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雇員受傷責任法律規定

雇員受傷責任法律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1-13 13:13:12

⑴ 第三人致雇員受傷,如何確定侵權賠償責任人

第三人致雇員受傷,雇員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專依據:
最高人民法屬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⑵ 僱傭活動中雇員受傷責任劃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2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專過錯的,可以根據屬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 57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但一方是在為對方的利益或者共同的利益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損害的,可以責令對方或者受益人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⑶ 雇員受傷的賠償責任

一般有四種不同觀點。第一種,認為應由直接侵權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僱主不承擔責任;第二種,認為應由僱主和侵權第三人共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第三種,認為雇員既可以要求僱主承擔責任,也可以請求侵權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其享有選擇請求權;第四種,認為對於工傷事故,應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僱主不承擔責任,但侵權損害賠償低於工傷保險賠償的,其差額部分由工傷保險賠償予以補足,但精神損害賠償數額不應計算在扣減范圍內,其責任性質是一種補充責任。 對此,《人身賠償解釋》第11條第1款規定:「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該條基於僱主責任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人身賠償解釋》起草人認為這種賠償責任性質是一種不真正連帶責任。 筆者認為,第一種觀點因未考慮僱傭關系的特點顯然不正確,第二種觀點忽視了連帶債務與不真正連帶債務的區別,兩者在債務發生的原因、主觀目的、法律效力、法律要求和債務人的責任分擔等方面有著顯著的不同,不能混淆。 由於僱主對雇員負有安全保障義務,根據安全保障義務基本原理,對第三人致雇員傷害的賠償責任,應按補充責任處理較為妥當。但筆者不同意補充標准以工傷保險賠償為標准,因為侵權損害賠償與工傷保險賠償是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而且對不屬於工傷事故的雇員傷害無法按工傷保險處理,按工傷保險賠償標准補充賠償差額,沒有法律依據。根據侵權法原理,在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行為中,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承擔的侵權責任,是一種補充責任。僱傭關系中僱主對雇員的職業活動負有安全注意和勞動保護的職責義務,即安全保障義務,這是一種法定義務。該義務不僅包括僱主不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而直接致使雇員遭受人身損害,而且包括僱主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不使被保護人(雇員)遭受第三人的損害。如果雇員人身損害系第三人實施的加害行為所致,而僱主作為安全保障義務人沒有疏於保障義務的過錯的(責任成立的因果關系不具備),該第三人為侵權人,其應當對受害人之損害後果承擔侵權責任。如果按照《人身賠償解釋》的規定,雇員可以要求僱主承擔全部責任,此後僱主可向第三人追償。該規定的確可以充分、有效地保護受害人的利益,但未規定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追償不能應如何救濟。 深度閱讀:讓人身損害賠償標准有法可依人身傷亡損害賠償的標准和范圍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⑷ 在僱傭關系中,雇員在工作中意外受傷,如何分攤責任

你的上述問題中,僱主是要承擔全部責任的,雇員本身存在過錯的除外。在認定僱主賠償責任時應注意,僱工因工傷殘、死亡的,僱主應當賠償醫療費、誤工費、殘疾生活補助費、護理費、營養費、喪葬費和死者、殘廢者、撫養的人的必要的生活費。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當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如果損害是由於雇員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僱主可以向雇員適當追償。至於僱主對雇員在執行職務過程中受到的損害承擔責任後,可否向造成雇員損害的第三人追償的問題,法院通常的做法是,僱主承擔工傷賠償責任後,只可以依第三人對雇員的侵權行為向其追償,且求償額度不能超過僱工的受害范圍。
此外,在僱主對雇員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問題上,國內外民法理論上一直存在爭議,有兩種意見:一種是「過錯責任」,一種是「無過錯責任」。我國民法對此沒有明確規定,但隨著司法實踐的發展,「無過錯責任」已逐漸成為現代民法的通例。
僱主承擔無過錯責任有利於保護雇員利益。從僱主與雇員的經濟地位來看,僱主明顯優於雇員,雇員在執行受僱工作中遭受損害,一般情況下,雇員很難證明僱主有過錯,而且有時僱主也確實沒有過錯。這時,若僱主不承擔責任,則極不利於保護雇員的合法利益,而由僱主承擔無過錯責任,表面上是加重了僱主的責任,但僱主可通過提高商品、勞務的價格或投責任保險的方式,將所受的損失分配給社會大眾。同時,勞動者依法享有受勞動保護的權利。在我國,企業事業單位對其職工在勞動過程中遭受損害的,單位應給予補償。這種補償具有無過錯的性質,是通過勞動保險加以解決的。我國的勞動者無論就業形式如何,其受勞動保護的權利是一樣的。因此,雇員在完成僱主的工作中受害,也應按無過錯責任的原則處理。僱主承擔無過錯責任有充分的理論根據。其理論根據在於企業的經營活動是意外災害的來源,在於一定程度上,只有業主可能控制這些危險,在於由獲得利益者負擔危險是公平正義的要求,在於僱主雖負擔危險責任,但能通過商品價格或責任保險制度予以分散。

⑸ 求助法律界朋友解答下僱傭的工人受傷法律責任界定

兄弟,這個帳不是這么算的
先不論其是不是自己不小心,也不管是不是滿了內60歲
賠償你肯定是要容賠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而你這個事情又不算是工傷,所以適用這款法律應當是比較合適的

當然,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糾紛都要去打官司的,個人認為像這樣的事情,你們自己兩家協商一下解決最好,無需扯上法律。

如果要按法律上的規定去計算的話,怕你算也算不清楚了

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在上述這個法律上,各項費用的計算都有,如果你一定要想搞明白的話,就去網路搜索一下看看吧

⑹ 雇傭工受傷,僱主應承擔的責任是什麼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只要雇員不存在故意的專或重大過失,應由僱主承擔全屬部責任。所以如果僱主想減輕自己的責任,則必須舉證證明雇員存在重大過失,但故意是肯定不會的了。‍‍‍‍

⑺ 雇員受傷是他人引起,僱主承擔什麼責任

1、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規定,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版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權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2、如果是因為第三人引起的,則應當由第三人承擔責任,僱主曾擔責任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⑻ 雇傭工人受傷我該負什麼責任

這要看你們之間的關繫到底是勞動關系還是僱傭關系。如果是勞動關系,就須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標准給予賠償,如果是僱傭關系,就按照民事法律規定的標准給予賠償。責任的承擔應當是承擔全部責任。

熱點內容
法院改革司機 發布:2025-10-08 18:14:51 瀏覽:847
第二章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10-08 17:59:22 瀏覽:293
在職法律碩士加工資信箱 發布:2025-10-08 17:56:17 瀏覽:271
我國資源保護的單行法律法規有 發布:2025-10-08 17:37:38 瀏覽:784
上海司法腐敗 發布:2025-10-08 17:25:41 瀏覽:113
司法局部門 發布:2025-10-08 17:21:32 瀏覽:767
司法局法促科 發布:2025-10-08 16:50:30 瀏覽:892
不屬於行政法規名稱的是 發布:2025-10-08 16:09:19 瀏覽:65
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人員詢問部分 發布:2025-10-08 16:08:36 瀏覽:413
巴彥淖爾中級法院 發布:2025-10-08 16:04:08 瀏覽:186