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代表人簽名章法律效力
Ⅰ 授權委託書蓋法人簽名章有法律效力嗎
授權委託書蓋法人簽名章有法律效力,法律規定,簽字或蓋章有效。但在法定代表人簽字的情況下,如果發生糾紛,很難界定是個人意思表示 還是公司的意思表示。從目前司法實踐中,已經出現這樣的抗辯。因此最好是簽字加公章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法人授權委託書」理論上法人代表簽字或者蓋公章都是有效的。但是有兩個問題,如果僅僅蓋公章,可能會出現未授權的蓋章,在公司無過錯的情況下,僅蓋章效力存在問題;如果僅僅法定代表人簽字,可能會出現難界定是個人意思表示還是公司的意思表示,使得出具授權委託書的公司以此為理由進行抗辯。所以,為了保險起見,一些重要的文書,或者銀行這樣嚴謹的單位要求法定代表人簽字+蓋公章,二者聯署。從法理上講,授權委託書並非必須經法定代表人簽字,法定代表人簽字或蓋公章都可以;從實務上說,法定代表人+公章聯署比較保險。去銀行辦事按照銀行要求來就行了,一般銀行會預留印鑒,包括公章、財務專用章、法定代表人私章,公章+法定代表人私章沒問題。一般都簽字和蓋章,但是只簽字或者只蓋章的,法律也予以承認,只是要是有問題的時候對方可以辯稱章是偽造並不知情那時就會有點麻煩。最好讓簽字。如果是公司給個人授權,加蓋了公司的印章就可以,至於法定代表人簽字也好蓋章也好,都無所謂;若是公司沒蓋章,由法定代表人簽字的,也應該認為有效;即不蓋公章,也不簽字,而是加蓋法定代表人的私章(不是公司統一刻制、備案),那這個效力是有問題,關鍵是接受文書的一方一般不會接收這樣的文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 第十一條 登記主管機關核准登記注冊的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代表企業行使職權的簽字人。法定代表人的簽字應當向登記主管機關備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六條 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依據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爭議條款的含義。合同文本採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並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合同的相關條款、性質、目的以及誠信原則等予以解釋。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Ⅱ 法定代表人簽字可以用法人章嗎
法律分析:也是可以的,這個也有法律效力。簽章是指簽字蓋章的合稱。即在當事人的姓名或單位名上加蓋印章。其作用有雙保險的意味。簽章的概念於1995年5月10日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此次會議涉及內容有:第七條 票據上的簽章,為簽名、蓋章或者簽名加蓋章。簽名章應當叫做手簽章,如果已經在相關部門備案,與簽字蓋章一樣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Ⅲ 法人章和簽字有一樣法律效力嗎
如果協議有明確條款說明蓋章後生效,但只有法人代表簽字,沒蓋公章,協議還不能生效。沒有這個蓋章後生效的條款,雙方有法人代表簽字,沒蓋公章,協議就已經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