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由電力線路清障行為的法律責任主體訴訟

由電力線路清障行為的法律責任主體訴訟

發布時間: 2025-10-15 21:54:18

① 施工企業新資質標准什麼時間全部落實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4年11月6日下發《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本標准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原建設部印發的《建築業企業資質等級標准》(建建[2001]82號)同時廢止。
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由住建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是對國務院關於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求的響應,基本體現了《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推進建築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建市[2014]92號)關於建立統一開放的建築市場體系、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要求。
總體利好表現
與《建築業企業資質等級標准》(建建[2001]82號)對比,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明確規定了各類別施工企業一級、二級、三級資質注冊建造師數量以及專業(特級資質暫未公布),其中變化較為明顯的有:
1.各類別二級企業資質對一級建造師數量要求明顯增加。
2.各類別三級企業資質由三級項目經理證改為注冊建造師。
對於大家一直關注是否取消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考試的問題,根據此通知可以推斷是不會取消的,而且根據兩次通知間隔時間推斷,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建造師制度不會有明顯變化,需求仍會隨著建築行業的發展而繼續增加。

關於施工總承包資質
變化一:施工總承包資質類別數量保持不變,但部分名稱改變
施工總承包資質的類別數量未變,仍為12個,但部分類別的名稱發生變化,
首先,所有施工總承包資質名稱中去掉了「企業」二字;其次,四個類別的施工總承包資質名稱發生了變化(見標紅部分),其中「房屋建築工程」變為 「建築工程」,「冶煉工程」變為「冶金工程」,「化工石油工程」變為「石油化工工程」,「機電安裝工程」變為「機電工程」。
變化二:施工總承包資質的考核指標有增減,但標准適當提高
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在企業資產、企業主要人員、企業工程業績這三大方面,與《舊標准》相比,要求明顯提高。下面以電力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標准為例,列表說明如下:
如上表所示,「電力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新、舊標准在具體考核指標上至少有如下八點變化:
一、 取消了對企業注冊資本金的要求。考慮到注冊資本並不能客觀反映企業的經濟實力,同時適應新《公司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關於取消最低注冊資本 限制的規定,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取消了《舊標准》中對申請電力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以及其他資質企業的注冊資本金要求。
二、適當提高了對企業凈資產的要求。這是考慮到企業的發展和物價上漲的因素,以及對企業與其承包工程規模相適應的賠償責任承擔能力的體現。
三、 明確了對注冊建造師等級、數量及專業的要求。我國於2002年取消了對項目經理資質的核准,項目經理行政審批制度逐步由國家注冊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代替, 並於2008年停止使用建築業企業項目經理資質證書。為適應這一變化,新標准將舊標准對項目經理人數的要求改為了對注冊建造師人數的要求,並明確規定需為 機電工程專業一級注冊建造師,人數不少於15人。雖然人員總數由20人變為15人,看似減少了,但由於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強調必須為機電工程專業一 級注冊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因此實際上提高了資質標准對注冊建造師的要求。
關於注冊建造師數量及專業要求,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各類別的二級企業資質對一級建造師數量要求明顯增加。此外,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的公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前段時間輿論對於取消注冊建造師制度的疑慮。
四、減少了對高級職稱人員的要求。取消了對企業經理、總會計師、總經濟師具有高級職稱的要求,強調技術負責人具有10年以上從事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工作經歷,且具有電力工程相關專業高級職稱。
五、強調了對中級職稱人員專業性的要求。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將中級以上職稱人員數量要求從100人減少為60人,但強調上述人員所取得的職稱必須是電力工程相關專業職稱。
六、增加了對持證上崗人員的要求。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強調持有崗位證書(五大員等)的施工現場管理人員不少於50人,且經考核或培訓合格的中級工以上技術工人不少於150人。這在《舊標准》中是沒有的。
七、 減少了工程業績中的施工類型,但適當提高了規模標准。如,「累計電站裝機容量」由150萬千瓦以上提高到180萬千瓦以上;「單機容量60萬千瓦機組,或 2台單機容量30萬千瓦機組,或4台單機容量20萬千瓦機組整體工程」合並後提高標准為「單機容量20萬千瓦機組累計6台」。需要說明的是,新《建築業企 業資質標准》明確規定了「本標准要求的工程業績是指申請資質企業依法承擔並獨立完成的工程業績。」
八、取消了對「近3年最高年工程結算收入」、「施工機械和質量檢測設備」這兩項指標的具體要求。
變化三:施工總承包資質承包范圍新增水力發電、取消單項合同金額限制:
新 《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規定電力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的承包工程范圍為:「可承擔各類發電工程、各種電壓等級送電線路和變電站工程的施工。」同時明確: 「電力工程是指與電能的生產、輸送及分配有關的工程。包括火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風電、太陽能及其它能源發電、輸配電等工程及其配套工程。」《舊 標准》規定:「電力工程包括火電站、核電站、風力電站、太陽能電站工程,送變電工程。」即,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將水力發電工程納入了電力工程施工總 承包的承包范圍。
