為,既要承擔民事責任,也要承擔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但從第97條規定的內容來看,"責任"僅指民事責任.至於發起人的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則由《公司法》其他條文或其他法律法規加以規定.為保證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保護投資者的權益,降低和化解市場風險,有效制止公司設立中的各種違法行為,必須在公司設立階段規范發起人的設立行為,規定和加強發起人的法律責任.首先,我國正在進行以國有企業改革為中心的企業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企業制度改革的目標和方向,而現代企業的典型法律形式是公司制.在我國企業公司制改造的發展歷程中,以募集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並最終使公司上市是許多公司發起人設立公司的最終目標.因為,公司上市,發起人只需要認購注冊資本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則通過股票發行從證券市場籌得,這既可實現發起人設立公司,籌集資金的目的,又可轉移和分散發起人的投資風險.
因而,公司上市,對發起人而言,其利益是顯而易見的.尤其在我國目前公司運作和證券市場運行投機色彩濃厚的環境下,對許多發起人而言,其發行股票使公司上市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把公司上市作為其實現在證券市場融資圈錢的手段,許多公司的發起人甚至為使公司上市而不擇手段,騙取上市資格,騙取投資者的信任.如1999年中國證監會處罰四家違規公司,大慶聯誼公司弄虛作假,欺騙上市;藍田股份公司在股票發行申報材料中偽造沈陽市土地管理局的兩份土地證及三份沈陽市人民政府地價核准批復,偽造公司及下屬企業三個銀行帳戶的銀行對帳單,虛增銀行存款;東方鍋爐公司在上市過程中編造虛假文件,虛增利潤;紅光實業公司編造虛假利潤,騙取上市資格.2000年在我國證券市場鬧得沸沸揚揚的鄭州百文案,也是採用虛假手段上市的.對這些公司的發起人而言,其使公司上市的直接的甚至唯一的目的就是通過公司上市達到其圈錢目的.
『貳』 公司不成立時發起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根據《公司法》,股來份自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承擔下列責任:
(一)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
(二)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認股人已繳納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連帶責任;
(三)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由於發起人的過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應當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叄』 在經濟法中: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依法應當承擔的責任。
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依法應當承擔下列責任:股份有限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設立版行為所產生的債權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股份有限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認股人已繳納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連帶責任;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由於發起人的過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應當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肆』 公司設立中發起人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公司設立中發起人的責抄任
發起人是指籌辦公司的設立事務、認購公司的股份、進行公司設立行為的人。發起人對於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具有重要意義。發起人在進行公司設立行為過程中,應當簽訂發起人協議,明確各自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發起人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的相互關系屬於合夥性質的關系,其權利、義務、責任可以適用合夥的有關規定。
在設立公司的過程中,發起人應當承擔下列責任:
(1)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
(2)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認股人已繳納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付同期銀行存款利息的義務;
(3)在公司設立過程中,因自己的過失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應當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4)發起人虛假出資,如未支付貨幣、實物或者未轉移財產權,欺騙債權人和社會公眾的,責令改正,處以虛假出資金額5%以上15%以下的罰款;
(5)發起人在公司成立後抽逃其出資的,責令其改正,處以所抽逃出資金額5%以上15%以下的罰款。
『伍』 論述以募集設立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其發起人必須完成什麼法定義務
《公司法》對發起人的義務已經做了明確規定。
第七十七條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可以採取發起設立或者募集設立的方式。
發起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的全部股份而設立公司。
募集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其餘股份向社會公開募集或者向特定對象募集而設立公司。
第七十八條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為發起人,其中須有半數以上的發起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
第七十九條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承擔公司籌辦事務。
