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碩士刑法背誦
『壹』 法碩考研:如何背書,背到什麼程度才上考場
法律碩士考研的專業課分為專業基礎課與專業綜合課兩部分,上午考專業基礎課,下午考專業綜合課,每科3小時,在考場上如何合理分配做題時間,也是存在一定的技巧的:
專業基礎課部分:單選題共40題,多選題共10題,總共60分,簡答題4題,共40分,法條分析題2題,共20分,案例分析題2題,共30分。
選擇題:一般來說,刑法學與民法學的各自前10題均為基礎知識點考察,後半部分需要仔細分析題干回憶知識點所花費時間多一些,單選題做題用時時間在30分鍾內完成,而多選題存在兩個以上選項平均每題所需時間預計1分鍾,大約10分鍾完成多選題,整個客觀題部分建議用時不超過40分鍾。
簡答題:一般來說,簡答題答案至少3點以上,每點按照字數70字來計算,大約一道簡答題需要書寫的內容在200至300字左右,如果答案是4點以上,字數可能在350字以上。一道簡答題,如果背的熟悉的同學,從審題到組織腦海中的答案到騰寫試卷上,大約需要8分鍾左右,四道簡答題預計時間在40分鍾左右完成。
法條分析題:兩道法條分析題問題總數大約在4問至6問之間,如果一道題超過3問,一般第一問較簡單,另外兩問需要書寫內容較多,鑒於法條分析題本身的難度,對於個別法條的法學名詞的解釋在復習過程中難以全面復習到位的現狀,法條分析題,建議每題話費時間在15分鍾左右,兩道30分鍾以內完成,如果某一問考生確實背到復習到,寫起來很快。
『貳』 考法律碩士需要背法條什麼嗎
話不多言。重要的法條是要記住的,但是不要背,考試的時候沒有考第幾條是專什麼這樣的題目。但是要知道法屬條的意思。能解析法條,就是用一般的話把法條解釋一下。法碩考試選擇題比較多,這個比較好答題。法條分析就是上面說的,案例要看看,要知道怎麼去說明一個案例,怎樣認定責任和罪行。就這么多。綜合課里,要記的東西多點。法理要理清概念,注意各章的聯系。憲法要記的東西比較多,只是為了考試不要背誦那麼多法條。法制史按各朝順序記憶,一些相似的處罰手段,一些有特徵性的刑法要記得。由於你現在才大二,你有很多的時間,現在可以看看大綱之類的,全面了解一下法碩要考的知識,可以去看看法碩歷年的試卷。考研還有英語和政治,如果單科或是總分不過線,就沒有機會復試。要去好的學校,還要分數比較高。在此只能籠統的說下,你先看看書吧,以後不知道的共同學習。
『叄』 法碩背誦清單
法律碩士考研需要背誦的內容實在太多。我整理了5大科目的復習重點大全,希望隊題主能有幫助。
1.憲法
相比其他四門,憲法理論在考試中的要求並不是很高,復習起來難度也不是很大。不過這也不能作為我們忽視的借口,憲法理論雖然簡單,但裡面的細小知識點卻特別容易混淆,所以考生一定要把憲法法條常備身邊,復習的時候還可以專門做一些知識點的比較。此外《選舉法》也比較重要,同樣不能忽視。
2.法理
在法碩復習的五門專業課中,法理學應該是一門比較難懂的科目,沒學過法律的考生看書時往往會覺得很枯燥,但一旦學通,概念部門法也就都通了。建議大家,在看書時,最好的順序是,不按指南指定的每門課先後順序看,而是先看刑法,因為刑法條理非常清楚,容易理解;接著再看法理,理解起來就容易很多。
因為法理其實就是把各個部門法內部共同的東西進行抽象化,然後在呈現出來。法理內部的基本脈絡其實比較簡單,歸結到底,法理就是在講法律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會存在?法律是以怎樣的形式存在的?法律建立以後對社會和每個人都產生了什麼樣的結果?法是如何才能滿足我們需要的?我們又是怎樣制定出對我們更加有利的法律等問題?如果我們能按照這個思路將以上問題一一弄懂,那法理學就學通了。
3.刑法
刑法的脈絡比較清晰,復習起來比較容易。總則和分則同等重要,每年考試出分值各佔50%。刑法拿高分的最主要辦法就是在復習過程中要抓住重點,做到有的放矢。刑法重點很好判斷,它們都有一些特徵,可以幫助大家判斷哪些地方是可能的出題點。
特徵如下:有明顯大寫的一、二、三……,大寫的標題下有小標題的數字,如123……,小寫的1、2、3下多涉及法律方面重要的概念。這些部分一定要想辦法理解並且背熟。分則當中各罪里有很多詳細解釋的要點。如搶劫罪中,什麼是以非法目的佔有?什麼是暴力?什麼是以其他方法?都要學懂、學通,這點很重要。以往有考生,考完刑法之後覺得答得不錯,感覺四個要點都寫出來了,但最後得分卻不高。而失分的地方往往就是需要答出來、且沒有好好解釋的地方。
4.民法
民法的復習重在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答好民法題。考生先要清楚,民法學是整個大陸法系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搞好民法是弄通所有其他法律的前提與基矗而民法的體系又是由民法的調整對象所決定的,所以考生一定要時刻注意,民法主要調整的無非是橫向的財產關系。
換句話說,我國的民法是以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為其主要調整對象的,簡單地說,民法就是調整市場經濟中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最一般的規則。總之,民法正是適應調整商品交換關系的內在需要,才形成了民事主體制度,所有權制度和債及合同制度,即傳統法民學中所說的「人、物、債」三大部分,從而構成了民法最基本的內容。所以,考生學好民法學的本質就是理解「人、物、債」之間的聯系。
5.法制史
對於初學者來說,法制史復習最大障礙可能是生僻的文言文,可是每年法碩入學考試考察的重點恰恰不在這。所以復習時,考生盡量不要細扣文言文,跳過去就行。法制史每年的重點變化不大,具體來說法制史的重點集中在秦朝、隋唐、明、清、民國還有建國初期等年代的法治思想、刑事法律制度、重要法典等內容,最好幫助記憶的辦法是做表格,按照朝代順序把重點內容列出來,做比較。每個朝代的民事經濟法律制度不是重點,只是其中一些比較重要的名詞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