新 《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所規定的電力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的承包工程范圍與《舊標准》中「可承擔單項合同額不超過企業注冊資本金5倍的各種類型火電廠 (含燃煤、燃氣、燃油)、風力電站、太陽能電站、核電站及輔助生產設施;各種電壓等級的送電線路和變電站整體工程施工總承包。」的規定相比,明顯的變化在 於取消了「單項合同金額不超過企業注冊資本金5倍」的限制。
此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並未對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標准進行修訂,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標准將另行制定。目前仍按原建設部《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標准》(建市[2007]72號)規定執行。
變化四:調整了4類施工總承包資質的等級劃分:
四類施工總承包資質的等級劃分均增加了「三級」資質。
關於專業承包資質
此 次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對於專業承包資質的修訂變化很大,專業承包資質類別由60個減少為36個。首先,對可由市場自主選擇、行業自律進行調節或不符 合現行法律法規和職能要求的19個專業承包資質予以取消;其次,對部分專業劃分過細、市場需求較少、經營業務相近的專業承包資質予以合並;最後,對9個專 業承包資質類別的等級劃分進行了調整。
變化五:取消了19個專業承包資質類別,
變化六:合並了若干專業承包資質類別,部分類別名稱發生變化:
如上表所示,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中的「16、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18、防水防腐保溫工程專業承包」、「40、港航設備安裝及水上交管工程 專業承包」三個類別是由《舊標准》中若干類別合並而成。此外,「附著升降腳手架專業承包」資質類別已擴大為「模板腳手架專業承包」。
變化七:調整了9類專業承包資質的等級劃分
如上表所示,9個專業承包資質類別的等級劃分發生變化,除「公路交通工程專業承包」和「預拌混凝土專業承包」變化較為特殊外,「橋梁工程專業承包」和「隧道 工程專業承包」增加了「三級」資質;「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消防設施工程專業承包」、「防水防腐保溫工程專業承包」、「建築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 包」和「建築幕牆工程專業承包」五個類別均取消了「三級」資質。可見,專業承包資質的等級劃分總體變化趨勢是減少層級。
此外,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對於專業承包資質標准考核指標的修訂,總體變化與施工總承包資質標準的修訂思路和邏輯基本相同,具體可查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第二部分「(二)專業承包序列資質標准」相關規定。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工程實踐中一直存在著關於具有施工總承包資質的承包商能否承攬由業主單獨發包的專業工程的爭議。對此問題,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給出 了明確規定:「設有專業承包資質的專業工程單獨發包時,應由取得相應專業承包資質的企業承擔。」據此,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施行後,設有專業承包資質 的36類專業工程單獨發包時,如鋼結構工程、建築幕牆工程、建築機電安裝工程、環保工程、輸變電工程、核工程、海洋石油工程專業承包等專業工程,應由取得 相應專業承包資質的企業承擔,而未取得該項專業承包資質的施工總承包企業則不應承攬該類專業工程。關於施工勞務資質
變化八:不再區分勞務資質類別和劃分等級:
《舊標准》對勞務分包資質共劃分了13個類別,分別為木工作業、砌築作業、抹灰作業、石製作、油漆作業、鋼筋作業、混凝土作業、腳手架作業、模板作業、焊接作 業、水暖電安裝作業、鈑金作業、架線作業,且部分類別還劃分為一級、二級兩個等級。但是上述規定在實踐中常常碰到如下問題:
一是,上述13個類別的勞務分包資質主要是基於房屋建築工程進行劃分的,具有明顯的局限性,難以適應其他工程如電力工程、港口與航道等工程的勞務作業分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礙了勞務分包企業的發展。
二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2004〕14號)第一條第(一)項規定,承包人未取得建築施工企 業資質的,應當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的規定,認定施工合同無效。第七條規定,具有勞務作業法定資質的承包人與總承包人、分包人簽訂的勞務分包合 同,當事人以轉包建設工程違反法律規定為由請求確認無效的,不予支持。可見,合法勞務分包的基礎是承包人取得「勞務作業法定資質」。但上述13個勞務分包 資質類別劃分的先天局限性,直接導致了其他工程領域內的大量勞務作業承包處於無法定資質的違法狀態。
考慮到勞務分包資質劃分及勞務分包市場所存在的問題,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明確規定:「施工勞務序列不分類別和等級。」
變化九:取消了施工勞務企業的承包業務范圍限制:
與不再區分勞務資質類別和劃分等級相對應,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取消了勞務資質承包業務范圍的限制。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明確規定,取得施工勞務資質的企業「可承擔各類施工勞務作業。」
變化十:提高了施工勞務企業的資質標准要求:
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在取消了勞務資質類別和等級劃分以及承包業務范圍限制的同時,為了增強施工勞務企業的履約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適當提高了施工勞務企業的資質標准。具體如下:
一、取消了原先對注冊資本金10萬元到50萬元不等的要求,但是增加了企業凈資產200萬元以上的要求。
二、明確強調施工勞務企業必須「具有固定的經營場所」。這既是為了規范和減少目前建築市場上出現的「空殼」勞務企業(即只有勞務資質而沒有固定經營場所,主要從事代開發票和出借資質的違法行為),同時也是為了加強對勞務作業工人合法勞動權益的保障。

