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總監法律責任
⑴ 如果公司出了問題,負責任的是法人,董事長,還是總經理,股東有責任嗎
「法人」不是正確的表述,應該表述為「法定代表人」,在我國的公司法體制下,一般認為法人(指單位)的正職行政負責人為其唯一法定代表人,一般在公司中,董事長、執行董事、經理都有可能是法定代表人的,公司出了問題,一般來說法定代表人便是負責人。另外,如果是股東抽逃出資的,也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
我國的公司法體制有濃重的計劃經濟特點,實行首長負責制,因此,無論是公司法還是民法典規定,都一般規定法定代表人可以成為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的追償對象,雖然規定上需要法定代表人存在過錯,但是在實踐當中,諸如生產過程中的意外事故、產品責任事故等通常都是由法定代表人負責。
但這不代表其他主體不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①董事、監事還有其他高管人員,具有公司法上的勤勉忠實義務,因為履職問題導致造成公司損失的,需要承擔內部責任;
②一般來說,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受到有限責任的保護,以一定的最高財產額為限度承擔責任,但是如果股東抽逃出資的,也面臨由相應的機關責令改正的法律風險,在上市公司中,大股東更面臨多重的規制,並不是完全沒有責任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十二條 法定代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八十一條 營利法人應當設執行機構。執行機構行使召集權力機構會議,決定法人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決定法人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以及法人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執行機構為董事會或者執行董事的,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按照法人章程的規定擔任法定代表人;未設董事會或者執行董事的,法人章程規定的主要負責人為其執行機構和法定代表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十五條 公司成立後,股東不得抽逃出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百條 公司的發起人、股東在公司成立後,抽逃其出資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所抽逃出資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
⑵ 創業投資有現公司的財務總監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一:負責公來司的全面財務會計工作自。
二:負責制定並完成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規定和辦法。
三:解釋、解答與公司的財務會計有關的法規和制度。
四:分析檢查公司財務收支和預算的執行情況。
五:審核公司的原始單據和辦理日常的會計業務。
六:審核公司的記帳憑證,審核公司的會計報表。
七:定期檢查公司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是否帳實相符。
八:負責定期財產清查。
九:承辦總經理交辦的其他財務工作。
十:加強日常財務管理和成本控制,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嚴格控制財務收支;按期匯集、計算和分析成本控制情況,加強成本控制和管理,向高層領導提出成本控制分析報告和成本計劃。
十一:保證按時納稅,負責按照國家稅法和其他規定,嚴格審查應交稅金,督促有關崗位人員及時辦理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