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印件也有法律效力對嘛
① 合同原件丟失了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一、合同復印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合同復印件不一定具有法律效力,一般情況下,合同以原件為准,也就是說原件具有法律效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蓋紅章的合同。而復印件是人們俗稱的黑章文件,一般不具備法律效力。
如果復慧遲印件和原件核對一致,那麼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是比原件的法律效力低。除非合同簽訂雙方再復印件上重新簽字,並註明「經雙方協商,該復印件經雙方簽字後,與原件享受等同效力」。
2、一般情況下,合同以原件為准,也就是說原件具有法律效力。而復印件一般不具備法律效力。僅憑復印件去打官司是很難得到法院支持的,除非對方認可該復印件,否則需要提供其他證據進行佐證,形成證據鏈條。
二、合同的生效要件都包括哪些?
1、主體合格
當事人應具備訂立合同的條件,這是毋庸置疑的。
2、意思表示真實
意思表示真實是合同生效的一個重要構成要件,是指表意人的表示行為應當真實反映其內心的效果意思。合同是意思表示一致的產物,是一種當事人之間的合意。這種合意是否產生法律上的效力,取決於意思表示是否真實。
3、行為不違反法律及社會公共利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153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法律、行政法規中的強制性規定在法律用語上往往表現為「禁止、必須、不得」等等,它不允許有任何形式的違反。
4、形式合法
合同生效是包括以下答租幾種情況: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這是合同生效時間的一般規定,即如果沒有法律、行政法規的特別規定和當事人的約定,合同成立的時間就是合同生效的時間。
(2)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自批准、登記時生效。
(3)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合同生效時間的,以約定為准。
通常情形下合同在雙方自願簽署後生效,在合同原件有效的前提下,若是復印件與原件的內容一致,那麼可以認為復印件也是有效的。如果合同原件之中的內容已經違反了法律強制性的規定,那麼該合同可能部分、或者是全部無效,此種情形下,復印件的效力也會受到影響。
形式合法
合同生效是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這清碧兆是合同生效時間的一般規定,即如果沒有法律、行政法規的特別規定和當事人的約定,合同成立的時間就是合同生效的時間。
(2)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自批准、登記時生效。
(3)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合同生效時間的,以約定為准。
可以,如作為證據的合同原件丟失的,當事人可以使用復印件作為證據使用。
合同原件丟失了,依據復印件也是可以向法院起訴的,但是無法核對原件的復印件,是不能單獨作為定案依據的。也就是說在對方不認可合同復印件真實性的情況下,必須要有其他證據來佐證。比如說發貨的物流單、對方簽字確認的送貨單、支付貨款的銀行轉賬記錄、出具的收款收據、雙方簽字蓋章確認的對賬單以及相應的錄音證據等。總之,可以證明雙方之間存在合同關系的所有證據都可以用來與合同復印件相互佐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五條審判人員對單一證據可以從下列方面進行審核認定:
(一)證據是否原件、原物復印件、復製品與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二)證據與本案事實是否相關;
(三)證據的形式、來源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四)證據的內容是否真實;
(五)證人或者提供證據的人與當事人有無利害關系。
② 身份證原件與復印件有什麼區別
以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為例,兩者之間的區別:
1、證件不同
身份證原件是單頁卡式證件,在派出所辦理發放,身份證復印件則是個人利用原件去復印的一張紙。身份證,是用於證明持有人身份的一種法定證件,多由各國或地區政府發行予公民。並作為每個人重要的身份證明文件。
2、使用上的不同
身份證復印件不具有法律效力,需與原件同時使用並核對無誤方可,一般身份證復印件的用途在於存留相應檔案資料,不能單獨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買房、上保險、辦信用卡,入職,去通訊營業廳辦理手機業務都會被要求提供身份證復印件。另外因一些機構審核不嚴,用復印件可以用於去辦理信用卡,房產出租過戶、合同簽訂等事項。
3、法律效應不同
原件較復印件和其他轉存文件有更高的法律效應,政府機關各項事宜基本以原件為主。身份證復印件就和駕駛執照復印件、營業執照復印件一樣,就是個一般性證明,沒有其它用途。即使萬一被壞人利用,當事人或企業也不用對後果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