三、明確要求技術負責人應「具有工程序列中級以上職稱或高級工以上資格」。與《舊標准》中「具有相關專業助理工程師或技師以上」的要求相比明顯提高。
四、提高了對持證上崗人員和考核或培訓合格人員的要求。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規定:「持有崗位證書的施工現場管理人員不少於5人,且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勞務員等人員齊全;經考核或培訓合格的技術工人不少於50人。」
五、取消了對「工程業績」、「近3年最高年完成勞務分包合同額」和「與作業分包范圍相適應的機具」這三項指標的具體要求。
總體而言,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基本響應了完善建築市場法規建設、創新建築市場監管方式、促進建築行業發展、簡政放權簡化資質標准、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 度改革等國家宏觀政策的要求,體現了建築市場深化改革的趨勢和方向。建設工程各參與方應當予以高度重視,並密切關注相關配套規定,如正在修訂中的《建築業 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等。
各專業細化分析新標准頒布後,各專業需求數量分析(僅就總承包資質分析):
1、人數較多的專業,但需求量沒有變化的:公路
公路新舊資質都要求15個本專業一建,眾多資質中,舊標准公路資質要求本專業。新標准對一建專業要求不變,數量要求不變,需求量就沒有什麼變化了。
2、需求量增加較多的專業:機電、市政
新標准中多個專業要求有機電一建,需求量自然增加。
市政專業一建數量比公路略少,但市政企業遠多於公路企業,並且近幾年資質審批中,公路資質審批數量也遠少於市政資質,東部省份一年能過10多個市政資質,也就過一兩個公路資質。
市政資質原來不要求本專業一建,現在要求了,市政企業數量眾多,要全部換成本專業,需求數量也就增加了。
3、需求量增加,但不如機電市政多的:水利
水利一級原來就要求本專業一建15個,新標准沒變化;水利二級資質要求6個一建,但水利二級資質的企業不如市政多,水利一建需求數量增加,但不如機電、市政增幅那麼大
4、需求數量可能減少的專業:建築
原 標准除了公路、水利資質,其他的資質都不要求本專業一建,好多企業資質本專業一建也就佔三分之一,因建築一建人數眾多,價格適中,都用建築專業一建來補充 數量。現在要求本專業一建了,不能用其他專業替換了,人數眾多的建築一建需求數量會減少,至少不會增加,雖然房建企業眾多,但經不住建築一建人多。
5、其他小眾專業:需求量變化不大
鐵路、港航、民航、礦業、通信,這些專業不管是有資質的企業,還有一建持證人員,都是小眾的,需求數量可能略有增加,但本身有資質的企業少,需求量變化波動不會很大。
《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新標准數量vs舊標准數量專業需求數量
新 《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基本維持了原有的資質分類總體框架,仍分為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施工勞務資質三個序列。其中施工總承包序列設有12個類別,一般 分為4個等級(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專業承包序列設有36個類別,一般分為3個等級(一級、二級、三級);施工勞務序列不分類別和等級。具體而言, 與《舊標准》相比,新《建築業企業資質標准》。

② 河北省安全生產條例(2)

第二十一條 礦山、金屬冶煉、建築施工、道路運輸單位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設置、配備標准,由省級政府制定。

第二十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因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依法履行職責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待遇不得低於同級同職其他崗位管理人員,並享受國家和本省規定的有關待遇。

生產經營單位可以對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二十三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接受有關安全生產的教育和培訓,具備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礦山、金屬冶煉、建築施工、道路運輸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裝卸單位,其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自任職之日起六個月內,應當由主管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考核不得收費。

第二十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安排特種作業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培訓,取得相應資格,並持證上崗;

(二)對新進人員、實習人員進行廠、車間、班組三級教育培訓;

(三)對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設備的人員進行專門教育培訓;

(四)對調崗或離崗六個月以上人員進行車間、班組兩級教育培訓,對臨時轉崗、換崗人員進行新崗位教育培訓;

(五)協同外來施工單位對外來施工人員進行專門教育培訓;

(六)與勞務派遣單位分別對勞務派遣人員進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和技能教育培訓;

(七)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員教育培訓。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一人一檔的要求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檔案,如實記錄教育培訓時間、內容、考核結果等。培訓考核結果應當由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考核的人員和從業人員本人簽名。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崗作業。

第二十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安全設施投資應當納入建設項目概算,並達到下列要求:

(一)建設項目設計單位在編制項目設計文件時,應當同時編制安全設施設計文件或者在設計文件中包含安全設施設計內容。需要報經主管部門批準的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文件應當隨項目設計文件一並審批;

(二)建設項目施工單位應當嚴格按照經審查批準的安全設施施工圖紙和設計要求施工,不得擅自改變安全設施設計;

(三)在生產設備調試階段,應當同時對安全設施進行調試,對其效果作出評價,形成報告。

第二十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依法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和設備發包或者出租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應當對承包、承租單位有關安全生產條件和資質進行核驗,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者相應資質的,不得發包、出租。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承包、承租單位或者個人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統一協調、管理,定期進行安全檢查,並在專門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承包、租賃合同中,依法對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以及生產安全事故報告、調查處理、應急救援、經濟賠償、事故風險金等安全生產事項作出明確約定。

