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章怎樣才具有法律效力
1. 電子公章有沒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電子印章並不是電子化的印章圖形,僅僅電子化的印章圖形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必須要在符合一定條件下才具有法律效力。法律對有效電子印章有如下規定,《電子簽名法》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可靠的電子簽名要求:1、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2、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3、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4、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因此,除了滿足可靠電子簽名的要求,還要滿足法律對電子合同原件形式及保存條件的要求。所以在符合上述條件的電子簽章,是有效的。公章是一個公司合法經營的象徵,一個公司注冊成立後,需到公安授權的制定機構刻制公章並備案,且只有持有公安機關頒發的公章後才能對外開展業務。因此,給合同蓋上公章是企業加強業務管理的體現,更是對運營風險控制的把關。合同蓋上公章後即表明經公司授權、需對合同內容擔責履約且無法抵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第三條 民事活動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單證等文書,當事人可以約定使用或者不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
當事人約定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文書,不得僅因為其採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前款規定不適用下列文書:
(一)涉及婚姻、收養、繼承等人身關系的;
(二)涉及停止供水、供熱、供氣等公用事業服務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不適用電子文書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條 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 電子印章列印後,具有法律效力嗎
1. 如果電子印章經過合法認證,其列印出來的副本在法律上依然有效。
2. 但是,僅僅將電子印章的圖片列印出來並使用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這可能構成偽造公司印章的違法行為。
3.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十四條,可靠的電子簽名與傳統的手寫簽名或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4. 該法第十六條規定,電子簽名若需要第三方認證,應由合法成立的電子認證服務提供商進行認證。
5.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明確了可靠電子簽名的四個條件,包括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的專有性、控制性、改動可發現性,以及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改動可發現性。
6. 當事人也可以根據自身約定選擇使用滿足特定可靠條件的電子簽名。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3. 電子簽名、電子印章法律效力如何辨別真偽
電子簽名、電子印章法律效力如何辨別真偽。
電子數據時代,電子簽名、電子印章使用場景很多,如銀行業務、工商局辦事、二手房交易、微法院訴訟平台等等。那麼,電子簽名、電子印章的法律效力如何?在使用時有什麼注意事項。
效力問題:
電子簽章,只要是安全電子簽章就是有法律效力的。
那麼怎麼樣才算安全電子簽章呢?
1.可以確認使用人身份;
2.能夠證實該電子簽章由使用人獨有。
3.簽署後不可篡改,否則可以被察覺。
詳見:《電子簽章條例》第六條。
電子簽名,只要是可靠的電子簽名就是有法律效力的。
那麼怎麼樣才算可靠電子簽名呢?
1.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2.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3.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4.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詳見:《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
電子簽名和第三方認證的關系:
二者的關系總結成一句話就是:電子簽名口以不進行第三方認證。如果需要第三方認證的,由依法設立的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提供認證服務。具體來說,第三方認證是個加持、增強效力的作用。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應當對申請人的身份進行查驗,並對有關材料進行審查。通過後,簽發電子簽名認證證書。
如何辨別電子印章呢?
簡言之,審查「認證機構資質+證書有效期」。
簡單易操作的審查辦法有:
1.審查電子印章與合同相對方主體名稱是否一致。
2.審查電子印章是否完整,有無篡改,有無防偽編碼等。
3.審查網上簽約流程是否需要進行實名注冊並完成驗證(保證處於電子簽名人的實際控制之下)。
實際操作中的建議:
第一、約定優先。
雙方可以約定,在工信部認可的電子合同服務平台(如雲簽、法大大)上簽署合同,因為有第三方認證,可以避免合同無效。如果重大合同或考慮到交易習慣,也可以排除約定,即不同意使用電子印章,而要求必須實地實物(公章、簽名)簽署,不得選擇線上簽署。
第二、做證據使用時,用公證來加強效力。
法院對於以下情形的電子數據可以確認其真實性,除非有相反證據:
1.由記錄和保存電子數據的中立第三方平台提供或者確認的。
2.以當事人約定的方式保存、傳輸、提取的。以上兩種情形參見「第一、約定優先」。
3.在正常業務活動中形成的。
4.電子數據的內容經公證機關公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