發起人應當簽訂發起人協議,明確各自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
第八十條股份有限公司採取發起設立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在發起人認購的股份繳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
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募集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實收股本總額。
第八十三條以發起設立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書面認足公司章程規定其認購的股份,並按照公司章程規定繳納出資。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發起人不依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應當按照發起人協議承擔違約責任。
發起人認足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後,應當選舉董事會和監事會,由董事會向公司登記機關報送公司章程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文件,申請設立登記。
第八十四條以募集設立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得少於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五;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八十五條發起人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必須公告招股說明書,並製作認股書。認股書應當載明本法第八十六條所列事項,由認股人填寫認購股數、金額、住所,並簽名、蓋章。認股人按照所認購股數繳納股款。
『陸』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人數
1、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人數沒有上限。設限的是公司的發起人。
2、《公司法》第七十八條 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為發起人,其中須有半數以上的發起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
3、第一百三十條 公司發行的股票,可以為記名股票,也可以為無記名股票。公司向發起人、法人發行的股票,應當為記名股票,並應當記載該發起人、法人的名稱或者姓名,不得另立戶名或者以代表人姓名記名。發行無記名股票的,公司應當記載其股票數量、編號及發行日期。
(6)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有哪些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股東是指對股份公司債務負有限或無限責任,並憑持有股票享受股息和紅利的個人或單位。向股份公司出資認購股票的股東,既擁有一定權利,也承擔一定義務。 股東的主要權利是:參加股東會議對公司重大事項具有表決權;公司董事、監事的選舉權;分配公司盈利和享受股息權;發給股票請求權;股票過戶請求權;無記名股票改為記名股票請求權。 公司經營失敗宣告歇業和破產時的剩餘財產處理權。股東權利的大小,取決於股東所掌握的股票的種類和數量。
『柒』 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依法應當承擔的責任。
發起人應該承擔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按時足額支付認購股金的責任。
縱橫法律網 張壽江律師
『捌』 發起人與股東有何法律區別
發起人是指參加訂立發起協議、提出設立公司的申請認購公司出資或股份並對公司設立承擔責任的人。發起人為了實現設立公司的目的,通過簽訂設立公司的協議結合在一起,手發起協議的約束,在公司成立後,具有股東身份。發起人作為一個整體,與成立後的公司沒有直接聯系,只是相對於設立中的公司而言,屬於設立中公司的機關,對外代表設立中的公司進行創立活動,履行設立義務。當公司依法成立後,發起人作為一個整體就不存在了。公司成立後,因設立公司所發生的權利和義務歸屬於公司。
股東是對公司投資或基於其他的合法原因而持有公司資本的一定份額並享有股東權利的主體。投資人通過認購公司的出資或股份獲得股東資格,包括發起人的認購、發起人以外人的認購和公司成立後投資人對公司新增資本的認購及受讓股份等方式取得。股東享有發給出資證明或股票的請求權、股份轉讓過戶請求權、股利分配請求權、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等財產權利,也享有對公司內部事務管理權、選舉董事、監事、經營決策等非財產權。股權既體現了股東向公司出資財產權的對價,也標志了股東是公司的成員和股東之間的法律關系
。股權的實質就是股東與公司之間的法律關系。股東的身份取得以公司成立為前提,公司成立前不存在脫離公司實體的股權,所以不存在股東身份。
股東不以發起人為限,在設立階段和公司成立後認購、受讓公司出資或股份的人都可以成為股東。發起人作為公司的出資人在公司成立後成為公司的首批股東,公司法沒有限制股東必須具備發起人身份。
公司未成立可否要求發起人承擔債務? 公司因故未成立的,債權人可以要求部分發起人承擔因設立公司所產生的債務,部分發起人承擔以後,可以向其他發起人追償。 相關法律可參考: 《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四條 公司因[更多]對我國公司發起人的法律地位的思考
對我國公司發起人的法律地位的思考 [內容摘要]:公司發起人是指負責公司籌備事務的人。在公司設立階段,發起人對外代表設立中的公司,對內執行設立事務。如果公司依法成立,則發起行為經創立大會確認後,自始由公司承受其產生的權利義務;如果公司未能依法成[更多]行為能力欠缺者的公司發起人資格
行為能力欠缺者的公司發起人資格 摘 要:傳統理論主張行為能力欠缺者不能充任公司發起人,是一個普遍的誤解。無論是從民法視野,還是從法解釋、比較法、立法背景等角度分析,都不能簡單地否定行為能力欠缺者的公司發起人資格。我國《公司法》應明確規定行為能[更多]發起人股份轉讓限制若干問題淺議
發起人股份轉讓限制若干問題淺議 股份自由轉讓是
股份有限公司區別於有限責任公司
的重要特徵,但《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了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
自由轉讓原則
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有哪些責任? 答: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承擔下列責任: (1)公司成立後發起人的責任:①資本填充責任②損害賠償責任③違約責任(2)公司不能成立時:①發起的債務和費用由發起人承擔②返還股款加算利息的連帶責任[更多]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發起人有哪些責任?