第二十七條 本省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在礦山、金屬冶煉、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漁業生產等高危行業領域強制實施投保安全生產責任險;鼓勵和推動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投保安全生產責任險。

承保安全生產責任險的保險公司應當參與生產經營單位的風險評估管控,為投保安全生產責任險的生產經營單位提供生產安全事故預防、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等服務,並向省級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通報情況。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從工傷保險費中提取的工傷預防費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章 重點行業安全生產特別規定

第二十八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落實重大危險源監測監控管理責任,並對重大危險源採取下列措施:

(一)登記、建檔、申報;

(二)建立重大危險源的監測監控系統並進行經常性維護,保持正常運行;

(三)定期對設施、設備進行檢驗、檢測;

(四)制定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演練;

(五)定期進行安全評估。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將重大危險源存在的危險因素和應急措施及時如實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志,並按照有關規定將重大危險源及其有關安全措施、應急預案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第二十九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易燃燒、易爆炸、中毒、腐蝕、窒息、灼傷、高溫、雜訊、粉塵、泄漏、觸電、傾覆、撞擊、墜落、墜物、碾軋、滑坡、坍塌等有較大危險、危害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進出口以及關鍵部位和有關設施、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加強特種設備和其他危險性較大的設備的安全管理,編制設備目錄,強化操作人員的安全培訓考核。

第三十條 礦山、建築施工單位以及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生產單位應當依法向有關部門申請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未依法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或者其他安全生產行政許可的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從事該項生產經營活動。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為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或者其他安全生產行政許可而非法從事該項生產經營活動的生產經營單位提供原輔材料、生產經營場所、運輸、保管、倉儲等條件。

第三十一條 礦山、金屬冶煉和用於生產、儲存、裝卸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安全評價。

礦山、金屬冶煉和用於生產、儲存、裝卸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設計應當報經有關部門審查,審查部門及其負責審查的人員對審查結果負責。

第三十二條 礦山、金屬冶煉建設項目和用於生產、儲存、裝卸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竣工後,其試運行時間應當不少於三十日,但不超過一百八十日。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項目試運行完成後,建設單位必須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組織對安全設施進行驗收,並對驗收結果負責;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建設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其職業病防護設施應當與安全設施合並進行評價、審查和驗收。建設單位組織驗收應當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

第三十三條 礦山、金屬冶煉、建築施工單位,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使用、運輸、裝卸單位和建材、機械加工、電力、供熱單位以及其他規模以上的生產經營單位,在結束停產、停業、停工、停止建設,恢復生產經營前,應當制定復工復產工作方案並組織論證,根據工作方案中安全生產的要求對從業人員進行專項培訓,進行安全生產檢查,檢查合格後方可恢復生產。

第三十四條 礦山、金屬冶煉單位以及危險物品的生產、儲存單位,應當按照一定比例配備注冊安全工程師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鼓勵其他生產經營單位聘用注冊安全工程師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第三十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從事下列活動,應當嚴格執行有關安全技術標准和管理規范,制定作業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設置作業現場的安全區域,落實安全防範措施,簽訂專門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確安全生產事項,發現事故隱患的應當及時予以消除:

(一)設置戶外廣告、牌匾、電子屏等;

(二)進行建築物室外牆體、玻璃幕牆美容清洗、貼磚、粉刷、空調安裝等高空作業;

(三)進行污水池(井)、化糞池、下水道、盲井等地下受限空間作業;

(四)進行易燃易爆場所動火作業;

(五)進行爆破、吊裝、臨近高壓輸電線路作業、建築物和構築物拆除、道路清障救援、大型檢修等作業。

第三十六條 儲存和堆放危險物品的港口、碼頭、倉庫或者物流中心等場所的設計、建設應當符合國家設計規范和安全防護距離。已有建築物不符合設計規范和安全防護距離的,不得用於儲存和堆放危險物品。

儲存和堆放危險物品的港口、碼頭、倉庫或者物流中心等場所應當設置安全警示標志,載明危險物品的名稱、種類、數量以及安全須知、消防要求等注意事項,並按批次將名稱、種類、數量變化情況報告有關部門。進行危險物品運輸、裝卸作業時,應當在批準的區域范圍內作業並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第三十七條 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粉塵、氣體或者其他物態作業場所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設置監測報警裝置和遠程監控系統,按照國家相關防爆標准設置建築物、構築物、電氣設備、靜電釋放和通風系統等設施,並按照規定落實下列措施:

(一)保持安全出口和應急疏散通道暢通;

(二)控製作業場所爆炸危險物質的儲存數量;

(三)定期對危險場所電氣設備和通風除塵、防靜電等安全設施進行檢測和維護保養;

(四)定期清理可燃爆粉塵。

涉氨涉氯等有毒有害作業場所的生產經營單位除應當符合前款規定外,還應當定期檢驗儲存裝置,在儲存、使用區域設置泄露收集處理裝置和事故排水系統,在操作崗位設置洗眼器、淋洗器,配備空氣呼吸器、防毒面具以及相關急救葯品。

