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間法律知識解讀
『壹』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令 第13號《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定》
《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定》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發布的第13號令,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主要內容和要求包括以下幾點:
目的與適用范圍:
- 目的:旨在保障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
- 適用范圍:適用於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等行業的生產經營單位在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管理與監督。
有限空間作業定義與責任:
- 定義: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是指人員可以進入作業,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間。
- 責任:主要負責人是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第一責任人,需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審批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職責。
安全管理制度與監護制:
- 制度:制定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培訓安全知識和技能。
- 監護制:實行有限空間作業監護制,明確專職或兼職監護人員,負責監督安全措施。
辨識與審批:
- 辨識:辨識有限空間,建立管理台賬,明確數量、位置和危險因素。
- 審批:根據作業風險大小確定審批要求,高風險作業需由主要負責人或其書面委託的人員進行審批。
發包作業與專題培訓:
- 發包作業:工貿企業發包作業時,需與承包單位明確安全生產職責,統一協調現場安全。
- 專題培訓:進行專題安全培訓,確保作業人員具備相關知識和技能。
現場管理與應急處置:
- 現場管理:在作業區域設置明顯安全警示標志和風險告知牌,採取物理隔離措施。使用符合標準的防護用品和應急救援裝備。
- 應急處置:制定現場處置方案,定期組織演練。監護人員全程監護,發現異常立即組織撤離,並科學處置突發情況。
監管與法律責任:
- 監管:存在高風險的有限空間需列入監管目錄,監管部門應納入年度監督檢查計劃。
- 法律責任:違反規定的工貿企業將面臨罰款、停產整頓,直至刑事責任。
此規定的實施將有效加強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管理,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貳』 有限空間五條規定
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五條規定分別如下:
(1)必須嚴格實行作業審批制度,嚴禁擅自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2)必須做到先通風、再檢測、後作業,嚴禁通風、檢測不合格作業;
(3)必須配備個人防中毒窒息等防護裝備,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嚴禁無防護監護措施作業;
(4)必須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嚴禁教育培訓不合格上崗作業;
(5)必須制定應急措施,現場配備應急裝備,嚴禁盲目施救。這是從事職工必須遵守的相關規定。
有限空間作業應嚴格遵守哪三項原則
實施有限空間作業,應當嚴格執行「先通風、先檢測、後作業」的原則,未經通風和檢測,嚴禁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
1、按照先檢測、後作業的原則,凡要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事先測定其氧氣、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粉塵的濃度,符合安全要求後,方可進入。在未准確測定氧氣濃度、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粉塵的濃度前,嚴禁進入該作業場所。
2、確保有限空間危險作業現場的空氣質量。氧氣含量應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氣體、可燃氣體、粉塵容許濃度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要求。
3、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可採用動物(如白鴿、白鼠、兔子等)試驗方法或其它簡易快速檢測方法作輔助檢測。
法律依據
《應急管理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第一批輕工重點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專家指導服務工作的通知》
二、工作內容
(一)精準施策,推動企業提高有限空間安全管理水平。針對輕工重點企業有限空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指導服務,推動企業做到「五個強化」(強化「關鍵少數」依法履職,強化制度建設,強化風險辨識和台賬建立,強化作業審批和監護,強化人員培訓),確保「五個到位」(隱患排查到位,標志張貼到位,承包方管理到位,裝備配備到位,應急處置到位)。
(二)全面培訓,提升企業主要負責人、有限空間作業相關人員安全管理能力和基層監管執法人員有限空間監管能力。對重點縣的輕工重點企業主要負責人、有限空間安全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開展有限空間安全知識、作業實際操作和應急處置等培訓工作,強化責任意識,提升辨識、防控能力。對重點縣安全監管執法人員和當地專家開展有限空間政策法規、安全風險管控知識培訓和現場實訓,培養基層監管執法支撐力量。
(三)加強組織,推動指導服務工作深化和長效機制建立。重點縣應急管理部門要明確股室(科室)和人員,配合專家指導服務示範工作,組織監管執法人員和當地專家全程參與和學習,組織開展本地輕工重點企業專家指導服務工作。專家組要協助重點縣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有限空間管理、防護裝備配備以及有限空間作業隊伍管理模式,引導企業通過合作互助,或利用當地有條件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形成統一的有限空間作業力量。
(四)強化宣傳,提升社會安全意識。重點縣應急管理部門要利用新媒體、電視台等多種方式開展宣傳,推動社會公眾關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了解有限空間作業風險,要將應急管理部製作的有限空間安全警示教育片免費發送給輕工重點企業並在網上進行公開,強化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的宣傳、警示和教育。
『叄』 有限空間作業七不原則
法律分析:1.未經風險辨識不準作業;
2.未經通風和檢測合格不準作業;
3.不佩戴勞動防護用品不準作業;
4.沒有監護不準作業;
5.電氣設備不符合規定不準作業;
6.未經審批不準作業;
7.未經培訓演練不準作業。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五十七條 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落實崗位安全責任,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第五十八條 從業人員應當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第五十九條 從業人員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接到報告的人員應當及時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