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發起人有哪些責任? 答:(1)公司不能創立時,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連帶責任。 (2)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認股人已繳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連帶責任。 (3)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由於發起人的過失致[更多]淺論公司發起人的出資義務和違反出資義務的民事法律責任
淺論公司發起人的出資義務和違反出資義務的民事法律責任摘要:公司發起人是指在公司章程上簽字蓋章並對公司出資的人。發起人的出資義務是指發起人應當足額、及時地繳納各自在公司章程中所認繳的出資額。發起人的出資義務具有法定性:一是源於其發起人的身份屬[更多]濟南某有限責任公司發起人協議書
濟南某有限責任公司發起人協議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我們各股東經過慎重研究,一致同意按照該法律規定,自願出資申請設立一個有限責任公司,特製定協議如下: 一、申請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名稱擬定為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公司名稱以公[更多]公司知識 公司設立前後發起人應履行的責任
公司設立前後發起人應履行的責任1、公司設立完成 發起人的設立行為對於認股人、因設立行為而成立的公司都有直接的影響。因此為發起人規定了較嚴格的責任。 (1)資本充實責任。又稱差額填補責任。《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發現作為出資的實物、[更多]公司發起人的責任機制
公司發起人的責任機制公司法對對有限責任公司發起人在公司設立階段的責任則機制規定的相對簡易;對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的責任雖有明確規定但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內外有別的責任體系;現在,公司法解釋三較好地完成了對公司立法填漏補缺的任務。 總體而言,筆者認[更多]
『玖』 公司的發起人有哪些法律責任
您好:
公司在設立過程中的發起人的法律責任是每位老總發家時常遇到的法律問題,現分階段加以分析: 一、公司設立成功時設立行為的民事責任承擔 1、公司發起人以設立中公司名義對外從事公司設立必要行為時,其行為法律後果應當由成立後的公司直接承擔。債權人可以公司為被告而要求其承擔民事責任。 2、公司發起人以設立中公司名義對外為設立公司非必要的民事行為時,該行為的法律後果並不能直接歸屬於成立後的公司承擔。但對於公司發起人以設立中公司名義所進行的民事行為,按照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成立後的公司可以對該行為予以承認,對該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予以承擔,此時,債權人可以以成立後的公司為被告起訴要求其承擔民事責任;但公司發起人對外所為民事行為,屬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債權人可以對成立後的公司進行催告,要求其對是否追認予以明確。公司不追認的,則債權人只能以公司發起人為被告起訴要求其承擔民事責任。 3、公司發起人以自己名義為公司設立必要行為時,作為相對一方債權人,無論公司是否成立,均可以直接以該發起人為被告起訴要求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因為相對一方當事人沒有義務去了解發起人在實質上是為誰的利益而為民事行為,因此,債權人完全可以直接向發起人主張權利。但是,由於該發起人是為公司設立而為的必要的行為,該行為的直接受益人是成立後的公司,從實質意義上講,屬於公司設立行為,因此該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也可以由成立後的公司來承擔;如果發起人能夠證明其行為屬於設立行為,債權人就可以選擇要求行為人或成立後的公司對其承擔民事責任,但該選擇權只能行使一次,一旦選擇確定後即不得再行變更。 二、公司設立失敗時設立行為的民事責任承擔 1、由於公司未能成功設立,其設立行為所產生的民事責任自然無法由設立後的公司來承擔。 2、當股份有限公司設立失敗時,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對認股人已繳納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連帶責任。 3、有限責任公司設立失敗時,設立行為的民事責任問題公司法未作相應規定。 我們認為,(1)有限責任公司全體發起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合夥關系,發起人之間以設立公司為目的而達成的協議是一種合夥協議。一般認為發起人合夥是民法上的合夥,應適用民法上的有關合夥的規定。通常認為發起人之間的合夥關系自達成協議之日起即告成立,至公司成立時即告終止。因此,按照民法上對合夥人責任的要求,公司發起人對設立公司行為所產生的債務,應由全體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某一發起人對外承擔責任後,可以按協議要求其他發起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這一責任的承擔,不需要以公司發起人有故意或者過失即過錯為條件。(2)但是,如果發起人以自己名義為設立公司必要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對外債權人有權選擇由該發起人承擔或要求全體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公司發起人以設立中公司名義為設立公司非必要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其他發起人如果追認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不追認的,由行為人承擔責任。發起人以自己名義為設立公司非必要行為所產生的債務,由該發起人自己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三、公司設立中的民事責任的承擔 1、公司設立中產生的民事責任,是指公司正在設立之中,尚未設立登記,但又不能確定公司是否必然能夠成立或不能成立的狀態。參照公司設立失敗的有關原理,此時,公司發起人之間仍然屬於合夥法律關系,公司發起人之間應當對外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債權人以發起人為被告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2、在人民法院審理過程中,公司明確不能成立的,由發起人按設立失敗承擔民事責任。在審理過程中,公司仍然未能明確是否能夠成立的,也按設立失敗承擔民事責任。 3、公司在人民法院審理過程中設立成功的,發起人的民事責任按公司設立成功來承擔;需要公司承擔責任的,可以直接變更設立後的公司為當事人並判令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公司發起人是依法籌辦創立公司事務的人。公司不可能憑空自己出現,它的設立需要有一定的人來具體操作。當某些人有設立公司的意願時,這些人首先應當進行協商,並在達成一致意見後,依法著手籌辦公司需要辦理的各種事務。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法釋〔2011〕3號),為設立公司而簽署公司章程、向公司認購出資或者股份並履行公司設立職責的人,應當認定為公司的發起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時的股東。據此,公司的發起人分為兩種:一種是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一種是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時的股東。
發起人的責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公司因故未成立,發起人對設立公司行為所產生的費用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因部分發起人的過錯導致公司未成立,其他發起人可以主張由有過錯的發起人承擔設立行為所產生的費用和債務。
第二,發起人因履行公司設立職責造成他人損害,公司成立的,受害人可請求公司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公司未成立的,受害人可請求全體發起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公司或者無過錯的發起人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有過錯的發起人追償。
第三,發起人為設立公司以自己名義對外簽訂合同,原則上由發起人承擔合同責任。但公司成立後對上述合同予以確認,或者已經實際享有合同權利或者履行合同義務,由公司承擔合同責任。
第四,發起人以設立中公司名義對外簽訂合同,原則上由成立後的公司承擔合同責任。但公司成立後有證據證明發起人利用設立中公司的名義為自己的利益與相對人簽訂合同,公司不承擔合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