第三十八條 車站、地鐵站、碼頭、機場、歌舞廳、影劇院、體育場(館)、賓館、飯店、商(市)場、旅遊景區、動物園、公園、游樂場所、網吧、酒吧等公眾聚集的經營場所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得擅自改變場所建築的主體和承重結構;

(二)實際容納的人員不得超過規定的容納人數,設置標志明顯的安全出口和符合疏散要求的疏散通道;

(三)按照規定配備應急廣播和指揮系統、應急照明設施、消防器材,安裝安全監控系統,並確保完好、有效;

(四)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配備應急救援人員,組織應急救援演練;

(五)按照國家規定定期對電梯、鍋爐、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配電等重要設施設備進行檢測、檢驗;

(六)同一經營場所或者其他建築物由兩個以上單位管理和使用的,應當明確各方的安全責任。

在上述場所舉行大型集會或者活動,應當依法履行相關審批手續,制定安全工作方案,落實各項安全措施。

第三十九條 地下經營場所應當配備應急廣播以及通風、防火設施和器材,設置安全出口和應急疏散通道,標示疏散位置和疏散方向,並定期檢查、維修,保證正常運行和使用。地下經營場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生產、經營、存放、攜帶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

(二)擠占、堵塞疏散通道、通風口、消防通道;

(三)採用液化石油氣和汽油、煤油、甲醇、乙醇等易燃液體作為燃料;

(四)違規安裝、使用電器產品和敷設用電線路;

(五)拆除、損毀各類安全設施和器材。

第四十條 學校、幼兒園、科研院所、醫療機構、養老機構應當加強對消防、用電、民用燃氣、實(試)驗葯品、實(試)驗室、制氧站、宿舍、病房、辦公用房、建築(裝修)施工、交通工具,以及室外教學、集體活動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定期開展安全檢查,排除事故隱患,制定和完善應急救援預案,並每年至少組織兩次應急演練。

學校、幼兒園、科研院所、醫療機構、養老機構不得出租房屋、場地用於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裝卸活動。

學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自辦工廠、公司、商場(店)、賓館、飯店和出租或者發包場地、臨街門店、食堂、超市、建設工程項目以及進行其他生產經營活動的,按照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監督管理。

第四十一條 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在經營范圍內對服務區域的人流幹道、消防通道、地下車庫、窨井、化糞池、電梯等重點部位以及水暖、燃氣、供電等重要設施進行日常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應當立即處理,並發出警示。對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還應當及時報告當地街道辦事處或者鄉(鎮)政府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在經營范圍內對服務區域的服務對象進行安全宣傳、組織應急演練。

第四章 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義務

第四十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了解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

(二)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

(三)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

(四)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採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後撤離作業場所;

(五)獲得並使用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

(六)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因從業人員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的行為而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第四十三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並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規定佩戴、使用。不得以貨幣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勞動防護用品。

第四十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與從業人員訂立的勞動合同,應當載明有關保障從業人員勞動安全、防止職業危害以及依法為從業人員辦理工傷保險的事項。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與從業人員訂立減輕或者免除其對從業人員因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依法應承擔責任的協議。

第四十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

(二)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上崗前進行崗位安全檢查;

(三)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四)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時,立即向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

(五)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緊急撤離時,服從現場統一指揮;

(六)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後,配合事故調查,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第四十六條 工會有權對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的情況進行監督,並提出意見。

工會對生產經營單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侵犯從業人員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要求糾正;發現生產經營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或者發現事故隱患時,有權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及時研究答復;發現危及從業人員生命安全的情況時,有權向生產經營單位建議組織從業人員撤離危險場所,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立即處理。

工會有權依法參加事故調查,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並要求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第五章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第四十七條 縣級以上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安全生產情況,依法接受監督,並向社會公開。

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採取執法檢查、質詢、詢問、代表視察等方式,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

第四十八條 本省建立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范化建設,實行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

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明確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機構,各類開發(園)區應當設立專門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機構,配備滿足工作需要的監管監察人員,提供工作必需的設施、裝備和經費保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引導生產經營單位成立安全生產互查自律組織,明確安全生產信息員,對發現的重大安全隱患、非法生產經營行為等線索,應當向當地政府或者有關部門報告,配合各級政府及其部門開展工作。

第四十九條 各級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領導責任制、安全生產巡查、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和警示約談等制度,科學設定安全生產考核指標,加強對本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政府的安全生產工作的考核,實行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增加其在政府綜合考核和有關部門考核中的權重。

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對本行政區域或者本部門監督管理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分管負責人負綜合監管領導責任;其他負責人對分管工作范圍內的安全生產負直接領導責任。

縣級以上政府主要負責人應當與有關部門和下級政府主要負責人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

第五十條 各級政府應當每個季度至少召開一次防範重大、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工作會議,研究本行政區域內安全生產工作,通報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協調、解決安全生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縣級以上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發現應當由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處理的事故隱患和不安全事項時,應當向其提出改正或者處理意見。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及時改正或者作出處理,並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反饋。

