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企業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企業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5-10-16 09:52:08

㈠ 企業負責人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企業負責人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公司是獨立法人,公司的債務由公司獨立承擔,因此公司在經營期間產生的債務由公司自行承擔。公司財物的支取是公司內部問題,由公司自行協調,法人是否有權不經過公司負責人就從財務負責人手裡出現,由公司內部規章規定,但即使法定代表人違反公司的內部規定,其也無需承擔法律責任,由公司進行內部處理。但法定代表人沒有正當理由從公司提取財物的,公司有權追回,當然如果涉及挪用或非法侵佔的則另當別論。如果公司或其他股東認為該法定代表人沒有盡到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義務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公司可以要求該法定代表人對給公司造成的損失予以賠償。公司破產的,該責任依然是公司自行承擔,因為股東對公司承擔的責任是有限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第十三條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並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質量負責人的崗位職責有哪些
在主任的領導下,負責試驗室的檢測質量工作、負責制訂、修訂試驗室的質量保證措施,對試驗室的各項檢測質量負責,領導質量保證體系的正常運行,定期向主任報告檢測工作質量情況,審查檢測報告,負責質量事故的處理和對檢測質量爭議的處理等。質量負責人負責檢查各類人員的檢測質量和工作質量。負責質量管理體制條例的執行,負責定期或不定期對各工地試驗室的工作和試驗質量進行審查或抽查,主持事故分析會和質量分析會,技術負責人不在崗時,履行技術負責人的職責。

㈡ 企業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企業有關員工的法律責任:
1、必須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
2、企業必須為員工簽訂勞動合同;
3、員工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

㈢ 職務行為由單位承擔責任的法律依據

職務行為的責任承擔認定依據是怎樣的

首先,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8條規定:「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2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織的工作人員因職務行為或者授權行為發生的訴訟,該法人或其他組織為當事人。

第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於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第六,《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條: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後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判斷依據:

根據以上法條,實踐中一般結合以下幾個標准判斷員工行為是個人行為還是職務行為:

(1)行為是否有經營者的授權,是否是有僱傭關系的工作人員所為。

(2)行為是否發生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

(3)行為是否以經營者的名義或身份實施。

(4)行為與職務是否有內在聯系,如行為的內容是否是工作需要,是否符合僱主僱用的目的,行為是否具有為法人謀利的意思。

職務行為的責任承擔和認定依據是怎樣的在上文已經很清楚的說明了,要認定是否為職務行為只需要找到能夠證明其行為與公司的職務活動有關,就可以進行判定,職務行為的責任承擔大部分會由用人單位承擔,因為是出於工作的目的。

㈣ 企業對員工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第八十條 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一條 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第八十三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准,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第八十六條 勞動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七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勞動者的;
(四)勞動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
第八十九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 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二條 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三條 對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勞動者已經付出勞動的,該單位或者其出資人應當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賠償金;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四條 個人承包經營違反本法規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五條 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職責,或者違法行使職權,給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民法典之擔保修改 發布:2025-10-16 13:03:15 瀏覽:259
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法律知識知多少 發布:2025-10-16 12:43:11 瀏覽:815
勞動法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合同的規定 發布:2025-10-16 12:42:30 瀏覽:109
司法考試和cpa哪個難 發布:2025-10-16 12:42:18 瀏覽:922
人民法院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 發布:2025-10-16 12:40:22 瀏覽:852
宜賓中院法官名 發布:2025-10-16 12:33:41 瀏覽:291
司法局的圖標 發布:2025-10-16 12:32:13 瀏覽:687
婚姻法案由 發布:2025-10-16 12:27:01 瀏覽:53
最新實施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16 12:15:56 瀏覽:807
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是合理行政原則 發布:2025-10-16 12:12:15 瀏覽: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