第五十一條 縣級以上政府及其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督辦制度,明確督辦內容、流程、時限,對整改和督辦不力的納入政府核查問責范圍,情節嚴重的依法依規追究相關人員責任,並通過網站和其他媒體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第五十二條 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制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能力建設規劃,提高監督管理執法制度化、標准化、信息化水平。

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強化安全生產執法保障,改善調查取證等執法裝備,保障基層監督檢查和應急救援車輛滿足工作需要。監督檢查用車難以保障時,可以依據國家和本省規定通過社會化、市場化的方式解決。

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人員進入生產經營單位危險場所進行檢查時,個體防護裝備和檢查、取證等設備應當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得進入危險場所進行檢查。

第五十三條 縣級以上政府及其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推動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標准化達標創建工作,加強生產經營單位安全標准化分級考核評價,對標准化運行的質量和效果進行評估、監督。

第五十四條 縣級以上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制定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計劃,並根據安全生產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報同級政府批准後實施。

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人員在進入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安全生產監督檢查時,應當明確記錄檢查的時間、場所、部位等。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和事故隱患應當依法予以處置。

被檢查單位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阻撓檢查,不得拒不接收、拒不執行監管監察指令。

第五十五條 縣級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將安全知識普及納入國民教育,建立完善中小學安全教育和高危行業職業安全教育體系,在幼兒園、中小學、職業院校、高等院校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等活動中嚴格落實安全教育內容,推動各類學校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安全專題講座。鼓勵高等院校將安全教育納入選修課程。

縣級以上政府應當逐步設立安全教育實踐基地,創新安全教育形式。

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將安全教育的內容納入國家公職人員教育培訓計劃。

第五十六條 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建立完善安全風險評估與論證機制,科學合理確定生產經營單位選址和基礎設施建設、居民生活區空間布局,構建重大危險源信息管理體系,對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實行風險預警控制。對位置相鄰、行業相近、業態相似的區域和行業,建立完善重大安全風險聯防聯控機制。

縣級以上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不得在城鎮人口密集區批准新建、改建、擴建生產和儲存危險物品的工廠、倉庫;不得在不符合安全距離要求的區域范圍內批准建立渣土堆場、尾礦庫等;對已建成的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上述項目,應當採取管控措施,消除事故隱患。

在重大危險源、鐵路、公路、高壓輸電線路和危險物品輸送管道等安全距離范圍內,不得批准建設建築物、構築物;已建成的不符合安全距離要求的建築物、構築物,應當依法拆除或者採取其他安全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條 縣級以上政府項目投資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加強項目審批、許可等方面的管理,對高危行業建設項目的審批應當把安全生產作為前置條件。建立安全監管聯合機制,定期對重大建設項目,礦山、金屬冶煉和用於生產、儲存、裝卸危險物品等高危行業建設項目以及工業建設項目集中的開發(園)區進行聯合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項目和建設施工中存在的違法或者非法行為。

第五十八條 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將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納入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建立政府購買安全生產服務制度,支持發展安全生產專業化行業組織。

有關安全生產協會組織和中介服務機構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和內部管理,依照法律、法規和章程,為生產經營單位提供安全生產服務,並接受有關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生產經營單位委託前款規定的機構提供安全生產技術、管理服務的,保證安全生產的責任仍由本單位負責。

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的機構應當具備國家規定的資質條件。有關機構應當對其作出的`安全評價、評估、認證、檢測、檢驗等結果負責。

第五十九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法對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生產經營單位作出停產停業、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關設施或者設備的決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法執行,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生產經營單位拒不執行,有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現實危險的,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經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採取書面通知有關單位對生產經營單位有關的場所、設備、設施、獨立單元、工地停止供電、停止供應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強制生產經營單位履行決定。除有危及生產安全的緊急情形外,停止供電措施提前二十四小時通知生產經營單位。

生產經營單位依法履行行政決定、採取相應措施消除事故隱患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及時解除前款規定的措施。

第六十條 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建立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制度。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加強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的協調配合,通報安全生產有關情況,研究安全生產領域責任的有關問題。

第六十一條 縣級以上政府應當把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對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誠信實行分級管理。對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生產經營單位及其負責人,應當降低其誠信等級或者列入失信名單並向社會公告,並通報行業主管部門、投資主管部門、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以及有關金融機構等,對列入失信名單的單位和個人從事生產經營等活動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止。

生產經營單位及其負責人對誠信等級或者被列入失信名單有異議的,可以向縣級以上政府申請復核。履行相關義務或者改正違法行為的,經縣級以上政府確認,應當將其從失信名單中刪除並重新評定誠信等級。

第六十二條 縣級以上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公布舉報電話、電子郵箱等,建立安全生產專線與社會公共管理平台統一接報、分類處置的舉報機制,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舉報。

接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處理,並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維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③ 陝西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的文件內容

(2004年6月1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發布;根據2012年2月22日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部分省政府規章有關行政強制規定的決定》修訂)
第一條 為加強河道采砂管理,保障河道防洪和河道管理范圍內各類工程設施的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和《陝西省河道管理條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進行河道采砂,必須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河道采砂是指在河道(包括湖泊、水庫、人工水道)管理范圍內采運砂石、取土、淘金等活動。
第三條 河道采砂應當服從防洪的總體安排和河道管理的要求。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全面規劃,計劃開采,總量控制,確保安全的原則。
第四條 河道采砂管理實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河道采砂工作負總責,河道、河段防汛責任人,同時對河道采砂管理工作負責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河道采砂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河道管理單位受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委託,承擔本行政區域內河道采砂的管理工作。
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負責庫區管理范圍內河道采砂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公安部門負責河道采砂治安工作,對采砂活動中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實施治安處罰,依法打擊采砂活動中的犯罪行為。
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河道采砂的違法行為,有權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及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部門和機構應當及時查處。
第六條 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河道防洪規劃、整治規劃和河勢現狀編制河道采砂規劃。河道采砂規劃的內容包括:劃定可采區、禁采區、禁采期,可采深度、河段開采總量和采砂場數量及布局、采砂規劃平面圖等。
河道采砂規劃內容涉及鐵路、交通運輸、電力、通信等設施保護范圍的,應當徵求有關管理部門的意見。
第七條 渭河幹流自寶雞峽大壩至咸陽鐵路橋段、漢江幹流自勉縣武侯鎮至洋縣小峽口段、丹江幹流自二龍山水庫大壩至丹鳳縣月日灘段采砂規劃,由所在設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有關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渭河幹流渭南市行政區域內的河道、洛河幹流狀頭水文站以下河道采砂規劃,由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三門峽庫區管理范圍內其他河道采砂規劃,由所在設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有關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編制,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批准,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省內其他河道、河段采砂規劃由所在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編制,報設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河道采砂規劃一經批准,必須嚴格執行。河道采砂規劃因河勢、砂石資源分布發生變化,確需修改時,應報經原審批機關批准。
第八條 渭河幹流自寶雞峽大壩至入黃河口段,漢江幹流自勉縣武候鎮至洋縣小峽口段,丹江幹流自二龍山大壩至丹鳳縣月日灘段,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為河道采砂禁采期。
其他河道禁采期由有關市、縣、區人民政府確定。
河道以下范圍為禁采區:
(一)河道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水庫樞紐、水文觀測設施、涵閘及取水、排水等水工程管理范圍及安全保護范圍;
(二)河道頂沖段、險工、險段、護堤地、護岸地、規劃保留區,河道中水治導線以外河床;
(三)鐵路、公路、橋梁、碼頭、通信電纜、輸氣輸油管道、輸電線路等工程設施安全保護范圍;
(四)其他需要劃定為禁采區的范圍。
經劃定的禁采區由水行政主管部門予以公布,並由有關工程設施管理單位設立明顯禁采標志。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禁采期、禁采區進行河道采砂活動。
第九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河道砂源補給情況、河床下切程度、兩岸地下水位變化幅度及采砂對防洪工程的影響等,提出全面禁止河道或河段采砂的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予以公告,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條 河道采砂依法實行許可制度。
在渭河幹流渭南市行政區域內河道、洛河幹流狀頭水文站以下河道采砂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提出申請。
在設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直接管理的河道內采砂,采砂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設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在前兩款規定以外河道采砂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采砂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第十一條 申請領取河道采砂許可證的,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 采砂申請書;
(二)采砂申請人與第三者有利害關系的,與第三者達成的協議或者有關文件;
(三)從事經營性河道采砂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提供營業執照的復印件及其他相關文件。
第十二條 采砂申請書的內容應當包括:申請單位的名稱、企業代碼、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的姓名、職務,申請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聯系電話,開采地點、開采時間、作業方式、開采深度、年開采量、采砂機械種類和數量、砂石料堆放地點、棄料處理方案、運輸路線、度汛措施等。
第十三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自收到河道采砂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准予許可的決定。不予許可的,應當在7個工作日內書面告知申請人。
第十四條 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由受理申請的機關審查後發給河道采砂許可證:
(一)從事經營性采砂的,有營業執照,且經營范圍符合規定;
(二)有符合要求的采砂設備;
(三)在河道管理范圍外,有砂石料堆放場地;
(四)具有符合要求的運輸路線;
(五)無非法河道采砂記錄;
(六)開采地點、作業方式、開采深度和開采量等符合河道采砂規劃的有關規定。
第十五條 河道采砂許可可以採用公開招標形式確定采砂人。採用招標形式的,由有河道采砂許可審批權的機關組織實施。
第十六條 河道沿岸村民個人自采自用河道砂、石、土料在50立方米以下的,應持村委會證明直接向采砂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按照指定地點采運,不再申領河道采砂許可證。
第十七條 河道采砂許可證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印製。
河道采砂許可證分為正本和副本,正本由持證人保存,副本在采砂現場懸掛。自采自運的,副本隨運輸的車、船攜帶。
河道采砂許可證不得偽造、塗改、買賣、抵押、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
河道采砂許可證的有效期限不得超過1年。
第十八條 經許可在河道采砂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以下規定:
(一)按照河道采砂許可證規定的開采地點、開采期限、開采范圍、開采深度、開采量、作業方式采砂;
(二)隨時轉運、清除或復平砂石料和棄料堆體及采砂坑道,清除河道行洪障礙物;
(三)不得損壞河道工程、水工程、堤頂路面、測量標志、水文觀測設施、照明報警設施(器具)、通信電纜、宣傳牌、界樁、里程樁、護堤護林設施和河道防護林及河道管理范圍內其他工程設施;
(四) 不得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堆放砂石料,安裝分篩、沖洗設備,修建料台、房屋及其他建築物;
(五)不得在河道工程和其他工程設施及其安全保護范圍和護堤地內堆放砂石料;
(六)在禁采期,采砂機械和淘金船必須撤出河道管理范圍;
(七)在每月底前向批准機關報送本月采砂數量和下月計劃開采量。
第十九條 需在禁采期、禁采區進行河道清淤、疏浚性質的采砂,應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具體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開工前應向有關工程設施管理單位通報。
第二十條 在河道采砂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向發放河道采砂許可證的機關繳納河道砂石資源費,不再繳納河道采砂管理費和礦產資源補償費。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減免河道砂石資源費。
河道砂石資源費的徵收標准由省人民政府財政、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一條 河道砂石資源費屬於行政性收費,實行預算管理,收入全額上繳財政,支出通過財政預算安排。
河道砂石資源費用於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維修和設施的更新改造以及河道采砂執法監督檢查,任何部門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收繳的河道砂石資源費應逐級上解。上解比例和使用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財政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水行政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條 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應當依照《陝西省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條例》申領收費許可證,使用省財政廳印(監)制的河道砂石資源費專用收費票據。
收費人員在徵收河道砂石資源費時,應當出示合法證件和收費依據。
第二十三條 發放河道采砂許可證的機關,不得委託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和企業徵收河道砂石資源費。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監督檢查,維護河道采砂秩序,及時查處違法采砂行為。
河道采砂規劃的審批機關對河道采砂規劃的實施履行監督檢查職責。
河道采砂許可證的發放機關負責河道采砂的現場管理,查處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河道采砂許可證發放機關的上級機關對許可證的發放和管理履行監督檢查職責,糾正不當的行政許可行為,指導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河道采砂重大案件的處理。
第二十五條 在汛情緊急情況下,水行政主管部門或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有權決定停止河道采砂作業,並強行清除有礙行洪的砂石料堆體和采砂設備、設施。
第二十六條 禁止拉運砂石的車輛沿堤頂行駛。
在河道采砂的單位和個人需要為運輸砂石的車輛修築越堤路的,按照《陝西省河道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辦理。
第二十七條 在河道采砂的單位和個人,應與發放河道采砂許可證的機關簽訂河道清障協議,負責清除行洪障礙物。逾期不清除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或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組織強行清除,所需費用由采砂單位和個人承擔。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未辦理河道采砂許可證,擅自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第四十四條規定,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非法所得,並處2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第八條第四款規定,在禁采期、禁采區采砂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處2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第三款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收繳偽造、塗改、買賣、抵押、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的河道采砂許可證。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第(一)、(二)、(四)、(五)、(六)項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並處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依照《陝西省河道管理條例》第四十條規定給予處罰。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不依法繳納河道砂石資源費的,由發放河道采砂許可證的機關責令限期繳納。拒不繳納的,處應繳河道砂石資源費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並停止其采砂活動。
第三十五條 使用暴力、威脅等手段拒絕、阻礙水行政主管部門或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 依照本辦法罰款在2萬元以上的,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第三十七條 當事人對水行政主管部門或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十八條 水行政主管部門及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的,或不按照規定的范圍和標准收取河道砂石資源費的,由財政、價格行政主管部門依照《陝西省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規定予以處理。
第三十九條 水行政主管部門、省三門峽庫區管理機構和河道管理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門或監察機關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執行已批準的河道采砂規劃、擅自修改河道采砂規劃或者違反河道采砂規劃組織采砂的;
(二)違反本辦法規定審批、發放河道采砂許可證的;
(三)不履行本辦法規定的現場管理和監督檢查職責,造成河道采砂秩序混亂或者造成重大責任事故的;
(四)截留、挪用或拒不上解河道砂石資源費的。
第四十條 本辦法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超許可權立法 發布:2025-10-16 00:32:57 瀏覽:603
2017行政法講義 發布:2025-10-16 00:29:02 瀏覽:201
中國婚姻法財產 發布:2025-10-16 00:22:32 瀏覽:452
以下可以成為經濟法主體的是 發布:2025-10-16 00:22:22 瀏覽:371
經濟法課本第四版 發布:2025-10-16 00:20:53 瀏覽:707
勞動法到期年終獎 發布:2025-10-16 00:07:37 瀏覽:332
經濟法考試的題型 發布:2025-10-16 00:06:40 瀏覽:829
根據勞動法月薪員工放假應該扣工資么 發布:2025-10-16 00:02:10 瀏覽:108
兒童道德篇 發布:2025-10-15 23:57:22 瀏覽:559
青島民用建築節能條例 發布:2025-10-15 23:57:20 瀏覽: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